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的4位老師和11位藝術家,日前在廈門“歸于真·閩藝術空間”舉辦畢業20年藝術聯展。藝術家們認為,藝術的形式很重要,但藝術所表達的思想更重要。傳統也好,當代也罷,藝術就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的創作。



開幕式現場
2019年8月31日下午,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畢業20年藝術聯展“無限逼近的思想:工藝與藝術的邊界”,在廈門“歸于真·閩藝術空間”精彩開幕。4位老師莊南鵬、佘國富、潘尤龍、楊紹浩諸先生,11位藝術家陳并招、陳麗玲、陳文欽、高孝午、黃智清、李錦峰、林金福、任宏偉、施琳琳、楊佛金、曾月明等,紛紛獻上自己的精彩作品。24件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不同材質,比鄰并肩,展示出藝術家們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

99屆雕塑班部分到場師生合影

99屆雕塑班部分到場同學合影(8月25日)
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藝術聯展:
多樣形式,打破藝術邊界
“福建是工藝美術大省,工藝美術底蘊豐厚。現在新的文化、藝術不斷發展。傳統與當代似乎存在一堵墻。我們想做一次展覽,通過工藝與現當代藝術的碰撞,打破那道邊界之墻。”關于此次藝術展,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之一任宏偉先生介紹說。

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任宏偉先生發表講話
“歸于真·閩藝術空間”創始人黃智清先生,也是參展藝術家之一。他說,廈門工藝美院99屆雕塑班共20多人,畢業至今還有15個人在藝術行業堅持創作,這是非常難得的現象。同學們作品形式豐富多樣,有木雕、陶瓷、油畫、大型戶外雕塑等,作品風格既有傳統、也有當代。2年前,他和策展人任宏偉先生就計劃做一次同學展覽。這次畢業20年,正好是個很好的契機。20年,每個人對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各種藝術形式互相碰撞,必有產生新的藝術火花。

歸于真·閩藝術空間創始人兼參展藝術家黃智清先生發表講話
參展的著名藝術家高孝午先生也感到非常欣慰:“很榮幸進入99屆雕塑班。有這么多同學一起創作,讓我在創作的路上不寂寞。”

著名參展藝術家高孝午先生發表講話
無限逼近的思想
此次藝術聯展的創新之處在于,聚焦藝術形式的多樣化,弱化藝術的材質,讓藝術無限逼近思想。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秘書長、著名藝術家王永慶先生助力開幕式

曾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的莊南鵬教授助力開幕式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潘尤龍先生助力開幕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文壽先生助力開幕式
5幅油畫掛在潔白的墻體上,周圍是各種材質雕塑。楠木與油桶比鄰而居,柚木與琉璃相視對坐,不銹鋼陀螺靜態人像被放置在白沙圍成的漩渦中,與白瓷地藏遙相呼應,還有柳杉、玻璃鋼、銅……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被安放在“閩·藝術空間”里,蔚為大觀。來自臺灣的王太太說:“這樣的組合十分有趣,非常現代。藝術展里各種材質、形式都有,但它們之間又沒有界限。感覺藝術的形式被弱化,我更想知道的是這個作品的故事,以及作品背后的人的故事。”


正如“閩·藝術空間”館長林美燕所說:“藝術的形式并不重要,傳統也好,當代也罷。藝術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的創作,藝術最本質的還是人本身。”


開幕酒會現場
據了解,“無限逼近的思想”藝術聯展是非盈利性展覽,將持續至9月25日。除了周一閉館修整外,每天9:00-21:00開館。25件參展藝術品本報道先睹為快,細節之處,請愛好藝術的朋友們到現場細品。
參展作品

《虎斑河豚》,40cm*20cm*16cm,柳杉,莊南鵬

《三腳金蟾》,25cm*20cm*13.5cm,柳杉,莊南鵬

《永恒》,120cm*120cm*90cm,不銹鋼,佘國富
追求永恒是普世價值,在共存共生中才得于永恒和寧靜。太陽和月亮、天地山河、男人女人,無一不是可以或缺的共同體,作品試圖通過特定的組合,賦于人們更多的啟示。

《林徽因坐像》,35cm*40cm*68cm,銅,潘尤龍

《歲月》,高度40cm,玻璃鋼,楊紹浩

《福在眼前》,30cm*23cm*40cm,楠木,陳并招
作品采用整體楠木精雕細琢,鐘馗的形象躍然紙上,雙目炯炯有神,胳膊處有一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珍惜當下!

《博弈》,120cm*180cm,玻璃鋼

《惠女風情》,19cm*14cm*33cm,白瓷,陳麗玲
作者用女性獨有的視角表達大眾所熟知的勤勞、賢惠、能干的惠安女。承受風吹日曬,干著體力活,她們內心對美的一番向往,用夸張的大腿代表力量,用嫩綠的顏色象征生命,-蓬勃生長的豆芽菜的造型有一種對美好生活的企盼。

《站立的蛋》,30CM*40CM,不銹鋼,陳文欽
“站立的蛋”是對生命與靈魂的慶祝和歌頌。作者選取最具生命象征符號的蛋作為主體,使它站立不倒,又移動搖擺。材質折射世界的無限風光。作者始終堅持極簡至美的美學理念,希望它能讓觀者屏住呼吸,洋溢在大千世界生命的懷抱里。

《無題》,150cm*150cm,油畫,陳文欽

《出入》,170cm*170cm*195cm,不銹鋼,高孝午
高孝午借用螺絲釘這一工業化象征,以陀螺的視覺形態聳立,在地面以沙土構造漩渦。同時,在螺絲釘之上放置一個靜坐的人。這一動一靜的狀態看似相悖,實則表達出在身不由己的現代化浪潮中和與自然漸行漸遠的趨勢里,人應以出世入世的態度,保持一種從容,尋求一份安慰。

《大道至簡》,70cm*30cm*100cm,柚木,黃智清
臉部細節刻畫,老子的整體形象,則用簡約的幾何線條概括。傳統與現在之間,爭相輝映。虛實之間,大道至簡。

《梵高》,37cm*66cm*67cm,楠木,黃智清
軀干保留楠木切面紋路,臉部用雕刻刀,一刀刀刻畫。表現梵高的藝術特色:排線短而有力,筆觸干凈,不拖泥帶水。木雕獨有的語言與梵高的畫高度契合,自然、簡單、又充滿情緒。即使身處困境,也保留自己獨特個性。《梵高》自畫像不僅是梵高的自畫像,更是當代藝術家們的自畫像。

《地藏》,44.5cm*23cm*30cm,白瓷,李錦峰
作品取材佛教中的地藏菩薩,他象大地一樣,安忍不動、靜之慮深密,含藏無量善根種子。作品選用德化的高白瓷泥這一材質,以傳統的地藏造像為原形;以穩固的三角形作為整體型式,衣紋用構成的形式表現,有如水之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