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語無聲,春風無形。一個迎春的時刻,一座愛花的城市迎來一場關于花的展覽。
1月17日,由廣東美術館、廣東美術家協會主辦,廣州藝術博物院協辦的“花語@春風——廣東美術館迎春花木主題特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展覽由王紹強擔任總策劃,由吳洪亮擔任策展人。
此次展覽以廣東美術館館藏花木作品為基礎,同時引入包括雕塑、裝置、互動多媒體在內的當代藝術作品共一百余件,并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花藝活動帶入美術館,讓觀眾在“花花世界”中歡度佳節。

開幕嘉賓合照
對廣東人來說,花是日常。插花、制香、品茗、飲食、起“花名”,生活處處有花影。甚至在緊張的抗戰時期,還有一句俗語“炮彈照轟,花照買”,把花在花城人心中的位置表達到極致。
在廣州花文化中,“迎春花市”是一種最為獨特的民間年俗。這種習俗生于宋,成于明清。清光緒年間,有一首形容廣州花市的《羊城竹枝詞》寫到:“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歲華。除夕案頭齊供養,香風吹暖到人家。”直至今日,在務實、包容、樂觀的文化氛圍下,以花迎春仍然是廣州這座南國花城擁有地域風情的民俗文化。



展覽現場
開幕式上,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參展藝術家代表何巖青先后致辭。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致辭
原只想來回顧廣東歷年來花卉作品的李勁堃院長,一到現場便感到驚喜,“把一場花卉展做得如此出色,展覽選擇廣東乃至國內外大家作品的視野令我驚喜,更驚喜的是把傳統繪畫和很當代的裝置一同展出,別開生面地給觀眾一種視覺沖擊。”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致辭
“花語@春風”是廣東美術館創館以來做的第一個以花為主題的展覽,與廣東省匯花城做了一個很好的對應。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談到,“本次展覽第一個亮點是跨媒介,作品類型有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裝置以及到新媒體,而且還把科技融入傳統文化,讓年輕人可以與藝術品進行一次很好的互動,也讓年長的觀眾可以回顧歷史。”
“第二是跨時空,我們把明清以來許多名畫與20世紀初到現在的一百余幅館藏作品,通過梳理和重新的組合,與新媒體藝術進行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參展藝術家代表何巖青發言
步入展廳通道,一幅橫跨7米白墻的高科技多媒體作品,把藝術和科技完美結合,“這件作品是一個感應系統,內容是傳統花鳥題材,但是里面充滿著高科技,畫前的人走到哪,畫里的鳥也飛到哪,與動物能進行互動,很有趣味。另外,畫里的天氣與我們當下的天氣是一致的,巧妙地聯系了中國哲學里‘天人合一’的思想。”王紹強館長介紹。

高科技多媒體作品
恐怕,能激發觀眾對花和春風想象的文字也許只有詩歌。4個主題展廳,與往常以今人撰寫的文字來介紹主題不同,每個展廳都選取了一首詩歌。另外,每個展廳均放置了偏當代的裝置,實現傳統與當代的一種碰撞。
“疏影橫斜”
“太陽巨大的眼睛,不如我視野寬廣,月亮,驕傲的銀輝,也會也會被烏云遮擋。
春天啊——春天來了!我活得快活,像國王!我倚在茂草中,窺見 每一個漂亮的姑娘。 沒人敢看的,我看,沒人凝望的,我凝望;黑夜臨近了,羊羔 為我把催眠曲歌唱。


《百合花》 賴少其 44cm×44cm 中國畫 1994年

《草書白荷》 黃永玉 中國畫 96x178cm 2004年

《春秋》 吳冠中 190x147cm 中國畫 1986年

《藤陰魚樂》 王蘭若 68x138cm 中國畫 2010年

《蝴蝶蘭》 王玉玨 55.5x119cm 中國畫 2000年

《淡淡花雨撲面來》李勁堃 中國畫 178cm×164cm 1987年

《清華》 林藍 101x101cm 中國畫 1998年

《一池春水》 謝天賜 96.5x180cm 中國畫 2013年
1號廳“疏影橫斜”以濟慈的《雛菊的歌》把觀眾帶入以荷花、蘭花、梅花、菊花和百合為主的世界,在賴少其、林風眠、關山月、吳冠中、黃永玉、何香凝等名家作品中體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和“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的意境。
展場中心是張德峰《好山 好水 好地方》系列作品,將自然鵝卵石用銅復制成為載體,在銅體上繪上那些令人情有獨鐘的山石、荷花與水,呈現出夢一般的現實美感,配上水滴動態投影,在展廳里帶來一種傳統與當代碰撞的元素。
“花自飄零”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春華長艷》 黃新波 55x36.5cm 版畫 1977年

《走出溫室的玫瑰》 黃新波 38.5x46cm 版畫 1980年

《丁香花》 力群 版畫 44.4x43cm 2000年

《小花》 郝伯義 49.5x53cm 版畫 1986年

《花市燈如晝》方人定 162×95cm 中國畫 1956年

《刺桐》 王肇民 79x54cm 中國畫 1985年

《鉛玫瑰》 高迎進 110x246cm 綜合材料 2000年

《作品04/38》錢鈴戈 150x97cm 2012年

《瑪麗蓮夢露》 安迪·沃霍爾 91x91cm x2 版畫 年代不詳
2號廳以席慕容的詩設定了浪漫主題,突出為心中的對象無限付出的奉獻精神。首先以黃新波《走出溫室的玫瑰》和《春華長艷》這鮮艷的革命浪漫之花作為開端,因為本質上講,這種革命精神與愛情精神的奉獻是一樣的。
接著同是延安木刻重要代表人物力群的套色木刻版畫《丁香花》把觀眾帶入浪漫的革命想象中。此外,還有西方的浪漫代表安迪沃霍的《瑪麗蓮夢露》以及方人定、王肇民、關良、郭少剛、郝伯義等國內名家花卉力作。現場油畫、版畫、水彩、綜合材料以及現代裝置《冬日玫瑰》述說著關于情感的浪漫。
“生如夏花”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3號廳“生如夏花”從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句中便能體會到與生命相關充滿幸福希望的生命基調。“這個廳的基調突出了春節的歡快感,我們選了央美雕塑系一位90后藝術家譚英杰用手工花做成的裝置,突出繁花盛開的生命力。另外,還從廣州藝博院借了一套金農十八冊頁的花卉作品,可以看到從古到今各家對花的感情脈絡。”策展團隊成員宋金明談到。
“塵外芳心”


《大器》 尚濤 1994 中國畫 178×118cm


展覽現場作品
4號廳“塵外放心”節選喜愛大自然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在細致的浪漫中營造貼近生活氣息的繁花似錦。
在展場正中央是林明弘的《聚會》,176張小板凳組成了一幅繁花盛開的景象,大紅的色調熱鬧的氣氛烘托出濃濃的春節氣息。與之相應的展墻上播放著廣州1964年花市和現代花市場景,以動感的形式來表達廣東人與花的緊密關系。
一同展出的還有90歲的網紅奶奶塔莎和她的花園。57歲那年塔莎奶奶開始構建30萬坪田園,她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現今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夢想。配上現場的花卉作品,構建出一種自足、理想的生活狀態,傳達了積極樂觀的精神。

《云鏡系列》 何巖青 尺寸可變 不銹鋼、亞克力裝置 2019年
如果說,展廳的作品帶觀者感受浪漫、幸福和理想的生活狀態,在展廳之間一座云鏡系列裝置則把觀眾帶到生活之外的理想狀態,何巖青異想天開地把高空里漂浮不定的云彩拉到觀眾眼前,一朵朵姿態萬千象征祥瑞的云朵,像所有人們追逐的美好幸福光景。
百花齊放、豐富多元的館藏作品,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藝術風格與審美趣味,讓地處嶺南的廣州觀眾,無需橫掃“千山雪”,也可看盡羊城“萬國花”。
“花語@春風——廣東美術館迎春花木主題特展
展覽日期:2020.01.17-02.26
開放時間:9:00-17:00(逢星期一閉館,除夕下午13:00閉館,節假日照常開放,每日16:30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1、2、3、4號展廳(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