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只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出各類文物、文獻、藝術品近600件套,展期三個月,是中國國家博物館2019年重要的文化展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展廳中對曹雪芹西山故居書房進行了1:1復原,呈現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場景。觀眾還會看到一面由11米的書墻構成的長廊展出著《紅樓夢》相關著作近400件套,賦予曹雪芹和《紅樓夢》一種別樣的感覺。
據介紹,這一展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紅樓夢》文化展,把《紅樓夢》聚焦在當今時代目光下,從文字敘述中抽離、轉換出一種視覺語言,給人們提供更具代入感的觀展體驗。
展覽現場
據國博方面表示,此次展覽的初衷在于,由國博牽頭,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廣泛搜集曹雪芹《紅樓夢》相關文獻文物、版本,舉辦一次大型展覽,以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向縱深的方向發展,推動曹雪芹文化傳播,解決許多國人對曹雪芹《紅樓夢》想了解、但無渠道全面了解的問題。曹雪芹著《紅樓夢》,獲得贊譽無數,本次展覽主題,就來自梁啟超評價:以言夫小說,《紅樓夢》只立千古,余皆無足齒數。為何說《紅樓夢》“只立千古”?國博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向觀眾呈現一個答案。
展覽現場
1963年,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了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紀念展覽。展覽地點設在故宮文華殿,當時周恩來總理還委托陳毅副總理到現場看過預展,這是此前最為隆重的一次曹雪芹紀念活動。但在此后56年里再未舉辦過關于曹雪芹《紅樓夢》的大型展覽。然而在這半個多世紀里,學界對曹雪芹已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有不少新的《紅樓夢》版本、文獻文物面世,還有很多1963年不為人知的藏品在各文化機構館藏排查中被發現。如藏于旅順博物館的孫溫繪《紅樓夢》圖冊就是在2004年才首次露面。更別提北京西山曹雪芹故居、故居題壁詩、曹雪芹生前所用一對書箱、貴州博物館館藏《種芹人曹霑畫冊》,還有《楝亭圖》《楝亭夜話圖》等文物,都是推動學術研究的重大發現。
展覽現場
北京西山曹雪芹故居題壁詩
題壁詩,展覽現場
在本次展覽上,上述這些文物都將與觀眾見面。此外,還將有各種各樣的《紅樓夢》版本、續本及譯本,其中許多版本是首次公開露面。還有與《紅樓夢》有關的藝術創作、生活用品,其中不乏珍貴的名家手稿、報紙、照片、書畫。如馮其庸先生手抄的庚辰本《石頭記》等等。
當代 馮其庸手抄庚辰本《石頭記》
此次展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紅樓夢》文化展,將圍繞作者、時代、作品展開 ,本次展覽的展陳方式也是一大亮點,把《紅樓夢》聚焦在當今時代目光下,從文字敘述中抽離、轉換出一種視覺語言,給人們提供更具代入感的觀展體驗。大觀園空間的復原,用平面繪景與立體浮雕結合的方式,搭配現代多媒體VR技術,營造真實與虛擬相結合的豐滿視覺效果。在展廳中,對曹雪芹西山故居書房進行了1:1復原,呈現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場景。你會看到一面由11米的書墻構成的長廊展出著《紅樓夢》相關著作近400件套,將賦予曹雪芹和《紅樓夢》一種別樣的感覺。
《大觀園圖》(局部),清,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大觀園圖》(局部),清,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對曹雪芹西山故居書房的1:1復原,展覽現場
展覽共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揭開一座文化高峰的面紗”,以文學發展簡史的敘述展現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展脈絡?!疤圃?、宋詞、元曲、明清戲曲小說”,每一時期都有代表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
布展現場
布展現場
第二部分“經典的創作背景”,通過展現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身世,反映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精深的思想,表現出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這樣一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
第三部分“不朽的文學巨著”,以豐富的文物體現《紅樓夢》的表現題材、藝術形象、豐富記述,從而表現出曹雪芹的偉大,反映《紅樓夢》的不朽。習總書記指出:“曹雪芹如果沒有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過全景式的觀察和顯微鏡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式巨著的寫作。”
清代 文娛用品《大觀園全圖》
清代 《紅樓夢》神游太虛圖冊(《紅樓夢》升官圖冊)
第四部分“廣泛的文化傳播”,為觀眾展現各種各樣的《紅樓夢》的版本、續本及譯本,其中許多版本首次公開露面。集中展現這些珍貴的版本,即反映《紅樓夢》廣泛的文化傳播,也是為了讓廣大觀眾更真切的感受到《紅樓夢》的文化魅力。
11米書墻構成的長廊展出《紅樓夢》相關著作近400件套,展覽現場
第五部分“深遠的文化影響”,展出與《紅樓夢》有關的學術研究、藝術創作和生活日用,其中不乏珍貴的名家手稿、鮮見的報紙照片、精美的繪畫書法,希望以豐富多樣的展品表現出《紅樓夢》問世以來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清代 清人繪《聊齋志異》圖冊
清代 嵌珠石點翠銀釵
清代 盤繡花卉香囊
展出的服飾細節
第六部分“走向崇高深邃的中華文化精神”,以毛澤東、習近平和中外眾多對《紅樓夢》的重要評價,來反映《紅樓夢》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影響。
《紅樓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國家博物館希望通過本次展覽,為廣大觀眾堅定文化自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1929年8月12日登載了張笑俠著《紅樓夢大事年表》的《益世報》
民國 1942年11月15日登載了張天翼著《賈寶玉的出家》的《文學創作》
另外,國家博物館經過不斷嘗試、創新,以唐代傳統“茶果子”為載體,依托一段《紅樓夢》的畫卷情景,設計制作出了一款“怡紅群芳”文創糕點。產品傾力復原唐朝糕點技法,糅合唐朝色彩與當代審美,產品既有盛唐風貌初顯,亦有如今少有的時尚元素,兼容并蓄盡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底蘊,旨在借這一件作品使大家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文化、禮儀、味道,再造中國糕點傳統味道。
展覽從12月20日開始,展期三個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