
喬丹·沃爾夫森《藝術家朋友種族主義者》現場
Installation view, Jordan Wolfson, ARTISTS FRIENDS RACISTS [detail],
? Jordan Wolfson,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近期,喬丹·沃爾夫森在賽迪HQ畫廊舉辦第二次展覽,現場呈現了由多個HYPERVSN 3D全息顯示屏組成的新裝置。
這些設備以網格狀排列,投射出一系列由藝術家創造的圖像畫面,創造了一個復合的數字幻象,交替地同步和切分。展覽還呈現了一系列壁掛式黃銅面板,上面覆有來自沃爾夫森童年時代的快照相片。在展覽期間,同時創作的裝置作品將于2月6日在巴黎卓納畫廊展出。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沃爾夫森考察了藝術、技術和大眾媒介之間的交集,探索了圖像和信息被體驗和傳播的方式。通過使用CGI動畫、面部識別軟件、虛擬現實頭罩和先進的電子機器人等技術,他不斷挑戰個人與媒介和信息系統的關系。



喬丹·沃爾夫森《藝術家朋友種族主義者》現場
Installation view, Jordan Wolfson, ARTISTS FRIENDS RACISTS [detail],
? Jordan Wolfson,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在《藝術家朋友種族主義者》中,沃爾夫森通過一件采用前沿全息顯示技術的同名作品,繼續探究了美國的文化和當代生活。急速旋轉的風扇扇葉中嵌入了微型發光二極管(LED),它們以精確的方式照射,創造出影像漂浮在半空的幻象。這些設備主要被推銷用于商業用途——作為一種吸引消費者的手段,以一種視覺動態和新穎的方式展示品牌和產品。

Jordan Wolfson, Untitled, 2020, tbc UV print on brass with painted screws 209.4 x 126.8 cm ,
? Jordan Wolfson,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Jordan Wolfson, Untitled [detail], 2020, tbc UV print on brass with painted screws 209.4 x 126.8 cm,
? Jordan Wolfson,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沃爾夫森在一組快速移動的顯示中重新利用了這種高科技的魅力,圖像和主題在全程反復出現和擴散。風扇和動畫字符、符號和文字編程在一起,包括一顆卡通的心、一只小狗、一只被囚禁的貓和其他圖案,以及各種互聯網片段和照片。各種動畫詞匯構成了這幅作品的主題結構,包括作品名中的“藝術家”、“朋友”和“種族主義者”,它們如同撞至地面的石塊一樣,在顯示中反復下落。有時表象下的圖像看似無害,例如歷史藝術家的肖像或《芝麻街》的場景,而其他圖像則描繪了有著更明顯情緒的主題,例如警車和9/11消防員。在畫廊的空間內觀看,這個序列就像一個精心編排的舞蹈或音樂作品,多個風扇有著相同的投影,圖像時而同步,時而脫節與失調。既神秘,又滑稽且令人不安,展示強調了符號、字符、甚至語言是如何在當今先進的圖像經濟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如幽靈般漂浮在其所循環的媒介和系統的邊界之外存在。

Jordan Wolfson, Untitled, 2020, tbc UV print on brass with painted screws 209.4 x 126.8 cm,
? Jordan Wolfson,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在一個特別設計的圓形空間里,沃爾夫森安裝了一系列嶄新的壁掛式黃銅面板, 覆有由UV基板印刷的來自藝術家童年時代的照片。這些圖標風格的物件與全息顯示的非物質性和動畫形成對比,構成了藝術家正在進行的一系列壁掛式雕塑物件的一部分。橢圓形的黃銅面板暗示了古代冶金、古典和拜占庭雕塑,及中世紀教堂和祭壇上的閃光鍍金表面。如黃銅表面的幻燈片投影一樣孤立,這些童年的快照獲得了一種與藝術家自己的過去緊密相連的超現實氛圍,以及通過攝影圖像傳遞的普世的懷舊體驗。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2月29日。
關于藝術家:
喬丹·沃爾夫森 (b. 1980, 紐約)生活和工作在洛杉磯,于2003 年獲得羅德島設計學院的雕塑專業藝術學士學位。個展包括《江輪之歌》,當代美術館,斯德哥爾摩(2019);《女人體》,布洛德美術館,洛杉磯(2018);《360: 喬丹·沃爾夫森》,, Zabludowicz 收藏, 倫敦;《彩色雕塑》,泰特美術館,倫敦(2018);《江輪之歌》,Schinkel Pavillon, 柏林(2018);《真理/愛情和躁狂/愛情》,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荷蘭(2016-2017);《喬丹·沃爾夫森:彩色雕塑》,LUMA基金會,法國阿爾勒(2016);《喬丹·沃爾夫森:兩件早期作品》(2015),克利夫蘭美術館,俄亥俄(2015);《喬丹·沃爾夫森:瞧這個人/擺造型的人》,當代美術館,根特(2013);《樹莓偽裝者》,奇森哈爾畫廊,倫敦(2013)和北威邦藝術收藏中心,杜塞爾多夫(2011)。群展包括《虛擬錯亂》,美因茨藝術大廳博物館,美因茨(2018);《2017惠特尼雙年展》,惠特尼美術館,紐約(2017);《作為卡通的世界》,泰特美術館,倫敦(2017);《宣言10》,國立冬宮博物館,圣彼得堡(2014);第六屆格拉斯哥國際展(2014);由克勞斯·貝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和漢斯·尤利斯·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策展的《14 個房間》,巴塞爾藝術博覽會(2014)。2009年,他獲得了弗里茨基金會的卡地亞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