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君璧(1898-1986)
1912年,年僅十四歲的方君璧赴法留學,1920年成為第一位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中國女學生,與徐悲鴻同窗。1924年,方氏油畫《吹笛女》、《H小姐的肖像》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這是中國女畫家第一次亮相該展。展后有評論家指出“其畫能合東西兩方特長,西畫重逼真,劣者則流為苦澀無味,東畫主神韻,劣者則必至虛無不肖,今方女士拾短取長,故正為可觀”。1930年代,方君璧結緣一眾嶺南派畫家,師從高劍父、高奇峰兄弟,以西洋技巧融入中國繪畫,創(chuàng)造別開生面之畫法與意境,并率先提出寫生中國畫概念。

Lot.663 方君璧 籃中繁花 1944年
木板油畫 37.5×45.5 cm。
出版:《方君璧》,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5年,圖版
展覽:“方君璧回顧展”,2015年4月29日至5月7日,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
方君璧不盲從學院派,靈活運用透視和素描之法,輔以中國式線條、設色,營造富有詩意的繪畫風格?!痘@中繁花》作于1944年,色調細膩溫和、清秀脫俗。紫色蘭花盛放于竹籃中,蘭葉葳蕤,向兩旁肆意延伸,寬厚的線條與短小的藤編形成對比。畫面用色考究,紫紅色花瓣、綠葉和黃色藤編的明度、飽和度變化豐富,彼此相互穿插,層次清晰自然。

Lot.662 方君璧 紅豆 1960年
紙本彩墨 50×35 cm。
出版:《頡頏樓藏·方君璧作品回顧展》,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8年5月,第36頁
展覽:“紀念方君璧誕辰120周年:頡頏樓藏品展”,2018年5月19日至21日,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紅豆》作于1960年,此時方君璧已移居美國,以紅豆入畫,寄托對家國、故人的懷念。這一枝紅豆從畫面左下角徑直延伸到右上,有“馬一角”“夏半邊”之意。枝干墨色濃淡相宜,又以焦墨勾勒節(jié)點,明暗關系鮮明。葉子新綠、舊綠交錯,姿態(tài)各異似有隨風飄舞之勢;葉面脈線紋理長短不一,富有韻律。紅豆頂端點黑,表面留白以示高光,形成點面結合、虛實相間的效果。全畫形象結合“沒骨”與勾線,造型嚴謹而不失神韻,足見畫家高超技法。

唐蘊玉(左一)與柳亞子家人在日本

Lot.664 唐蘊玉(1906-1992) 瓶中桃花 1930年
布面油畫 46×37 cm。
出版:《中國油畫研究系列:唐蘊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7月,第36頁
唐蘊玉兼有留學日、法背景,本幅《瓶中桃花》繪于1930年,是唐氏留法時期鐘愛的靜物寫生,粉、白色桃花或恣意盛開或含苞待放,造型功底扎實,結構松而不散,花朵與背景的處理具有明顯印象派風格。畫家此一時期作品大多毀于戰(zhàn)亂,目前所見三十年代花卉僅十幅,本幅堪稱其中翹楚。
預展時間:現當代藝術 11月13日至15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現當代藝術 11月17日 下午2:30
地點:北京昆侖飯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