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為閣宣布于今年二月首次在香港空間呈現著名德國藝術家阿爾伯特·厄倫 (Albert Oehlen)的罕見藝術裝置《無題 (臥室),2005年》 (Untitled (Bedroom), 2005)。此作品首次亮相于馬德里Galería Juana de Aizpuru畫廊展覽,并展出于他近期于維也納現代藝術館博物館 (2013年)、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2015年)和威尼斯格拉西宮 (2019年)的回顧展。「阿爾伯特·厄倫:無題 (臥室),2005年」(Albert Oehlen: Untitled (Bedroom), 2005)于2020年2月5日在中環厲為閣開幕:這是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裝置在亞洲的首次展出。
裝置復制了藝術家位于科隆的住所臥室——黃色墻紙、地毯、床和盆栽。臥室的地上堆滿個人物品,電唱機和帶有黑膠唱片的高保真音響系統占據了角落,一旁是一套鮮橙色取暖器和一個小小的滴注式咖啡壺。在床上,甚至藝術家也是在場的;一張自畫像半掩在被子下方,一只幻手抓著一支畫筆,自被子里伸出,仿佛正在作畫。裝置將焦點由繪畫性的構圖轉移到與藝術家有關的空間,讓觀者一窺藝術家的生活。疊起的唱片反映厄倫對音樂的興趣,貼在墻上的海報則代表他早前在維也納的分離派展覽館舉行的展覽。但當觀眾將目光移至睡床,床上的自畫像卻顛覆了畫面,再次展示厄倫作品一貫的諷刺和嘲弄力量。
厄倫以將態勢筆法、拼貼、肖像和反復出現的具象主題融合在一起的大型繪畫而聞名。藝術家認真致力于推進抽象繪畫的現代主義遺產,他自發的挑釁令其顛覆了所選擇媒材之慣例,開發新的美學可能性。厄倫得以成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從70年代柏林的先鋒環境出發,厄倫以囊括了沃納·伯特 (Werner Büttner)、馬丁·基彭伯格 (Martin Kippenberger)和馬克斯·赫茨勒 (Max Hetzler)在內的圈子的一份子而嶄露頭角。他在漢堡美術學院師從于西格瑪·珀爾克 (Sigmar Polke),擺脫了批評家湯姆·麥克格林 (Tom McGlynn)所謂之「戰后德國繪畫中反傳統之傳統」。厄倫和他的同代藝術家反對新表現主義一代前輩,他們采用了一種奇特的創作方式,旨在廢除藝術家的浪漫觀念和創作過程。厄倫的室內和自畫像作品一直是這個方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自省態度,漫不經心的夸張以及暗流涌動的媒材實驗。
《無題 (臥室),2005年》代表著厄倫持續進行的藝術實踐中一個特殊時刻。這件大型的裝置打破了畫布的界限,卻與藝術家的長期關注息息相關:室內與自畫像,這些都是自80年代以來在他的創作中出現的主題。厄倫的臥室空間在以文森特·梵高的《阿爾勒的臥室》 (Bedroom in Arles,1888年作)和亨利·馬蒂斯的《粉紅色的工作室》 (The Pink Studio,1911年作)為例的藝術史語境下,深入探討了被神話化的藝術家身份與創作場景。甫一踏入他的臥室,我們便受邀進入一個既平凡又極端私密的空間。然而,床上的自畫像卻顛覆了此情此景的日常,將空間的舞臺化陳設性質推至前沿,并以強烈的諷刺面對這種敘事。厄倫的房間呈現出一種引人注目的矛盾,熟悉又怪異、構造中有真實、虛假中有所啟示、包容且吸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