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西安美協中國畫研究室的石魯、趙望云、何海霞等畫家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國畫習作展”,展覽中呈現了貼近生活的西北寫生題材和跟隨時代的新筆墨,以革新的姿態引起美術界廣泛關注,被稱為“長安畫派”的崛起。
進入六十年代后,石魯在西安畫壇的影響與日俱增,他關于中國畫的一系列主張通過理論、創作的實踐已趨成熟。

Lot 447 石魯(1919-1982) 藏家姑娘
立軸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題識:藏家姑娘一朵花,遙望貨郎到藏家。
鈐印:石魯
收藏印:石果鑒藏之印
尺寸:82.6×57.2 cm。 約4.3平尺
《藏家姑娘》未署年款,經收錄該作的《石魯作品集·人物卷》注明為1973年所繪,是畫家晚期少見的人物畫精品,珍貴非常。
畫面不置背景,正面的藏族少女身著黑色藏袍,翩然起舞,右側一只黑犬,其尾上翹,似正歡迎賓客,暗合“貨郎到藏家”的熱鬧情境。

《藏家姑娘》出版物及著錄
出版:《石魯作品集·人物卷》第119頁,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5月
著錄:《名家翰墨·第47期·石魯特集》第113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2月
《中國書畫·投資版·石魯專輯》第13頁,中國書畫雜志社,2007年8月
紀錄:佳士得香港,1989年9月25日,編號250
蘇富比(微博)香港“柯瑞珍藏中國書畫”專場,2000年5月1日,編號155
1965年,石魯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癥住院,次年被“文革小組”批斗,直至1969年底都沒有動過畫筆。次年他被放回家中等待處理,獲得了短暫的自由,開始偷偷地拿起畫筆進行創作。至1973年,石魯被聘為陜西省美術創作組顧問,輔導創作。文革期間被壓抑的靈感在七十年代前期集中得到釋放,進入畫家一生中創作的第三個高峰。

1973年石魯在家中小院
“藏家姑娘”題材肇始于1950年石魯的青海藏區采風,他曾在五十年代后期的作品上題寫“藏族婦女勤勞厚樸,體健心柔,令人敬之”,立意可見。存世的數件同題材作品的創作年代、構圖、筆墨均不相同,各異其趣。

1953年石魯在青海藏區寫生
在石魯五十年代的寫生和創作中,多側重于畫面的敘事性,六十年代則開始探索新的表現技法,融入抒情的意味。七十年代后呈現出極具個性化的筆墨,以強力提按的用筆,對創作對象進行理想的升華,構成了對傳統書畫的變革,臻至其藝術探索的最高境界。

1950年《梳發的藏族婦女》

1960年《寂寞的少女》
畫家在作品中使用了多種技法,展現出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如藏袍、黑犬用潑墨造型;女子的軀干、頭部、四肢以刀刻般堅硬的線條勾勒;面部、雙手以淡朱砂平涂;衣襟、袖口、下擺的動物皮毛使用柔韌的線條進行具象的描繪;貫通上下的題款則增益了畫面的金石味道……石魯所營造的黑白紅顏色對比、潑墨抽象與細節具象的對比、堅硬的線條與柔美的形象的對比,在幅面內達到和諧的統一。

《藏家姑娘》局部
用豐富的技法來表現人物的意趣,以多變的筆墨為畫面主題服務、為真善美的立意服務,正是石魯晚期人物畫成熟的體現。而這些大膽的、獨創的技法突破,給原本淳樸善良的藏族少女形象,平添了幾分奇崛與豪邁,打上了石魯這位繪畫鬼才的獨特烙印。
從“長安畫派”的形成根源來看,趙望云奠定了基石,塑造了“長安畫派”的基本性格。他的藝術主張和畫風對西安畫家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趙望云的“農村寫生”就以革新的姿態受到畫壇矚目。縱觀其一生的藝術創作,始終堅持去鄉村寫生,主張藝術中的真誠。在1962年摘去了右派的帽子后,趙望云進入又一個藝術創作盛期,寫生足跡遍布西北,實踐其所提出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主張。

Lot 454 趙望云(1906-1977)歸牧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題識:一九六三年夏月,于渭河南岸寫景,望云。
鈐印:趙望云
尺寸:81×38.4 cm。 約2.8平尺
展覽:“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西安)華商美術館,2012年9月27日至10月21日,并出版于展覽畫冊第68頁
1963年,趙望云隨陜西省省長李啟明視察農田建設,到渭南、澄城農村寫生,拍品即作于此時。畫家以短粗厚重的線條勾勒出高原的雄闊巍峨,近景寫渭河之姿,不繪流水,只畫一橋,紅衣女童牧牛而歸,最前的牛犢與緊跟的母牛凸顯生活情趣,將根植黃土、淳厚樸實的渭南民風展現得淋漓盡致。
何海霞是“長安畫派”一員主將,他常與石魯、趙望云結伴,深入豫陜邊區,親歷西北高原的壯美景象,以寫生之景,融入自身的感受,以全新的審美樣式,表現胸中意象。

左二何海霞 右二石魯

Lot449 何海霞(1908-1998)蒼松翠壁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蒼松翠壁覓仙子,白龍潭上知蹤無。多時游來六月奇,聲聲交交一枝干。摹石溪法,海霞何瀛。
鈐印:海霞、何瀛、香米園叟
111×52.4 cm。 約5.2平尺

Lot451 何海霞(1908-1998)蒼松
立軸 設色紙本
1977年作
題識: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九七七年八月寫,東京同志雅正,何海霞時客西安。
鈐印:何瀛畫印、海霞
66.3×44 cm。 約2.6平尺
徐庶之與黃胄、方濟眾同為趙望云入室三弟子,以西域風情畫聞名畫壇。他將少數民族人物的生活與新疆特有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不同于傳統山水畫的新格局。筆墨灑脫恣意,風格樸茂清新,充滿生活情趣。

Lot448 徐庶之(1922-2002)天山風情
鏡心 設色紙本 丙寅(1986年)作
題識:天山幽居。丙寅十一月,寫于悉尼凹本齋,庶之。
鈐印:庶之、天山南北、新疆好
紀錄:北京誠軒,2011年11月12日,編號455
說明:寧志超舊藏。
137.5×68.5 cm。 約8.5平尺
預展時間
中國書畫 11月13日至15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
中國書畫(一)11月16日 上午9:30
中國書畫(二)11月16日 下午2:0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