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駕林,1965年生于蘇州,早年隨吳門畫派傳人系統學習中國山水畫傳統,1986年進修于浙江美院,2012年至2014年中央美院姚鳴京山水高級研修班結業。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美術學院姚鳴京教授山水畫工作室助教,李可染畫院蘇州分院執行院長。
2015 策劃參與《水墨江南 古吳今風》中國畫五人聯展,蘇州古吳軒畫廊
2015 策劃參與《古吳雅韻 玉陽和風》當代中國畫邀請展,李可染畫院蘇州分院美術館
2015 策劃參與第三屆《吳中山水盡可染》李可染畫院畫家中國畫作品展
2016 參加《六月風、蘇州美術作品展》蘇州
2016 策劃參與《中央美院走進宜興、錢紹武藝術作品展》宜興
2016 參加濰坊中國畫節《寫意、當代中國畫邀請展》山東
2016 策劃參與《桃源畫會中國畫七人展》蘇州
2016 策劃參與《玉陽和風、當代實力派畫家中國畫邀請展》宜興
作品發表《美術》、《江蘇畫刊》、《當代美術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國畫世界》、《藝境》、《書畫研究》等各類專刊、合集、學術雜志三十多種。
個人畫集《駕林畫集》《水墨怡情、筆墨隨心》《翰墨人生、駕林作品》《筆墨隨心、王駕林作品集》《吳門、玉陽和風--園林小品集》

畫園林
文/王駕林
說到園林,人們首先會想到江南園林甲天下的蘇州,是的,園林對于蘇州可以說不足為奇,每一條街道、每一條小巷都能見園林,大的有幾十畝地,小的則是幾分地,但是蘇式園林的元素都有了,亭臺樓閣假山水榭,曲徑通幽名貴花木,各有特色,園名則根據主人喜好而得,曲園、偶園、鶴園、聽楓園、怡園、藝圃等等。蘇州有大大小小幾百家園林,目前對外開放的有十幾個,最有名的也就是人們都知道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虎丘等,可是散落在周邊的園林卻也很多只不過外地的游客很少到那里了。

每當畫家朋友知道我是蘇州人,都會興奮的說要來蘇州畫園林,但往往來開始畫了卻無從下手,看哪里都是景,看哪兒都想畫,恨不得一下子畫出整個園林,但最后是噼里啪啦拍了一通照片,在園林里聽著評彈喝著碧螺春,享受這園林的愜意,買了園林的光碟,畫了一些似乎有些蘇州元素的風景畫,帶著遺憾,想著下次再來的愿望高興的回家。

我在08年以前還不怎么畫園林,那年策劃了當代名家畫園林的活動,在蘇州的一家企業的贊助下做的很好,并且有一個很好的名稱《對畫園林》,以后那家企業有連續做了幾年,也就成了他們的品牌。但是在08年的活動中我著實的畫了一個月的園林寫生,對我以后的園林山水畫有著重要幫助和啟發。以前畫山水創作總覺得要畫大山大水,經常去太行山、黃山等等名山大川,好像山水就是山山水水,但從08年以后,我喜歡畫的就是園林山水畫了。

其實園林就是古人將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在自己的圍墻里濃縮,加上主人的再創作而成。建造園林的主人也不是一個凡夫俗子,并且不是一個人能完成,往往還有許多畫家參與,蘇州的園林在明朝最為興盛,而明朝的蘇州又是明四家的存在,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等都參與園林的設計和建造,拙政園就有文征明的參與,沈周等和蘇州的各大名園都有關系。并且明朝以后的畫家也畫出來一批蘇州園林的作品。

蘇州的園林一直以來和畫家分不開,吳昌碩、張大千、吳湖帆、吳待秋、李可染、吳冠中等等大畫家,都有著畫園林的經歷,甚至家就安在園林中。當代的蘇州畫家也會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建造一個現代的蘇州園林。可見每個畫家心中都有個園林夢,或許許多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園林。
園林又叫城市山林,如今喧鬧的城市,快速的生活節奏有點讓人喘不過氣來。想往自然山水間,但是又無法實現,那就在城市中擁有一座園林,蘇州人幸福,生活在園林城市中,哪里都有園林,哪里都是園林,因為蘇州就是一個大園林。對我來說,到那個園林都能畫畫,不需要走多遠就是園林,或許園林就是我的花園。這是許多外地畫家都沒有的。

畫園林和造園林有著相似的感覺,古人在地上畫畫,我在紙上畫畫,古人吧真山真水提煉到園中,畫家需要把園林提煉到紙上。造園林謂詩情畫意,畫畫說的是氣韻生動。造園講疊山理水,畫畫考慮骨法用筆,造園要蒔花載木,畫畫要經營位置。繪畫有六法,造園也有六個基本要素。

畫園林,如果照搬就不如用相機,畫園林需要畫出園林的靈,當畫出園林的形只是翻版,畫出園林的神可以說是一幅好作品,畫出園林的靈,就可以說畫有氣韻生動了。造園者講究的是詩情畫意,園林六法和繪畫六法其實是一個意思,中國最早的一幅山水畫畫的是園林,中國最早的園林設計師是山水畫家,由此可見園林和中國山水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畫園林需要讀懂園林,理解園林,能知道造園林主人當時的心境,或許園林的主人是一個文人,或許是一個畫家,也或許是退隱的官宦,或許事業一番風順,或許是落魄退隱,但是蘇州的園林基本是文人和退隱的官宦所建造,從園林的大門就可以看出,蘇州園林的大門都是很小很隱蔽的,進門也不見院落,需通過幾道門或拐幾個彎方能見到開闊的水面或名貴的花木。園林里的每一座橋不會是平臺和直的,或許主人想通過曲折通幽來伸展園林的袖珍,也許是主人暗示生活和做每一件事都不是容易的。更何況造園林時構思,一座經典的園林往往是幾代人的結晶。

園林在每一天的每個時間都有不同的感覺。每一天去園林都有新鮮的感覺。或許園林每時每刻都會由著人的心境而改變,所以在園林中是一步一景,移步換景。每次畫園林都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同樣的一個地方每次畫出的卻是不一樣的畫面,或許就是我認為的筆墨隨心的緣故吧,園林是山水畫的真實再現,古人在造園是也是和畫畫一樣從立意到完成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各種建筑格式,疊出寓意的山石,并在劃分園林格局中會出現春夏秋冬的感覺,或許是大家閨秀不出院門就能知道一年四季,花開花落,也許是主人為了每一年中能享受園中的各種花草清香,四季花卉。

我常常游弋于蘇州的各個園林中,一種休閑,一種享受,泡上一壺茶,慢慢地畫著畫,沒興趣就喝茶,想畫畫就畫一會,不緊不慢中每個季節也能畫出不少寫生作品,在寫生中我會假裝看看景色,其實畫著自己心里的園林,在園林中寫生是需要一個場景,一個好的環境和氣場,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或許就能畫出好作品,我是這樣認為的,古人已經把園林建造的如此完美,我來畫她一點不能畫像他,因為畫不像,畫不出他的秀美,他的靈氣,只能在他的中間借一些他的靈氣畫出自己的園林山水畫。

每次畫出一幅作品都喜歡起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但是每次都覺得俗氣,無法貼切園林的氣韻,也許沒畫出園林的靈修之氣,也無法達到畫面的氣韻生動,矯揉造作間給作品披上一層文氣,就給每一幅園林山水畫起名叫《蘇園記事》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