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山石因其質地晶瑩溫潤、色彩繽紛,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而臺灣由于地緣、人緣及文化淵源的關系,對壽山石更是鐘愛有加,因此也讓兩岸有了更密切的交流。

近日,位于臺北市建國南路的奇苑藝術館迎來了“福石傳緣——2019福建文化寶島行”的13位壽山石省級和國家級工藝大師, 祖籍福建晉江的奇苑藝術館館長林其蘇和臺灣有關方面人士熱情歡迎。林其蘇說,這里面有很多都是老朋友了,但這么多位工藝大師一起來到臺灣,來到自己的藝術館還是頭一次,藝術館里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和友情,大家一邊參觀一邊分享了兩岸壽山石文化藝術的交流歷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鄭幼林及林其蘇夫婦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鄭幼林參觀中看到了自己15年前雕刻的壽山石田黃作品《祖孫樂》。他說:“應該是在1992或1993年,我就認識了林先生,當時我剛剛出師兩三年,還是住在鄉下的老房子,但是林先生就拿了一些原材料和一些半成品讓我來深加工,也拿了很多經典的作品讓我去臨摹,他看著我長大成名,我看著他成功。”

歡聲笑語中,林其蘇回憶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恰逢臺灣開放赴大陸探親,不少臺灣同胞紛紛回到福建走親訪友,壽山石因此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關注和喜愛,開始大量走入臺灣。
林其蘇說:“我們就抓住這個大好的時機,經常帶臺灣的朋友去大陸采購收藏壽山石,有這個機緣就啟發我們來經營壽山石這門藝術,我們不斷往來兩岸推廣壽山石文化,也帶動了很多臺灣人喜歡壽山石,也對我們福建的這個瑰寶更了解,更有一份感情。”
改革開放初期,大陸經濟基礎還較為薄弱,臺灣壽山石愛好者的大量收藏,為福州地區壽山石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藝術創作方面,臺灣的藝術特色也為福建壽山石創作提供了創新的參考。30多年來,林其蘇和他的奇苑藝術館成為閩臺之間壽山石藝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橋梁,也從收藏中也見證了臺灣和大陸經濟的此消彼長。林其蘇說,“ 現在大陸一帶一路的戰略,在國際上的格局做大了,大陸的經濟也已經崛起,變成很多臺灣人收藏的壽山石現在回流到大陸去,我們現在就做一個雙向的互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會長陳禮忠說:“我們壽山石文化之所以能名揚四海,就是要靠各地區的有識之士共同來推動。”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為新說:“兩岸以壽山石交流為基礎,拓展了對兩岸親情和文化的交流,有很深厚的感情在里面。”
為便于海峽兩岸壽山石愛好者的交流,奇苑藝術館增設了福建福州、廈門及香港分館,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和傳承壽山石豐富的文化內涵。

奇苑藝術館設晚宴歡迎參訪團,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中華印石藝術收藏協會理事長李壯源、秘書長劉美魚、臺灣晉江商會理事長張貽秋等臺灣代表出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