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他?那你可能混錯了玉雕圈子
看下圖,你能猜出是誰的作品嗎?

如果一件作品不好猜,再看下面一件作品——

八九不離十了吧?沒錯,這兩件都是玉雕大師瞿利軍的作品。瞿大師從事玉雕行業31年,從青蔥歲月走到不惑之年,在治玉的這段悠悠光陰里,他追求的不只是雕刻技藝的提升,還有人文藝術的修為。
雙層薄胎瓶是瞿大師早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類作品極盡玉雕之工巧。對于絕大多數的玉雕師來說,這已經是不可企及的高度了,但瞿大師并不止步于此。你會發現,瞿大師的作品,不管是巧奪天工的器皿件,是清新雅意的文人山水牌,還是別具匠心的小掛件,細細欣賞,你總能領略到一種突破技巧之外的人文美。

玉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具有深厚的歷史和人文積淀。玉雕作品當然不能只流于形式美,更要承載思想的表達和精神的傳承。

上圖的和田玉龍鈕,作者利用頂部的皮色雕琢了飛龍與祥云。神龍飛升在天,遨游云海,炯炯有神的眼睛、齜咧的神態和剛健遒勁的觸角給人一種飛黃騰達的喜悅感和力量感。瞿大師還在左下方的灑金皮處雕刻了回紋,這不僅體現了作者無微不至的細節處理。就意象而言,回紋作為傳統的吉祥紋飾,也豐富了作品的內涵與外延。

整個作品造型莊重典雅,無論是材質還是雕工,都十分考究,全無匠氣。若是書房能有如此一方玉印,此生何憾?

上圖這枚和田玉籽料扳指,質地細膩、色澤鮮亮、脂感豐盈,只玉料就是不可多得的上品。瞿大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料子的皮色,于白肉部分雕刻了婉轉優美的祥云紋。祥云紋是我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它同龍紋一樣,都是獨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表達了吉祥喜慶以及對生命的美好向往。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傳統紋飾,瞿大師也不是生搬硬套,他總能因材施藝,獨辟蹊徑,讓傳統元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瞿大師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我們雕玉的師傅如果不重視修養,作品會依舊停滯在十年前的水平,頂多是技藝比以前更精,但造型圖式還是以前的,會導致觀眾審美疲勞。”
玉雕創作不能因為繼承傳統而因循守舊,也不宜為創新而劍走偏鋒。應在傳統的精髓中汲取營養,并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見識,提升自己的設計水平,深刻自己的思想創意。這樣才能創造出工意俱佳,越古超今的作品。毫無疑問,這樣的作品最具收藏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