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下午6點,“布魯克林陌生人—張春華個展”將在紐約時代藝術空間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1月16日。
寂靜的外表
作者:Dan Cameron
對于藝術家來說,將自身所處的空間和時代特征反應在作品當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多數藝術家只需從他們所處的環境中擇取可辨識之物,轉化成映射其境遇的視覺隱喻——觀眾只要足夠細心就可以解讀出來。
但是對于正在紐約ISCP國際工作室與策展計劃(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駐留的中國青年藝術家張春華來說,讓感官信息在觀眾中間產生共鳴有著更大的挑戰。有時,在一套視覺體系中的解讀意味著畫面中必須出現特定的參照物,它們既保留自身的形態,又為開放式的解讀提供了似是而非的答案。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理解這種平衡。畫面中,一尊毛澤東的立像矗立在基座上,而畫面的視角是透過鐵絲網柵欄的縫隙,從背面看到雕像抬起右臂,眼望遠方。在畫面的上方,用粉色寫著一個詞“寂靜”(STILL),其中所體現x的兩層含義關系密切:一種沒有任何變化的形態上的靜止以及夜晚環境的寧靜。
雖然字面上的過度解讀可能是錯誤的,但是毫無疑問,畫面中參照物的強烈對比帶來了一種期待感,似乎在說我們已經無法碰觸過去的歷史,我們必須將其理解為以現在為原點朝著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延伸的一條道路。這里就產生了一個矛盾的概念,當代社會在回看歷史,并試圖從中尋找前進的方向的時候,卻發現,歷史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難以捉摸。要做出這樣的解讀并不難,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批判性更弱的角度解讀這幅作品。
在張春華最近創作的畫幅大型作品中,他詳細描繪了自己在布魯克林的公寓,其中有一個敞開的衣柜,一個塑料垃圾袋,一面鏡子,一把雨傘和墻上的一幅畫。煥發出金色光芒的墻面上刻著公寓的地址,占據了畫面左側四分之一的位置,似乎是在向漫漫歷史中記錄創作繪畫地點的畫家傳統致敬。乍一看,畫面中只是漫不經心地擺放著一些靜物,但在表面之下,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家通過展示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物品釋放與觀眾之間的強烈情感聯系的迫切。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參照點之間,是一系列小型的紙上作品。它們將我們拉入一個矛盾的世界,在一個藝術表達受限的環境下進行的創造性表達。每個場景都展現了一個看似尋常的瞬間或地點,比如茶幾一角擺放的地球儀,被風吹出窗外的窗簾,缺了一條腿的鋼琴。這些碎片化的場景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世界:看似平靜的外表之下可能隱藏著涌動的暗流。
Dan Cameron(紐約獨立策展人,藝術評論家與教育家他創辦并運營新奧爾良三年展Prospect New Orleans。1995-2006年間,擔任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高級策展人并組織舉辦了多場展覽。)
劇照-7,2019,布面油畫,76 x 102 cm,圖片:致謝藝術家
綠氣球,2019,布面油畫,40.6 x 50.8 cm,圖片:致謝藝術家
后窗,2019,布面油畫,50.8 x 40.6 cm,圖片:致謝藝術家
雪花點,2019,布面油畫,40.6 x 50.8 cm,圖片:致謝藝術家
劇照—布魯克林的房間 200x400cm 布面油畫 2019
張春華
Zhang Chunhua
2019年獲王式廓今日中國青年藝術家國際駐留項目藝術獎
1976年生于安徽,曾就讀于中央美院、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近些年作品在北京、上海、紐約、佛羅倫薩、威尼斯、多倫多、里斯本、哈瓦那、布達佩斯等地展出,并于2017年獲得佛羅倫薩雙年展(勞倫佐獎)繪畫類金獎。
時代藝術空間
展覽名:布魯克林陌生人—張春華個展
開幕時間:2019年12月19日 下午6:00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16日 - 2020年1月16日
畫廊:時代藝術空間
地址:紐約 格林威治村 布里克街178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