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介
劉天鵬,字挹之,河北成安人。繪畫幼承家學,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師從賈又福、張立辰、李鐵生、崔曉東諸先生。現為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工作室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并獲獎,近年應邀赴俄羅斯、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等國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多幅作品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協和中國美術館及國內外文化機構和企業收藏。現為職業畫家,居京。

《嚴西老枝橫秋嶺》? 180×97cm? 紀念李苦禪誕辰全國12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
我讀劉天鵬的畫
文/方舟
在當下多元而又繁復的藝術情境中,劉天鵬以極其冷靜的姿態和執著的繪畫品格來闡釋古典繪畫的信息,無疑是當下繪畫創作新的視點,這一視點并非嘩眾取寵和人云亦云的,他有獨到的文化思考和對傳統藝術在當下的生存狀態和價值的自我反思。

《曠遠圖》? 210×180cm? 第二屆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展
從眼前這數十張畫中,我看到劉天鵬的作品更多關注的是傳統文人繪畫所傳達的審美意趣,從石濤、八大、龔賢等人上溯元四家文人繪畫一脈,這是中國文人繪畫發展的一條清晰的思路,這一思路的體現就是遠離塵俗,追求荒寒蕭瑟的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正是藝術家努力超越塵世俗念的文化心境——深刻地體味筆墨的傳統價值,以平靜的心態來進行著繪畫創作.在浮躁的當下,像劉天鵬這一代青年藝術家所作出的努力無疑顯得十分地可貴。

《躍上蔥蘢》 210×180cm? ?慶祝建國70周年美術作品展
我又看到,天鵬的畫大多都有通透明慧之氣,但我們應注意到,如果他的畫已經具有了“立象以盡意”的審美特征,那么他就不僅僅要通過筆墨造型傳達所描繪對象的內在精神氣息,這一點雖然也很重要,而且也必定會極為注重通過繪畫材料肌理的表現,表達出只有中國的宣紙毛筆才能表現出的韻味之美,且使這種美成為一種有意指的語言。老舍先生在論中國畫的一篇短文里曾講到中國畫的點、線與筆力:“中國畫的線條有著獨立的美妙,真正好的中國畫是每一筆都夠我們看好大半天的。……好的筆力能教我們從一線一點之中找到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的聯結處,而這個聯結處才是使人沉醉的地方!”又說:“去把握中國畫的筆力,有此筆力,中國畫才能永遠與眾不同,在全世界的繪事中保持住他特有的優越與崇高”。眼前天鵬這些酣暢的畫作,讓我們分明地看出了天鵬這些年努力的成果和他特有的潛質。

《攜琴歸來霞滿天》? 180×60cm
畫家作畫要有兩種“本事”,一即“聰明”,一即“工夫”,只靠聰明,常會失之浮淺,只拼工夫,卻輒失之愚滯。我們看到,天鵬的工夫畫里是透著聰明的,請看畫中流云,溪橋紅樹,寥寥幾筆,立刻醒透,即使大面的重墨也有供人呼吸的氣窗,在大片的擦筆中也會出現濕潤的筆點,令人想起“沾衣欲濕杏花雨”的境域來。還有天鵬的畫,路子是比較寬的。山水、花鳥、人物無不涉獵,雖手法上有工寫之別,題材也有古今之異,但卻絲毫沒有影響作品的深度。相反,他在不同門類中閃轉騰挪、穿插借用,豐富了作品的內涵,一下筆,性靈、修養、才情,全在其中。

《長林日暮溪亭秋》? 180×60cm
天鵬的聰明之處還在于他充分彰顯了他的個性。他的畫,倜儻風流,若風行雨散,具有爛漫天真、春光滿幀的特質。他常“不假思索一揮而就”,卻又是那么醇厚、濃釅,蘊含著深博的文化底蘊,即興一揮即古厚鮮活,處處醒透,處處曠達,充滿迷人的魅力。于是說,他的畫是聰明中內蘊淵深功力的。這就是近年來他的畫被許多“明眼人”看好的原因,也是他在從藝道路上采擷頗豐、欲登頂造勝的原始動力。藝術貴在創新,畫畫更是這樣,“畫吾自畫自合道,何必低首求同群”,我愿以此句與天鵬君共勉。

《徽南名山曰齊云》 138×68cm

《春潮三折浪云開》138×68cm

《南嶺晴煙》? 138×68cm

《華月街頭望春亭》? ?68×46cm

《一夜淅雨露華濃》? 68×46cm? 寫生稿

《浙南黃檀硐》? 68×45cm? 寫生稿

《雁蕩十月》? ?68×45cm? 寫生稿

《云山肯計筆墨無》? ?68×46cm? ? 雁蕩寫生稿

《高原情》 68×46cm

《逢場作戲圖》 68×68cm

《初生小犢》 68×46cm

《苞谷地里》 68×46cm

在荷蘭·梵高藝術館

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