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翩然而至,在新一年到來之際,眾多博物館也紛紛推出2020年展覽計劃。在此之前,弘博網已經推送臺北故宮與廣東省博物館的2020年展覽計劃(相關鏈接:請查收,2020年兩大博物館的展覽“上新”計劃!)。12月30日,故宮博物院也推出了“大慶之年”的文化活動,其中包含多個精彩紛呈的展覽。此外,國外眾多博物館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年展覽計劃。那么,2020年又有哪些大展值得期待呢?
01 故宮博物院2020年精品展覽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題材涵蓋古代建筑、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余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筑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午門
“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展現蘇軾的藝術造詣和人格風范,及其對后世所產生的影響。
北宋 蘇軾行書治平帖卷(局部)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現中國陶瓷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改陳后文物數量由原“陶瓷館”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
清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中國與凡爾賽展”,以2014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大型展覽為基礎,結合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法國宮廷及傳教士、使節帶來的精美文物,還原一個更豐滿、更全面的十八世紀中法兩國文化和藝術盛況。
凡爾賽宮外景 圖片來自凡爾賽宮官網
02 備受關注的2020年海外展覽
凡·艾克:光學革命
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
比利時根特博物館
比利時根特博物館(MSK)2020年2月1日將舉辦“凡·艾克:光學革命” 展,以紀念這位早于1390年出生的佛蘭德畫家。這將是有史以來關于揚·凡·艾克(Jan van Eyck)規模最大的展覽,展覽作品借展自世界各地的60家藝術機構。其中,《根特祭壇畫》將“走出”圣巴蒙教堂,在展覽中心位置展出,這也許是這組祭壇畫最后一次離開教堂。而倫敦國家美術館將特別出借揚·凡·艾克的一幅肖像畫作品,這件名為《男子肖像》被認為是畫家最早的肖像畫作品之一,也將成為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
凡·艾克雖然離世已近六百年,但他的“光學革命”卻一直保持著即時性,他的作品也繼續在現代人對過往的想像中詮釋著尼德蘭的文藝復興美術。凡·艾克作為宮廷畫家,他躋身貴族的社交圈,并進行了涵蓋整個歐洲的“外交之旅”,他也將自己的經歷融入了作品中,并對西方繪畫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勞德
2020年3月18日至6月15日
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84 歲的保加利亞藝術家克里斯多(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將要把法國巴黎的凱旋門用藍、銀色的聚丙烯織物全部包起來。像他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樣,這個狀態將保留 14 天——從 2020 年 4 月 6 日一直展覽到 4 月 19 日。這將耗費 25000 平方米的包裹材料,以及 7000 米長的捆綁繩。
在凱旋門被包裹的同時,2020 年的 3 月 18 日到 6 月 15 日,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的早年在巴黎的行為、作品記錄也會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他們從 1958 年在巴黎相遇開始,在那里生活到 1964 年,后定居紐約。克里斯多對《紐約時報》表示“珍妮-克勞德在我的一生中都是最親近的人……雖然她現在不在了,這有些諷刺和令人悲傷。但是我渴望繼續我的生活和工作”。
托洛尼亞大理石:收藏杰作
2020年4月3日至2021年1月15日
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意大利政府與2017年去世的亞歷山德羅·托洛尼亞(Alessandro Torlonia)之間的漫長戰斗已經結束。為了慶祝和解,該家族將在620套精美的希臘、羅馬雕塑收藏中,選取96件作品于今年三月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展出,包括半身雕像、浮雕、雕像、石棺和裝飾元素。
阿特蜜希雅
2020年4月4日 至7月26日
倫敦國家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意大利巴洛克女畫家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Artemisia Gentileschi)約35幅作品,回顧她藝術生涯中的重要階段與事件,這是英國第一次為她舉辦專題展覽。
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1593-1656)被認為是17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她從小跟隨油畫家父親 Orazio Gentileschi 學習繪畫,展現出過人的繪畫天賦。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幅真蒂萊希作品《蘇珊娜與長老》完成于1610年,當時她只有17歲。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她的代表畫作,亦有新發現的作品。亮點之一是倫敦國家美術館2018年新購入的一幅畫家自畫像《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自畫像》(Self Portrait as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這幅畫作完成于1617年,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將自己描繪成基督教圣人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的形象。倫敦國家美術館以360萬英鎊購入這幅畫作,是1991年迄今該館第一次購入女性藝術家作品,亦是英國收藏的第三幅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畫作。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杰作
2020年3月3日至6月14日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誕生于1888年的一幅梵·高的《向日葵》(Sunflowers)將離開倫敦,首次在日本展出。這次借展機會是罕見的,因為在近100年里,這幅畫只離開過倫敦三次。自1923年開始,這幅畫就一直被珍藏在倫敦國家美術館里。2020年3月,這幅畫將跟隨其他重量級館藏,被運送到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構成展覽“從波提切利到梵·高: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杰作”。
隨后的7月份,這場展覽會巡回到位于大阪的國立美術館(展期2020年7月7日至10月18日);11月份則巡展到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據媒體的保守估計,這次大型巡展計劃僅在日本的兩場展覽就能夠吸引超過100萬人次的參觀。除了寶貝一樣的《向日葵》,展覽還會展出包括提香、戈雅、倫勃朗、維米爾等多位大師的名作,這也是迄今為止離開博物館的最大一批國家美術館的畫作。
1923年,梵·高的這幅《向日葵》被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購,之后只在倫敦以外的地方展出三次,分別是1955年在巴黎,2002年和2013年在阿姆斯特丹。這次巡展可能會讓英國民眾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很難再親眼看到《向日葵》,但據倫敦國家美術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巡回展覽將會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與英國觀眾分享我們的照片”。
拉斐爾
2020年10月3日至2021年1月24
倫敦國家美術館
作為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展,2020年倫敦國家美術館將舉辦拉斐爾(Raffaello Santi, 1483–1520)的重量級回顧展。拉斐爾不僅是藝術家,更是建筑師、考古學家、詩人,短暫的一生留下大量的創作與永恒的傳奇,在拉斐爾逝世500周年,一次看到如此完整大展,將會是畢生難得的機會,精品是從法國羅浮宮、梵蒂岡美術館、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私人收藏等處借展,與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一同在倫敦亮相,觀眾可以一次豐富地的品味這位意大利文藝復新巨匠的畢生之作。
都鐸王朝的宮廷藝術
2020年10月6日 - 2021年1月10日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與英吉利海峽對岸的皇室貴族相比,十五世紀末的都鐸王朝無疑資歷尚淺。因此,他們熱衷于證明自己與古老的歐洲王朝擁有平同樣的地位。同時,都鐸王朝所聲稱其英格蘭王位的合法性本身是不穩定的,而且子嗣的缺乏也使他們的統治岌岌可危。因此,為了改變劣勢,并在物質上穩固自己的地位,每個都鐸王朝的君主(短暫統治的瑪麗一世除外)都與其他王室一樣大量收集和展示藝術品。使得其統治下的英格蘭成為繁榮發展的藝術之鄉。從1485年亨利七世奪取王位,到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駕崩,五位君主都熱衷于藝術贊助,以藝術的形式宣揚自身統治的合法性。
本次展覽將深入介紹王朝為后世留下的視覺藝術遺產。16世紀,都鐸王朝招募和聘請了大量外國人作為宮廷藝術家,王宮里匯集了佛羅倫薩雕刻家、德國畫家、佛蘭德紡織工人,以及歐洲最好的盔甲工匠、金匠和版畫家。統治者們同時也培養了本土人才,在一百年的時間里發展出全新的英式藝術風格。
尼祿:生活和遺產
2020年11月12日至2020年3月28日
大英博物館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公元37年-公元68年),羅馬帝國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在流傳后世的史料多以負面的觀點看待尼祿的一切施政,加上尼祿死后受到后人的“記憶抹煞”,因此他的事跡便大多留下負面解釋的刻版印象,但尼祿本人喜愛奢華,對身邊的親人與臣屬殘暴不仁是有事實的推論。尼祿對于藝術的品味主要體現在其所修建的“金屋”上,整個宮殿內部用黃金、寶石和珍珠裝飾。傳說,在公元64年的羅馬大火摧毀了這座城市的三分之二時,尼祿還在把玩小提琴,同時驚嘆于“火焰之美”。
在此次展覽中,大英博物館試圖通過200件展品將歷史與傳說區分開來。該展覽將通過對多種歷史資料中的比對,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誰是尼祿?他究竟是一個在面對政治變化和變革經驗不足的統治者?還是一個無情、殘酷的瘋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