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淺狹一心,到處便招尤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杜尚用鉛筆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復制品上加上了胡須,他將達·芬奇的經典名作當作公然嘲諷的對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視傳統、無視約束的品性。杜尚把反藝術推向了極致,給后繼的藝術運動以新的啟迪。

美籍中國臺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作品五個《一年》之一:《1978-1979 籠子 》。謝德慶在其位于Tribeca 工作室里,建造了一個11.6 × 9× 8 英尺的木籠子,并將自己孤獨監禁于其中一年。這期間,藝術家不交談、閱讀、寫作、聽收音機,也不看電視。謝德慶什么也不能做,沒有任何的娛樂消遣,沒有任何交流,有的只是消耗實在又虛無的時間。他每一天留下一幅生活快照,從第一天直到走出籠子的第365天,留下時光走過的痕跡。365幅照片和365道刻在床后墻上的痕跡,就是難熬的365天的時光印痕。

美籍中國臺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作品五個《一年》之一:《1980–1981打卡》 。謝德慶在這件作品中每小時打一次卡,一天打24次,持續一年。《打卡》比前一個作品《籠子》更加困難。這次,他不光把自己關在籠子里一年,還要每隔一個小時打卡一次,這就是說,他在一整年中不能睡上一個囫圇覺,每一個白天和晝夜都被機械地劃分為24份。這種體驗絕非一個普通人所能承受。他記載著時間的冰冷,在時間無情的流動當中,我們所做的無非就是重復,再重復……展現出來的是他嚴酷的自律和驚人的耐力。有人說謝德慶是觀念藝術領域的“世界拳王”,很少有藝術家像謝德慶那樣,一生只創作寥寥幾件藝術作品,而每一件都值得載入史冊。他是當代國際范圍內最為特殊和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美籍中國臺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作品五個《一年》之三:《1981–1982室外》 。謝德慶居于室外一年,其間不進入任何建筑物,地鐵、火車、汽車、飛機、輪船、洞穴、或帳篷,只有一個睡袋。這期間他就這樣流浪街頭,渾身奇臟無比。據說一個工廠老板見這么個怪物非常反感,把他扭送警察局,關押了15個小時,成為這一年行為藝術的暇疵。

美籍中國臺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作品五個《一年》之四:《1983–1984繩子》。謝德慶與一位不相識的女行為藝術家琳達·莫塔諾在腰間用一條約2.43米長的繩子綁在一起,相處一年,卻相互不接觸、不交流。
美籍中國臺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行為藝術作品五個《一年》之五:《1985-1986沒有藝術》。最后一個一年,這位行為藝術家離開藝術,不談藝術,不看藝術,不接觸藝術,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參與藝術。更確切地說,謝德慶那年“僅僅活著”(Going in Life)。不像其他的一年行為,這一年的文字記載極少。既然他沒做什么特別的,也就沒什么可記錄的。

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行為藝術家之一朱發東的作品《尋人啟事》 ,他尋找的是他自己。

1994年,中國行為藝術家朱發東作品《此人出售 價格面議》”。他穿過的“此人出售”的工作服賣出了天價。或許是朱發東對一個即將到來的消費主義時代做出的某種觀念回應,抑或是他個人對于整個時代的一則文化寓言。此后的“生活方式”,“身份證”,“讓朱發東同志先走”,以及之后的羊皮紙系列、VISA系列等作品,使他受到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德國街頭藝術家Timm Schneider證明了街頭隨處可以創作,只利用保麗龍或是乒乓球制作成的卡通眼睛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將街頭擬人化,所有我們日常生活中平凡無奇的東西都可以變得可愛又幽默。

1970年,吉爾伯特和喬治把自己制作成了唱歌雕塑,并展出于奈杰爾綠林畫廊(Nigel Greenwood Gallery)。他們用多種顏色的鍍金粉末包裹著自己的頭和手,站在桌子上,唱著弗拉納根和阿倫(Flanagan and Allen)的歌曲《在拱門下(Underneath the Arches)》。有時候每天一次。這首歌描述的是兩個流浪漢露宿街頭的樂趣。他們既想回到戰前時英格蘭的傳統歌劇,同時也認同社會的邊緣思想。吉爾伯特和喬治應邀到世界各地表演歌唱雕塑,有時候一表演就是八小時。他們所穿的西裝后來就變成了他們的制服,他們在公共場合幾乎都穿著這身衣服。如今這件《歌唱雕塑》已成為藝術史上最經典行為藝術作品之一。

1995年,世界著名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婦再次呈現驚世之作——《包裹德國國會大廈》,這件作品用超過10萬平方米的丙烯面料以及1.5萬米繩索,包裹了整棟德國柏林國會大廈。這是一項耗資1000多萬美元的巨大工程,建筑物最基本、最抽象的形狀被強調出來。據說克里斯托夫婦花費24年的時間說服了近200位德國議員支持他們的作品創作計劃。被包裹的國會大廈展出時間僅為兩周,卻吸引了多達500余萬名的游客。

1942年,畢加索曾用一個廢棄的自行車車座和車把,巧妙地構思成了一尊“公牛”,他將這件作品命名為《牛頭》。

美國涂鴉藝術家吉恩·米切爾·巴斯奎特(1960-1988)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藝術教育,從18歲起,他就開始在蘇荷(SoHo)街區的墻上、紐約地鐵的車廂上創作他那被認為是“涂鴉”的藝術。

魯西奧·芳塔納(Lucio Fontana)曾完成一種根本改革當代藝術史的表達方式,即在帆布上刺劃出裂痕從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繪畫緯度。他被公認為是國際先鋒派的大師和戰后單色抽象概念藝術之父。2008年蘇富比拍賣會魯西奧·芳塔納1965年創作的《Concetto Spaziale, Attesa》以550萬英鎊成交。

2008年,一貫以社會事件作為創作素材的中國先鋒藝術代表人物之一——趙半狄創作了一幅名為《分分秒秒,我們在一起》的救災海報,是這位“綁架”熊貓作為自己藝術符號的藝術家最感人的作品。

這張名為《無題》的港幣經過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加工”,用藍色圓珠筆在紙幣上作畫。
據蘇富比官網信息,這一拍品創作于2011年,最初估價為3萬-4萬港元,但最終以36萬港元落錘,成交價(含傭金)則高達45萬港元,讓原本面值100元的港幣增值近4500倍。

“4.49億元買下了6行圓圈?!”在2015年11月11日的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幅畫面上只有6行圓圈的涂鴉似的作品以7035萬美元(約4.49億人民幣)成交,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這幅作品來自于已故美國抽象藝術大師塞·托姆布雷,作為勞森伯格同時代人,他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看似涂鴉的作品通常在拍賣場上成交價可達數百萬美元。當他去世時,《紐約時報》為他專題報道稱他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


班克斯在英國的現代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負責倫敦的街頭藝術,他的真實身分無人得知,只知道他出身于英國布里斯托,《氣球女孩》是班克西最著名作品之一,而這幅作品原本在拍賣會上以86萬英鎊被標下,加上傭金買家需付出104.2萬英鎊。但在拍賣槌敲下的那一刻,畫作突然自己向下滑落,且被畫框內預藏的碎紙機割成一團碎片。得標女收藏家仍決定將畫買下。目前作品改名為《在垃圾桶里的愛(Love is In the Bin)》。
教師簡介

1963年出生,山東文登人。1986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2000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民盟書畫院理事、安徽省工商業企業家與藝術家聯誼會藝術總監、安徽省收藏家協會藝術品經紀人專委會榮譽會長、合肥五中高級教師。
曾參與編寫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美術欣賞》(上下冊)(安徽省教育出版社)、《兒童畫考級教程》(黃山書社)、《童趣中國藝術系列優秀教案·兒童美術》(安徽美術出版社)等美術教材。
為愛聚能 ? 以藝戰 “ 疫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