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石文君,女,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重慶市女書畫協會副會長,重慶夢齋畫院副院長,跟隨彭志靈,彭柯先生習畫30多年。80年代畫風學習著名畫家郭怡琮,蘇葆楨先生,喜其色墨互融,崇尚石濤、八大、白石諸家。主張注重傳統、另立新意。
石女士一直致力于山水,人物,花鳥畫的研究,尤擅花鳥。1999年至2014年作品十八次入選中國美協大型展覽,并有作品獲獎.創作的多幅作品得到業內外人士諸多好評。1999年在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彭召民,彭柯,瞿澤科,石文君四人畫展,獲得榮譽銀獎。2005年作品[風雨秋池] 獲重慶市女書畫家展銅獎,刊登在美術雜志上,2011年作品[都市花語] 獲重慶市女書畫家作品展金獎。2014作品[半窗花鳥]入選中國美協首屆八大山人花鳥畫展。2017年作品【薰風圖】參加全國第九屆著名花鳥畫家作品邀請展獲銅獎。多幅作品在國家和省級雜志上發表。作品并被美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港臺澳和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中央電視臺及畫廊,收藏家收藏。

《巴東野秀》180×145cm
個性的探索
——讀石文君花鳥畫
丁雪峰
石文君花鳥畫題材廣博、手法嫻熟、語匯豐富、氣象清晰。她的長處在于線條、色彩及構圖的與眾不同。在創作手法上,以淡雅的色彩,提煉概括的造型,融合西方構成因素的圖式,為寫意花鳥畫帶來了新的風貌。石文君描繪的花型奇特、色彩鮮明、爭艷斗奇,塑造出一個清新雅致、生機盎然的獨特的花鳥世界。品讀石文君的作品,可以滿足人們心靈的審美享受。

《野趣》68×68cm
石文君善于以線條強化表現力。中國寫意畫是以毛筆線條為骨干來完成的,所以尤其對線條的質量就有了特別高的要求。石文君花鳥畫獨到的玄妙、神奇之處完全依靠線條的質量來體現。她的線條除卻慣用的中鋒,較多地運用側鋒、偏鋒乃至散鋒。是石壺刪繁就簡的線條功夫啟迪了她。因此她的線條可以用平靜溫和來概括。線條質量的好壞取決于筆鋒與力度的巧妙運用。現代美術教學從素描到寫生,從寫生到創作。一缺力度與用筆的方法,二缺大量臨習名畫、碑帖的借鑒過程。因此大部分現代中國畫在內質與表象上就必然離傳統中國畫的“味道”越來越遠。而石文君在造型問題解決以后,她主要在線條上用功,節奏、情緒、心理,一切力度和法度就在這種連鎖的、內外交織的過程中來實現。

《雙棲》50×50cm
石文君喜歡用色趣增加墨趣,在色彩處理上,將敷染、點染、烘托等法選擇運用,多用淡彩,造成畫面溫文爾雅的視覺效果,在她的作品中,色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她的色彩已有沿用了陳子莊的填色法,然而卻用得和諧、鮮活、亮麗,給人帶來豐富而清新的感覺。明代畫家董其昌提出中國畫應以水墨為上,色彩只是起輔助作用。石文君有了傳統書畫的基本功做鋪墊,在自己的花鳥畫創作上大膽運用色彩,敢于沖擊中國畫自古以來水墨為上的法則。

《萬玉爭春》180×97cm
就個人的因素而言,這位女畫家骨子里卻是川人的耿直與聰慧,有那種落筆成趣的自信。她有著開放的心態,古今中外甚至民間藝術、兒童畫一概拿來為我所用。她有著創造激情,認為只是繼承不夠,還需要創新。石文君的花鳥畫,無疑是沿著吳昌碩、齊白石、陳子莊的路走來,但在她的筆下發生了重大跳躍。她有很多作品,將花卉插于花瓶之上,融入西方構成因素,打破了傳統花鳥畫的夠圖形式,讓花枝、花朵平散地錯落在宣紙上。幾十年的基本功訓練,養成了石文君勤于思考的習慣,所以在藝術探索中常常有驚人的突破,對她的風格和創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蘊籍著她對傳統藝術的深度修養。
2017年8月30日于天津問津堂燈下

《玉潤春暉》180×97cm

《秋思》180×97cm

《蜀東秀野》146×68cm 2019年

《都市花語》180×97cm

《香中別有韻》180×97cm

《憩》180×97cm

《品雅花芳》180×97cm

《庭院吹香》180×97cm

《都市花浯》180×97cm 2013年

《南窗生春》240×60cm

《薰風圖》68×68cm

《寒香》60×48cm

《百合》50×36cm

《蝶舞》50×50cm

《花之印象一》68×68cm

《花之印象二》68×68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