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的南沙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今天的南沙是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核心區域。從海上絲路到灣區時代,南沙一直鏈接著中國與世界,從經濟到科技,從貿易到文化。
12月27日下午,隨著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暨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成果展在廣州南沙的隆重開幕,一個立足大灣區,以促進兩岸四地青年藝術交流合作為主旨的“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計劃”在南沙正式啟動!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范勃為開幕式致辭

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邢樺為開幕式致辭
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藝術交流項目,“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計劃”將圍繞粵、港、澳、臺兩岸四地的青年藝術交流,以藝術的形式展現當代華人青年的新思維,以持續、長期、開放的視野助力大灣區的藝術生態建設。
項目得到指導單位廣州南沙區委統戰部、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黃閣鎮教育文化體育中心的大力支持,由大學生藝術博覽會作為主辦單位,方圓集團作為協辦單位共同推進。

項目主辦方大學生藝術博覽會董事總裁李峰為開幕式致辭

協辦單位方圓集團董事會副主席韓曙光為開幕式致辭
開幕現場,來自粵港澳臺兩岸四地的學術嘉賓云集: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范勃,著名藝術批評家、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小彥,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油畫系主任劉可,臺灣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前臺灣行政院文化教育政務高級顧問、前臺灣華山創意園規劃小組組長張立伶,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澳門國際版畫藝術研究中心主席、知名藝術家馮寶珠,香港廣州書畫會主席黎鑄英,香港中文大學水墨畫系教授鄭少忠等學術大咖,以及參與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計劃與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的青年藝術家們濟濟一堂。

香港廣州書畫會主席黎鑄英為開幕式致辭

臺灣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張立伶為開幕式致辭
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邢樺,方圓集團董事會副主席韓曙光,大學生藝術博覽會董事總裁李峰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廣州市委統戰部港澳臺工作處處長闕光凌,廣州市委臺辦調研員陳樹雄亦出席了開幕式。

與會嘉賓共同啟動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計劃并預祝展覽圓滿成功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為“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計劃”啟動的第一年,首期便推出“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和“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計劃”兩大重要藝術項目。
11月27日率先啟動的是“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計劃(第一期)”,特邀著名藝術批評家、中山大學教授楊小彥擔任學術主持。李曉巧、肖海生、馮曉峰、梁梓珊、韓雪儀、杜梓鋒、林家賢、翁雅慧八位來自粵港澳臺四地的不同專業的青年藝術家,已于11月27日起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駐地創作。在這個月中,他們以南沙大井村作為起點,探索南沙古村落人文風情,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與村民建立親密關系,打造與南沙、當地村民息息相關的藝術內容。駐地課題包括藝術與鄉村建設、南沙古村落文化的藝術留存、南沙風貌寫生創作、南沙本地藝術IP創想、社區公共藝術等內容。他們運用各自擅長的油畫、國畫、水彩、裝置、影像等不同創作手法,圍繞駐地課題進行多元表達,創作成果就在12月27日以“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成果展”的方式集中呈現。



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成果展現場
精心籌備的“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亦在12月27日首次亮相。此次交流展將呈現林楊杰、凌桐、肖海生、莫菲、吳卓然、蘇錦駒、黃幾、梁燕婷、孔景才、譚冠烽、梁嘉瑋、李曉巧、范家樂、周俊宇、邱建仁、李政穎、李政勛、林建忠、陳胤桓、翁雅慧、林家賢共21位來自粵港澳臺四地的青年藝術家的35件作品,涵蓋油畫、國畫、雕塑、版畫、水彩、攝影等多個藝術門類,風格各異,題材多元,是一次難得的粵港澳臺青年藝術的對話與碰撞。參展藝術家們以青年視覺記錄所屬地方的人文風景,在他們的創作中,既能看到兩岸四地青年藝術在地域文化、藝術觀念、關注議題等各方面的異與同,也能看到傳統與當代的交匯,中國與世界的共融。



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現場
大學生藝術博覽會董事總裁李峰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推動青年藝術事業,是大藝博始終的理念。對大藝博而言,本次展覽是大藝博開啟大灣區青年藝術項目的一個起點,未來大藝博將在南沙,立足大灣區,面向粵港澳臺以及全球優秀青年藝術家,開展更多元化、更豐富、更有影響力的藝術活動,攜手各界推進兩岸四地青年藝術交流、互動、共創,培育更具學術性、創新性、國際性的充滿活力的青年藝術氛圍,助力南沙的藝術生態建設,讓藝術成為南沙的一張新名片。
據悉,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暨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成果展的展期為2019年12月27日到2020年1月20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
觀展現場

開幕式后,嘉賓們依次來到2019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展以及南沙古村落藝術駐地成果展的現場,欣賞來自粵港澳臺四地的參展藝術家的精彩創作。

藝術導覽員為現場嘉賓逐一介紹交流展不同作品的創作亮點,介紹其背后凝聚的青年藝術家們對社會、對時代、對自身以及對藝術創作本身的探索與思考。







在成果展,則由8位駐地藝術家親自為嘉賓介紹作品的由來,它們是如何誕生于這次藝術駐地之中——








開幕日交流論壇
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與藝術鄉建

觀展過后,開幕日的”重頭戲“——交流論壇正式拉開帷幕,粵港澳臺四地學術大咖及青年藝術家匯聚一堂,圍繞”粵港澳臺青年藝術交流與藝術鄉建“這一論壇主題,展開熱烈分享與交流。

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油畫系主任劉可在論壇上發言

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知名藝術家馮寶珠女士在論壇上發言
在論壇主持楊小彥教授的引領下,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油畫系主任劉可,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澳門國際版畫藝術研究中心主席、知名藝術家馮寶珠女士,香港廣州書畫會主席黎鑄英先生,臺灣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張立伶女士,分享了粵、港、澳、臺兩岸四地的青年藝術發展現狀,并就大灣區這一歷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進青年藝術家的交流融合這一話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香港廣州書畫會主席黎鑄英先生在論壇上發言

臺灣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張立伶女士在論壇上發言
在文化創意產業、文化開發方面經驗豐富的張立伶女士,更是為南沙如何發掘、重新解讀自身的文化內涵,如何發揮大灣區核心的區位優勢構筑面向未來的藝術生態,提出了極具參考的建議。她非常贊賞藝術駐地計劃對南沙當地歷史文化的有益發掘,并期待這個計劃可以持續下去。

南沙區黃閣鎮著名書法家麥耀秋先生在論壇上發言
南沙區黃閣鎮著名書法家麥耀秋先生作為本地代表,也分享了南沙本地書法藝術的發展以及與香港、澳門地區的交流現狀。

駐地藝術家代表李曉巧在論壇上發言
最后,駐地藝術家代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博士李曉巧,分享了他們8位藝術家在南沙黃閣鎮大井村駐地一個月的經歷與感受,以及對駐地課題的思考。在南沙面臨新舊變遷的快速轉型時代,他們的藝術駐地實踐,也為尋找藝術如何與村落歷史、鄉村文化、村民生活發生關系,如何介入鄉村建設、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論壇主持楊小彥教授最后表達了對粵港澳臺青年交流計劃持續推進的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