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文/常金強 郭文升
淮河岸邊的魚米之鄉懷遠北蓮坡是我的故鄉,但因為當時的時代,經常缺衣少食,父母的淳樸善良在我心中植下了熱愛執著的種子。雖不夠聰慧,但知道學習的道理,笨鳥先飛,鐵杵磨針的故事對我青少年的成長影響很大,加上家境不好,所以做事學習都比別人更加認真刻苦。老師一般喜歡愛學習的學生,雖然成分高,在學校也多能得到師長的喜愛。在讀初中時,正是革命樣板戲的年代,在公社旁邊供銷社的山墻上,用整幅的白紙畫出樣板戲的八個英雄人物彩色畫像張貼出來,這在當年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宣傳效應。能寫會畫刻苦學習,班級里有勞動任務搶著干,還抽空幫助學校食堂的師傅挑水干活,因學習和表現都較好,當時的學校把我作為入團的人選報到公社,但因為是地主成分,批不下來是當然的。其實對我打擊最大的是不給我讀高中,想方設法,所以就改名換姓,把家庭生養關系改成家庭政治條件好的舅父,遷戶口到大別山岳西縣的一個小山村里落戶。
《山中歲月長》180㎝×48㎝
以新的身份面貌在新的環境中,我是加倍的珍惜和努力,在生產隊里臟活重活搶著干,因為能寫會畫,還有初中的文化水平,在當地也很快受到重視,被公社的學校聘為代課老師。寫標語、畫漫畫、出宣傳欄這是當時大隊公社經常的活動,在縣里也被文化部門作為培養對象,抽調搞創作培訓。由此心中繪畫的夢想更加明確,平時練習更加刻苦。因為寫畫在當地小有名氣,時常被邀請去給人畫像,這也是我所樂意的,別人高興,我訓練了繪畫技巧也高興。因為各方面的表現出色,作為縣里的美術人才我被推薦進入省藝術學校美術培訓班學習了一年,一九七八年恢復高考,如愿考入了大學學習美術,四年的繪畫專業學習,打下更扎實的繪畫基礎。大學畢業先后在安徽和深圳的學校執教美術,教學相長,如切如磋,孜孜以求,厚積薄發。時光如流水,逝者如斯夫,如今退離工作崗位,有了更豐富的時間和空間,三日畫一石,五日畫一水,從容不迫,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137㎝×35㎝
己亥金秋時節,相約昔日同窗回故鄉探親訪友,會親朋、聚同學、拜師長;家鄉情誼深,家鄉酒菜香,家鄉的風景,家鄉的田野,家鄉的山水,在我這畫畫游子的眼里更有色彩韻味,更加意境悠長。與摯友枕席臨窗,并肩漫步,論古論今論藝術,而三句話不離我的本行,書畫者也。用禪家修行的境界來比照我對繪畫藝術的追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早年學畫,一切是以畫得像為標準,勤學苦練,練手、練眼、練心,手眼并用,心手互動,逐步畫的像,畫的好,畫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日積跬步,踽踽前行,探技究理,如琢如磨,古今中外,廣覽博取,而此時,不再把畫的像作為唯一追求,具象、抽象、意象、心象,心駛萬象,象而不像。而此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歷月經年,春去秋來,如今丹青繪事之與我,一如老農與農田,播種與收獲皆順其自然,抒情寫意,隨意任心,歲月從容,道合自然。中國的山水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更契合我的精神追求。“山吐無邊月,溪流石上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游山、讀山、樂山,目識心記,心駛神往。兒時生活在平原,看到遠方的山即產生無限的遐想,如今可暢游名山大川,亦可在畫紙上描繪“風景這邊獨好”,實乃人生之幸也。
《世事多喧囂 山水有清音》137㎝×35㎝
窗外流云,案頭茶香,淡墨素紙,神游八荒,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四方山水皆從心中匯與筆下。置陳布勢,或高遠、忽平遠、忽深遠,無遠無近,無我無它,無中生有,有無相生。濃淡相宜,計白當黑,骨法用筆,氣韻相隨,春蠶吐絲,水到渠成。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艷然而如妝;冬山寂然而如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功利塵囂遠離,居住一方斗室,營造一方山水。有丹青作伴,有契友交流,不亦樂乎。如今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水流花開,歲月靜好。
《家鄉的路在遠方 在腳下 在心中》180㎝×96㎝
《春夏秋冬四屏山水》137㎝×35㎝×4
《山水》一 68㎝×68㎝
《山水》二 68㎝×68㎝
《山水》三 68㎝×68㎝
《山水》四 68㎝×68㎝
《山水》五 68㎝×68㎝
《山水》六 68㎝×68㎝
《山水》七 68㎝×68㎝
《山水》八 68㎝×68㎝
《山水》九 68㎝×68㎝
《山水》十 68㎝×68㎝
《山水》十一 68㎝×68㎝
《山水》十二 68㎝×68㎝
《山水》十三 68㎝×68㎝
《遠山在呼喚》68㎝×68㎝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