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桃花源——朱新建藝術展
展覽時間: 12月15日—12月28日
開幕時間:12月15日(周日)15:00
展覽地點:金陵美術館3號展廳
學術研討會:下午16:00—17:30
(金陵美術館二樓會議室)
學術主持:李安源
主辦單位:南京書畫院
協辦單位:南京大豐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朱新建生前為南京書畫院專職畫家,本次展覽由南京書畫院主辦,呈現朱新建不同時期的水墨創作及油畫作品200余件,是朱新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個人作品展。
民間的逆襲:論朱新建
文/李安源
我念研究生的時候,在南藝西門的石頭城路上,經常遇到一個表情古怪的老頭(其實也就五十多歲),他不修邊幅,有時還牽著一個兒童。每次擦肩,我總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新建。
直到2014年,朱新建突然辭世,當畫壇都在紀念他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在南京十年竟跟他毫無往來,一個有趣的靈魂,就這樣失之交臂了。朱新建去世第二天,我上黃惇先生家,只見他神色黯然地整理著朱新建的字畫,閣樓的地板上,鋪滿了朱新建的作品,合有二十幅左右,其中幾幅黃先生父女畫像令我印象深刻。這些畫作,大抵是朱新建早年來“風來堂”閑聊之余留下的墨寶。朱新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視畫畫為本能,人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他的畫跡。

四時煙雨
紙本設色
69×68cm
2001年

拜山圖
紙本水墨
69×69.5cm
繪畫的頂峰,就好比一只南宋的玳瑁盞,隨處可見意外、偶然與波動性痕跡,這種不可方物的自然之境,即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朱新建有一幅很有名的白描——《武林高手》,幾根松松跨跨的線條,勾勒出一個不衫不履、風骨嶙峋的背影,簡直就是畫壇獨孤求敗朱新建的精神自寫,此畫令我想到金農的自畫像,清簡的線條散發著孤介蕭散的古意。
當別人把吳昌碩、齊白石跳成廣場舞,朱新建卻另辟蹊徑,硬是把民間舞跳成芭蕾。朱新建的繪畫秘訣,除了來自中國畫與書法的筆墨傳統,他的畫中還傾瀉著中國民間藝術的稚拙感。朱新建臨八大山人,臨鳳先生,臨齊白石,臨關良,臨張光宇,臨《避火圖》之類的民間木版年畫,甚至連幼兒園小朋友的涂鴉也被他視為寶典。玩世不恭的性格,決定了朱新建像個一頭扎進墨池的頑童,弄得水花四濺,墨浪翻飛,儼然是一超直入如來地的大快活境界。
同樣擅長漫畫手法,朱新建的繪畫乞靈于縱浪大化的筆墨得以升華。獨占天機的形塑與渾厚華滋的筆墨,讓朱新建的繪畫直抵南宗靈犀的峰巔,讓他在橫掃藝術史的同時,又豎起了新的障礙。相比朱新建稚妍通透的筆墨天趣,關良顯得過于生拙,豐子愷只能歸列漫畫家的行列。從八大山人到齊白石,再到朱新建,是文人畫向民間俯首取經的妥協,民間的逆襲,打破了文人畫壇長期由士大夫壟斷的格局。

三生花草夢蘇州
紙本水墨
69×137cm
2003年

寒山大師造像
紙本水墨
68x69cm
2001年

綠樹白云
紙本設色
69x112cm
2001年

一切法空
紙本水墨
45×33cm
1997年
真正的畫家,自己畫自己的作品。朱新建的造型,看似歪歪斜斜,一副散僧入圣的模樣,實則處處天機,處處慧心,純系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張愛玲曾說,中國畫里沒有新生活。及至朱新建,文人畫終于被他從爬滿蛛絲的閣樓里請出,撒上胡椒,浸透著生活的麻辣燙,他甚至被人稱之為中國畫的波普主義者。他畫小城故事,畫午夜的收音機,畫公司總經理,畫卡拉0k女郎,生動地再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后消費文化中的眾生相。朱新建以童真之眼觀察世界,又以嬰寧之心塑造世界,清澈的筆墨,凈如山泉,仿佛任何題材在他的筆下也能點石成金,即便是畫一只小貓小狗,也自帶孩童般天真無邪的神情。朱新建最著名的作品,無疑是那些被世人貼以各種標簽的美人畫。他筆下的摩登女郎,長著月牙般彎彎的眼睛,眼中閃爍著月牙般的迷惘,迷惘中飄忽著都市霓虹的幻象。與朱新建筆下活色生香的美人圖相比,那些活在美術史里的古典仕女畫簡直就是缺乏血氣的皮相。也就是說,朱新建繪畫的生命力,既包含著筆墨的獨立價值,同時又依附于他描繪的生命,這才是完整的生命意義。中國畫的筆墨中應該有什么?除了自然、萬物本身,還有人,以及人心的律動。

觀音
紙本水墨
138×69cm

東風沉醉
紙本水墨
68.5×136cm
2007年

大忙圖
紙本水墨
69×34cm
1997年
也就是說,朱新建繪畫的生命力,既包含著筆墨的獨立價值,同時又依附于他描繪的生命,這才是完整的生命意義。中國畫的筆墨中應該有什么?除了自然、萬物本身,還有人,以及人心的律動。

行僧圖
紙本水墨
364.5×145cm

花落一溪
紙本水墨
45×33cm
1997年

書法
紙本水墨
69.5×17cm
2006年
吊詭的是,正是這個從草根里生長,繼而浸泡在俗世沽酒買醉的頑主,用一支風流酣暢的柔毫,硬生生地將文人畫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神壇上拉下來,讓它從此不再是一味板著面孔的樣子,而也可以隨性地與張三李四、武二西門對話。朱新建的繪畫,讓堂而皇之的藝術史與過度發達的理論變得淺薄,讓一切傳統的神話皆可簡化,讓繪畫不再是一堆死知識與賣弄學問的死物,讓中國畫貼近新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人性的繪畫。

朱珠像
布面油畫
80×60cm

長相知
布面油畫
60×50cm
1997

瓶花
布面油畫
46×33cm
1998年
在朱新建的字典里,從無“權威”二字。生前,即便在他名播大江南北之時,其作品價格也很低,屬于大眾消費的范圍。他為人隨和親切,豁達大方,從不擺名畫家的作派,五湖四海皆朋友,畫作隨其行跡散布,可謂“閑拋閑擲野藤中”。正因如此,當那些教授們還在刻舟求劍對著美術史夸夸其談時,朱新建卻早已將過時的理論與陳舊的審美綱常予以刷新,他的繪畫在民間聲名遠播,從民間生長,最后又回到民間,這才是畫家的勝利,藝術的勝利。

朱新建(1953—2014),生于江蘇南京,1980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后留校任教,后任職于南京書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質獎;作品《除三害》獲全國少兒圖畫優秀獎。曾為上海美術電影廠、中央電視臺設計動畫片《老鼠嫁女》、《金元國歷險記》、《皮皮魯與魯西西》的人物造型,動畫片《選美記》的造型設計獲上海美術電影廠優秀獎及金雞獎提名。曾赴比利時、法國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法國國家圖畫館、比利時皇家歷史博物館、巴黎美術學院等機構收藏,被譽為新文人畫藝術家代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