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倫敦蘇富比“印象派&現代&超現實藝術晚拍”專場舉槌,這是英國“脫歐”之后的首場重要藝術品拍賣。由于仍在脫歐的過渡期,受不確定性籠罩,這一拍賣總成交額為4990.3萬英鎊,與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額下滑了42%,可見藝術市場濃厚的避險情緒。
事實上,對于近日英國脫歐成為現實,藝術團體和重要的文化人士紛紛作出反應,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克里斯·德爾康等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對于整個文化機構來講都是非常危險的。”達明·赫斯特、安東尼·葛姆雷等知名藝術家曾呼吁英國應該保留在歐盟,英國古董經銷商協會(BADA) 對脫歐的反應相對積極。也有觀點認為,英國脫歐將會是英國藝術市場的“絕佳機會”,目前,英國對進口藝術品征收關稅為歐盟最低,如果英國在脫歐后削減或取消這一稅種,便可以“有效地繞過整個歐洲,從而吸引全球銷售”。
盡管英國已不再是工業制造的領頭羊,但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它仍是舉足輕重的。據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等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的英國藝術品交易總額為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與中國,而在2018年,英國重新回到了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的地位。藝術市場觀察者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曾撰文寫道,英國退歐將會是英國藝術市場的“絕佳機會”,目前,英國對進口藝術品征收5%的關稅,為歐盟最低。而如果英國在脫歐后削減或取消這一稅種,便可以“有效地繞過整個歐洲,從而吸引全球銷售”。

一位女士高舉英國國旗和歐盟旗幟,圖片來源:Stephanie Lecocq
一些觀點認為,英國1月31日正式脫歐對于藝術品市場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英國和歐盟間的藝術品流動將將需要提供更多海關登記文書、進出口許可證或歐盟的預先認證,并支付更多關稅,但這還不至于動搖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規律。
事實上,在2月4日晚的倫敦蘇富比拍賣會所展現的罕見杰作依然受到追捧。其中,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繪于1888年的《霜降,農家少女在生火》,以超估價的1329.6萬英鎊(折合人民幣1.21億元)售出。

2020年2月4日晚,倫敦蘇富比拍賣畢沙羅《霜降,農家少女在生火》現場

畢沙羅《霜降,農家少女在生火》
談到脫歐,與英國積極份子的狂歡不同,一些英國藝術團體和重要的文化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對脫歐給英國整個文化機構和藝術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未來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表示擔憂。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克里斯·德爾康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對于我們整個文化機構來講都是非常危險的。對于中間狀態的機構來說,是我們負擔不起的一個結果。這是對于國際主義的背離。對于我們合同協作的打擊,可能會讓我們因此損失10億英鎊的資產。無論是對于藝術,還是對于戲劇來說,都是重大的損失。針對那些藝術銷售商和私人收藏家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F在他們可以支付更少的稅了。他們會說,公投萬歲,退出歐盟萬歲,私人博物館終于可以迎來美好未來了。 ”
英國藝術基金(The Art Fund)主席Stephen Deuchar則表示,作為國家對于藝術的慈善籌款部門,“藝術基金”深切關心英國脫歐對于英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博物館和畫廊的影響,“首先,現在我們面臨巨大的金融的不確定因素。如來自歐洲的對于藝術的贊助資金,這一部分而今變得懸而未決。更重要的,是對于藝術的國際伙伴關系的潛在的精神性的影響。其背后原則,便是英國作為活躍的歐洲文化一個重要參與者和不可分割的部分。無論政治現狀如何,我們必須努力工作,保持這種精神充滿活力。 ”
Boodle Hatfield藝術法律事務所強調“藝術市場必須聯合起來,保證自己的聲音能夠被其他人所聽到”。他們認為接下來的幾個月毋庸置疑對于英國的經銷商將是困難重重的。他們提及了幾個重要的問題,包括“藝術家轉授權”、進口關稅和增值稅,以及出口許可證的問題。該公司的報告分析了幾種可能出現的結果。最令人擔心的,或許就是關于藝術贊助的問題?!皝碜詺W洲的藝術贊助每年大概有數百萬英鎊,它們流入許多重要項目。”事務所的Becky Shaw表示,“雖然英國政府會繼續支持藝術項目,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于英國的藝術項目將會經歷一個重新的完整的評估?!?/p>
比起克里斯·德爾康、Stephen Deuchar以及Boodle Hatfield藝術法律事務所的擔憂,英國古董經銷商協會(BADA) 的反應更加積極。該協會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當務之急是英國必須拿出一份面對未來的廣闊的、包容的、開放的態度和創業的立場”。該組織強調了歐盟的種種條款為藝術品和古董品交易設置的困難,例如“藝術家的轉售權”。英國的藝術市場占據整個歐盟的半壁江山,卻在這些問題上“沒有能力去反對這類破壞性的規則”。聲明希望在新的藝術品和古董品交易規范引領下,英國可以成為“新的解放和進步方法”的“旗手”。

英國群眾進行支持英國脫歐游行,圖片來源:Fred Moon,《藝術新聞》
據藝術新聞報道,目前,英國進入了長達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在此期間,英國將持續與歐盟進行貿易談判,雙方貨物、貿易與人員流動均按現有規則進行。英國議會已立法禁止過渡期延長到2021年,雙方在安全、貿易等領域的合作是否會受影響,取決于雙方是否能在過渡期內達成一份令各方滿意的協議。對于藝術市場,脫歐將在文化藝術貿易進出口、英國與歐盟之間人員流動等方面產生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機遇。
對于藝術品經紀人而言,英國與歐盟之間藝術品無法繼續自由流通,出入境所需的文書材料和進出口許可證等將增加工作量,作品借展及交易的周期將延長。同時,歐盟相對嚴格的藝術品進出口法案將使脫歐后的英國受益。
藝術市場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從歐盟出口藝術品到英國。目前,這些貿易屬于歐盟國之間的內部交易,遵守歐盟法律法規。脫歐之后,歐盟出口英國將需要提供歐盟出口許可證,并將面臨一個相似政權管理下的新進口法規。事實上目前在部分歐盟國家,例如意大利,出口文化商品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歐洲委員會仍然熱衷于進一步限制從歐洲出口歐洲文化遺產。
在英國完成脫歐之后,藝術品進入英國會比進入歐盟更方便,通過進入英國,藝術品經紀人能夠獲得英國出口許可證,許可證可用于歐盟的進口。一方面,這為英國在全球藝術市場中提供了有利條件,英國可以借此把自己定位為進入歐盟國的大門。但另一方面,這也會使歐盟國出口藝術品至英國面臨更大挑戰,同時也會從整體上對歐盟的藝術品市場造成影響。
此外,如果在12月31日前,歐盟和英國未能達成協議,英國將與歐盟切斷所有聯系,沒有對雙方公民權利的保障,在英國和歐盟國之間流通借展作品和銷售藝術品將面臨更多額外費用。每年于10月初舉辦的弗里茲倫敦展會(Frieze London)和弗里茲大師展(Frieze Masters)將大受影響,原本不需要繳納任何關稅的畫廊主如今需要承擔一筆英國海關擔保費用和關稅費用。英國與歐盟國家人員之間的自由流動也將銳減,這對于雇傭歐盟公民的畫廊和博物館將會損失一大批人才。
1月下旬上任的梵高博物館館長埃米利·戈登克(Emilie Gordenker)曾表達她關注英國的博物館管理職位的開放,但最終沒有選擇英國。她曾對《新鹿特丹商報》表示:“我想要留在歐洲,英國并不吸引我,原因很明顯。”她的發言人確認她所指的就是英國脫歐及其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麗達的頭部(The head of Leda )》,1505-1508年,英國皇室珍藏(Royal Collection),作品是英國皇室珍藏借予盧浮宮的23件作品之一,圖片來源:英國皇室珍藏
在脫歐過渡期間,英國仍需遵守歐盟規則和義務,對于目前的民眾生活及貿易仍正常進行。同時英國和歐盟將開展系列談判,談判的重要目的在于雙方能夠達成一項協議,保證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和民眾安全,《衛報》評論道“如果未能達成協議,英國的經濟將面臨著無法預測的斷崖式下降。”
也有一些藝術觀察者認為,雖然英國脫離歐盟這一決定對英國及歐洲藝術市場的整體影響可能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看清,但從短期來看,這對英國藝術品市場來說是利好消息。
觀點指出,盡管脫歐后英國需要和歐盟談判新的互惠自由貿易協議,能否達成還有問號,但是至少在藝術貿易方面問題不大,因為歐盟各國的藝術品進出口本來就是各國自行管理,之前英國出口藝術品到歐盟國家和非歐盟國家奉行的都是同一程序。
而在藝術交易稅方面,這甚至對英國更為有利。歐盟2006年以來推行藝術品“再銷售稅”(ARR),全部歐盟國買家及拍賣行轉售在世及去世未滿70年的藝術家作品時要抽取4%的稅返還給藝術家或其繼承者。這一法律的出發點是保護藝術家的利益,但實際上卻給藝術交易商增加了額外的成本,導致一些藝術品交易從歐盟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英國退歐后如果能廢除這類苛捐雜稅,相信可以進一步活躍英國藝術市場,會有更多歐盟富豪前往英國交易藝術品——畢竟省錢才是王道。

達明·赫斯特《IN》系列作品,表明支持留在歐盟。
脫歐公投之前,達明·赫斯特、安東尼·葛姆雷等英國著名藝術家、設計師曾呼吁英國應該保留在歐盟,許多大企業也是如此觀點。這反映出當代全球化的一大特點,成功藝術家、大企業從“統一市場”中獲得的好處更多,更能承受為此付出的管制成本,因此更愿意留在歐盟。而中小城市、鄉鎮居民、中小企業則對各種可見的成本——英國繳納給歐盟的錢款更多而所得似乎太少——更敏感,總傾向脫離歐盟。另一點就是,總體上藝術家、媒體知識分子群體都是傾向于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繼續這一“超國家的地區治理體系”的實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