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慶堂藝苑庭院及展廳
與武康庭比鄰的積慶堂藝苑于重新修繕, 并于12月14日的“家園的記憶-占山油畫作品個展”向公眾開放了。本次展覽迎來了不少藝術圈文化圈的嘉賓,包含藝術家評論家王渙青、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彭肜、詩人藝術家獵影牧文等等。

展覽也迎來了上海文化圈藝術圈的各位藝術家、收藏家、和文化機構的從業人員。在靜心打造的花園庭院和展廳之中茗茶、交流和探討。

藝術家高鳴與其他嘉賓在展廳

嘉賓在展廳觀展交流
正如批評家彭肜女士撰述, “占山的油畫有大境界與大胸懷。30多年以來,占山的藝術創作與圖像風格幾經轉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基本美學原則是,用磅礴大氣的視覺圖景與細膩結實的具象寫實語言來消解中國油畫那些“定型化”的風景話語。占山擅長甚至執著地要尋找一種本源性的生存觀念與家園意識注入傳統的風景圖像,有意識地將象征當作靜物描繪,這非常像現象學“面向事情本身”的法則,用再現視野中最為普通的物象、畫面或場景來表達某些特定的生存感覺。這種藝術向度的價值在于,傳統的風景圖像因此變得新鮮,甚至變得像孩子眼中的陌生世界那樣神奇鮮活、生氣勃勃。這樣的風景必然帶有么某種特定的情緒和氛圍,如齊美爾所描述的如此的風景就是“情緒上的統一”。占山以此構建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占山的天地”,同時奠定了他作為當代中國優秀風景油畫家的藝術形象。”

占山作品:夢回田園06
“回顧占山30多年來的藝術歷程,我們不難區分出其藝術發展的五個藝術時期。經過短暫的鄉土寫實探索(1986-1992),占山成熟的風景繪畫中先后經歷了“金色時期”(1993-2004)、“紅色時期”(2005-2007)、“黑色時期”(2008-2010)、“城市時期”(2010-2012)和2012年開始的“家園時期”(2012-2019)五個藝術發展階段。在這五個藝術階段,占山不僅以燦爛的陽光、斑斕的色彩和精細的筆觸譜寫出了美麗鄉村田園的贊美之詩(“金色時期”系列作品),而且還從現代性反思的角度來圖繪了多種多樣的風景圖像。其中,既有重返萬物初生眾生平等的境界和以大俯視的視角來展示領悟大地的神性與尊嚴并隱含生態危機的“超風景繪畫”(“紅色時期”系列作品),也有通過干涸的河流和枯死的樹木來表達他對生態危機的憂思甚至憤怒的“批判性生態繪畫”(“黑色時期”系列作品),還有將生命延續的溫情與天人合一的生態理想寄寓于現代性城市題材的“建構性生態繪畫”(“穿越城市”系列作品)。然而2012年以來,占山不僅不再醉心于描繪美麗的田園風景,而且也不愿意止步于“去人類中心主義” 生態繪畫圖式和話語。作為一個深懷探索性的、從不愿意停下腳步的藝術家,他再一次“逃離”既有的藝術形式,又一次踏上“歸途”,家園的記憶與回歸再次為他送來靈感。沿著這條被反復探索被反復感知的“歸家之路”,占山開啟了自己“家園時期”的藝術創作。“

展廳一角
坐落于于武康路372號, 積慶堂藝苑為一棟帶花園庭院的三層洋樓,原為香港商人葉黎成先生的私宅, 現在葉先生提供自己的物業給藝術家作為交流和展示的場所。積慶堂藝苑成立于二十多年前,致力于藝術品收藏,目前有各種畫作兩千多幅和不少古董文物收藏, 目前簽約畫家有中國美術家協會的藝術家占山先生(同時占山先生也是北京油畫學會的理事), 還有安徽蕪湖畫院的藝術家高鳴先生。在葉先生看來, 今后在積慶堂藝苑還會有多種藝術品的展覽。本次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一月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