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威尼斯的地標建筑圣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聳立在洪水包圍中的圖像震驚世界。自2019年11月中旬,威尼斯遭受了自1966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1.87米高的潮水危及全市85%的街道和建筑物,城市部分地區遭到嚴重破壞。威尼斯的地標圣馬可大教堂也遭受了“嚴重破壞”,其它世界遺產建筑也受到重創。
三個月后,洪水造成的破壞程度尚不清楚,但它可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洪水過后,“威尼斯有失去其世界遺產地位的危險,所以必須小心。” 災后對文物古跡的修復計劃現已開展。

去年11月洪水圍困下的威尼斯 圖片來源: Marco Bertobello Getty Images
處于威脅中的古跡和文化機構
該市一度因為洪水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地標建筑圣馬可大教堂也是遭受了“嚴重破壞”,其它世界遺產建筑也受到重創。
從威尼斯最宏偉的圣馬可廣場、總督府到毗鄰的歷史街區,威尼斯可謂世界著名的建筑群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這里也收藏了諸如卡納萊托(Canaletto),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M.W Turner)和弗朗西斯科·瓜爾迪(Francesco Guardi)等藝術家的杰作。
建于9世紀的圣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位于市中心圣馬可廣場。在九個世紀的歷史中它總共被洪水淹沒了6次,而僅在過去20年就遭遇了其中4次,它是目前遺產和建筑專家最關心的對象。

11月13日,人們穿過圣馬可大教堂,穿過洪水泛濫的圣馬可廣場。 圖片來源:MARCO BERTORELLO / AFP / AFP via Getty Images
據當地媒體報道,洪水浸漫到其內部洗禮池,水壓擊碎了教堂低處的窗戶,淹沒了地下室。意大利文化遺產官員表示:“情況非常復雜和令人擔憂,不僅因為水位,而是大教堂珍貴的大理石地板和木質涂層都浸泡在了水里。 “跟去年的那次水患一樣,洪水侵入了整個大教堂,不僅僅是它的表面部分。主管人員都在忙于應對,并派出了所有的修復專家。”

工作人員在評估圣馬可大教堂翼樓的損毀情況 圖片來源: MARCO BERTORELLO/ via Getty Images
人們擔心教堂的白黑角礫巖柱會受到結構性破壞,鹽水對復雜的馬賽克地磚造成腐蝕。
其他著名的古遺跡也受到影響,比如圣馬可廣場后面巴洛克風格的圣莫伊斯教堂被水淹了,它收藏有丁托列托(Tintoretto)、帕爾馬·伊爾·喬瓦尼(Palma il Giovane)的藝術品和德國藝術家海因里希·梅林(Heinrich Meyring)的大理石雕塑。還有作為18世紀宮殿一部分的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自1868年起就坐落在威尼斯哥特式建筑群中的威尼斯大學;歐洲中世紀哥特建筑總督府(Doge's Palace)等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2019年11月15日,行人穿行在洪水中的圣馬可廣場 圖片來源: FILIPPO MONTEFORTE via Getty Images
在這座城市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壁畫,繪畫和文物都需要在洪水退卻后進行大量的修復。不少當代藝術也遭到破壞,班克斯(Banksy)去年5月份在威尼斯著名運河上的涂鴉作品就被淹沒在洪水之下。
威尼斯致力于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說:“雖然威尼斯被稱為水城,一直就處于水的包圍中,但是洪水又另當別論了。” “主要問題是鹽水。當鹽水滲透到這些建筑物的材料中時,不論大理石,瓷磚,灰泥還是木材,在晴天會結晶,并從底部垂直向上滲透,像癌細胞一樣在建筑結構中擴散,尤其在古老的建筑中表現得更明顯,整個墻體系統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圣馬可大教堂目前受災最嚴重,因為它是該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比威尼斯其他地方地勢低。它在修復過程中需要盡快將水抽出,并可能多得用清水沖洗整個空間,將鹽水除凈。
“許多教堂的狀況也很糟糕。在洪水中它們基本都變成了游泳池。這非常令人傷心。其中許多教堂地勢都非常低,并仍然在延用18世紀的核桃木制成的長椅,這些長椅被水浸泡過就很難再修復保存。”

威尼斯洪水中的教堂
“幸運的是,文物和收藏品多數幸免于難,因為它們通常不存儲在底層。”該名專家說。為了保護他們的珍藏,許多文化機構,博物館甚至威尼斯雙年展都一度閉門謝客。
災后重建:建筑修復和資金籌措
三個月后,洪水造成的破壞程度尚不清楚,但是威尼斯的建筑和檔案文物等無疑首當其沖。據有關機構調查,災害對這座城市的文化遺產造成至少數百萬歐元的損失。
受災最嚴重的圣馬可大教堂在去年12月宣布了一項300萬歐元的修復計劃,其中包括在納特克斯和禮拜堂的大理石外墻和地板上進行修復,以及對右殿繪有兩個孔雀的馬賽克地板的修復。預計到2020年底,將在教堂后方安裝新的水泵,以保護地下室,毗連的庭院和圣墓的一部分。

圣馬可大教堂內被洪水中的礦物質鹽破壞的天使加百列馬賽克 photo: Procuratoria di San Marco
大教堂的管理機構已承諾將其年門票收入(1000萬歐元)的一半用于重建。

工作人員在清洗圣塞巴斯蒂亞諾(San Sebastiano)教堂的地板 Photo: courtesy of Save Venice
威尼斯的許多教堂都受災嚴重。威尼斯教會文化遺產辦公室已批準了85項申請,要求恢復全市教堂的禮儀活動。該辦公室負責人說,洪災造成的損失“巨大而廣泛”。 “所有運河側教堂的水深都接近兩米,其中一些被洪水淹沒連續72個小時以上,導致鹽水侵蝕了包括圣杰里米亞(San Geremia),圣凡廷(San Fantin),圣莫伊斯(San Moisè)和圣阿涅塞斯(Sant’Agnese)在內的教堂。

工作人員在卡·多洛金屋(Ca’d’Oro)內部庭院修復石雕 Photo: courtesy of Unisve
幸運的是,教堂內的藝術品沒有受到嚴重破壞,除了圣莫伊斯教堂的耶穌受難像,盡管它的木質底座沉重,但被巨大的水力掀翻。
在災后重建資金方面,除了公共財政,致力于威尼斯遺產的私人非營利組織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自11月12日洪水爆發以來,“拯救威尼斯”已籌集了50萬歐元。一些奢侈品集團也捐款用于恢復圣馬可大教堂的修繕。
洪水過后:威尼斯會失去世界遺產地位嗎?
在洪水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公開表示,“極端的高水位的出現對威尼斯潟湖和歷史古跡的保護和完整性構成了重大威脅。”

聳立在洪水中的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
威尼斯在198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和保護32年,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相關負責人日前稱,洪水過后,“威尼斯有失去其世界遺產地位的危險,所以必須小心。”
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密切關注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的局勢,并等待意大利的報告。他們將準備一份關于威尼斯的情況報告,遞交給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實早在這次洪災之前,2015年,就有提議要將威尼斯列入“瀕危清單”,當時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威尼斯的旅游管理。
每年有超過2200萬游客來到威尼斯,這帶來了可怕的后果。目前只有大約55,000居民仍然居住在市中心,而1951年的數據是17.5萬人。“我們不要威尼斯變成一座博物館之城,希望它是人們可以居住其中的有溫度的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該名負責人說。
另一方面,威尼斯依靠國際旅游業,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沖突。“過度飽和的旅游,定期會有巨型游輪駛入大運河(Canale Grande),該游輪可載6,000名乘客,這些船會造成侵蝕,它們的波浪也會損壞河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對此憂心忡忡。

2014年威尼斯的移動防洪屏障 圖片來源: VINCENZO PINTO/AFP/AFP via Getty Images
而用于拯救威尼斯的移動防洪屏障已經建設了多年,本該在2011年竣工。這項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摩西計劃”(MOSE)目的是保護城市和潟湖不會受到大潮的影響,但是因為成本超支和貪腐問題等一再被拖延。不過,即便技術也無法阻止氣候變化對威尼斯帶來的威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