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高端論壇”現場
2019年8月3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一周年之際,中央美術學院舉辦“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高端論壇”,邀請全國美育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與全國重點美術院校和在京藝術院校領導一道,圍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時代課題,就深刻認識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豐富內涵,肩負起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神圣使命等主題,結合理論研究成果與教育教學實踐展開了深入研討。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是理論命題,更是實踐課題。”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央美術學院百年辦學、百年育人的歷程,也是百年美育的歷程。開幕式上播放的中央美術學院宣傳片《百年美院 百年美育》向嘉賓們徐徐展現了中央美術學院積淀百年的美育情懷,來自不同專業的五位美院青年學生帶來的“高參小藝術啟蒙”“鄉興藝潤雨補魯”“哺藝育人支教團”“伴愛同行藝術治療”“美繪懷柔壁畫村”等美育故事,則是以當代青年的角度,深情講述了美院師生用實際行動引導人們認識美、發現美、表現美,塑造美好心靈的美好與感動。伴隨著師生合唱團《不忘初心》的深情歌唱,彰顯了中央美術學院這所百年學府對于“大愛之心”與“大美之藝”的堅守與創新,啟迪公眾感悟到了“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這一主題所直抵內心的蓬勃力量。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論壇開幕上致辭,向與會學者和嘉賓們介紹了一年來中央美術學院師生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對美術教育、藝術創作和美育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把美育放在教書育人、辦好國家美術學府和推動美育發展水平、提高民族審美素質的層面所進行的思考探索和努力成果。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高端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分為“中華美育精神內涵”和“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兩個議題展開討論,由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杜衛主持論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國際美學協會主席、中華美學學會會長高建平,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著名美學家曾繁仁,中華美學學會中國美學專委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成紀就中華美育精神的內涵、中華美育精神與中華美學精神之間的關系、中華美育精神的歷史生成和主要特點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周星,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首都師范大學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勝,對中華美育精神在當代的重要價值、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對于“培根鑄魂”和“立德樹人”的獨特作用以及當前高校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可取的路徑和方法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在同期舉行的“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高端論壇”藝術高校書記院長專場論壇中,湖北美術學院院長許奮,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賈廣健,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胡鐘華,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朱盡暉,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黃啟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吳瓊,上海美術學院院長助理李超結合自身學校特色工作經驗,針對藝術和美育發展道路、美育的內涵實質、從美育與藝術結合、美育培養創新人才、“思政+藝術”推動美育、美育塑造心靈、將美育貫穿學校工作等多維角度展開了探討,深入交流了學習思考與實踐經驗。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中國美術出版社總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社長陳玉華,中國美術出版社總社人美美育學堂運營中心副總經理袁法周出席論壇。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主持了這一專場論壇。大家一致認為,各高校將深刻理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對于辦好藝術高校的指導和現實意義,深入提煉豐富美育的精神內涵,準確把握美育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養創新藝術人才、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風貌及文化成果等重大問題之間的關系,在尊重美育規律的基礎上,探索切實有效的措施和適應時代發展的途徑推進美育工作。
美院青年講述“美育”故事

五位美院青年講述美育故事
“美育”故事一
朱國良,人文學院畢業生
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孩子們第一次體驗如何創作版畫,第一次以合作的方式學會搭建古典園林建筑,第一次走進美術館近距離地觀看藝術作品,第一次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小小繪本書,甚至第一次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在美術館展出,成為一名小小藝術家。隨著項目的推進,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點滴改變,從最開始的,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覺得我畫得很難看。到現在孩子們已經開始說,老師可以再給我一張紙嗎,我還想再畫一張。孩子們開始享受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也開始越來越大膽用藝術進行自我的表達。
通過這樣一個項目走進小學的課堂,要去做的并不是教孩子畫什么,而是做美的引導者。引導孩子用他們的眼睛去發現世界和自然的美,用他們的雙手和我們給到他們更多的材料和創意形式的表達,來去創作更多美好的作品。
“美育”故事二
廖橙,建筑學院博士生
雨補魯村位于貴州省興義市的清水湖鎮,與很多傳統村落的情況一樣,雨補魯村的村民在城里打工賺錢了以后,開始往自己房子上貼起了瓷磚。如此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寨即將被貼滿瓷磚的鄉村小洋樓攻占。
針對雨補魯村150多戶人家不同的情況,我們進行搶救性的院落修復與改造,召集了村子里的鄉賢連夜開會,喊出了“打瓷磚、保項目”的口號。我們教村民怎么樣堆石頭、怎么樣鋪路,引導他們協力完成宗祠以及中心廣場的改造。通過這些努力,村民們逐漸認識到了什么是鄉村之美,什么是傳統之美。鄉親激動地說,是美院師生的努力讓他理解了原來村子里的一石一樹都是這么的寶貴。他們還參與到學校教學實踐基地的實踐當中,與師生共同完成了村子里的公共藝術作品,為這個天空古寨注入了新的活力。
雨補魯的故事告訴了我,鄉村發展絕不僅僅是建筑與空間的改造,還要培養村民的意識與觀念,他們的接納與信任才讓藝術實踐具有落地生根的力量。
“美育”故事三
徐乙寧,油畫系研究生
2017年我加入美院研究生支教團,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任課。在課堂上,我們努力多教學生一些專業技能,課上帶著他們設計工藝品,參與墻繪實操課,帶他們外出寫生,讓學生們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中感受美。
我們建了縣城中心的體育場,策劃“哺藝育人”職中工藝美術班作品展,讓學生的作品第一次走出校門給老鄉們看一看。當看到有家長從三個小時的車程從村里來看畫,當看到他們合影時臉上激動的笑容時,看到人們對孩子們的認可時,我們知道這些努力都值了。
一年多的時間,我們撒下的是美育的種子,我們在等待它生發。
“美育”故事四
何青陽,城市設計學院本科生
我們每周在專科醫院針對重病兒童進行兒童病房藝術陪伴服務項目,通過講故事、做手工來實現兒童美育和藝術陪伴,并在服務過程中啟動了一項公益創業項目――“伴你同行”,從空間、身體疾病、治療流程三個視角分別制作兒童醫療科普繪本,進行醫院內空間改造設計以及持續性的藝術陪伴服務,幫助患病兒童減少恐懼心理,增加與醫生配合度,積極接受治療,同時緩解家長焦慮的心情。
在我個人參加病房陪伴的兩年時光里,有一個名叫豆豆的白血病男孩,他所忍受的疼痛、孤獨和恐懼往往是我們無法體會。在陪伴中,他常想象自己是一頭強大的恐龍,利用繪畫告訴大家他并不害怕,他要克服一切困難。他的懂事和堅強讓我感動,總會帶給我一些震撼。
可是在去年6月份,這個我最喜歡的孩子還是離開了我們。在難過的同時,我也感到一絲欣慰,至少我陪伴他走過了最后的時光,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至此我也明白的,我們不是陪孩子戰勝死亡,而是陪他們面對生命的歷程。
“美育”故事五
周爽,壁畫系研究生
參與壁畫系美繪鄉村大型壁畫活動,通過壁畫把大水峪村那條千余米長的臟亂道路打造成了一條藝術景觀長廊。最開始,我和同學們都是滿懷激情準備大干一場,以實現我們的藝術理想,可無奈撞上了堅硬的現實。村民們對我們的“藝術”有各種各樣的不理解和不接受,于是我們拿著畫稿找到鄉親們,一一跟他們溝通,對我們的作品進行了修改,力求創作出老百姓們真正喜歡的、接地氣的壁畫。
2015年至今,我們一共創作壁畫103幅,面積3300平方米,如今大水峪村的大爺大媽們對的壁畫是如數家珍,對其創作內容和寓意都能說出一二,每年慕名而去的游客也在逐漸增加,小小的美繪給大水峪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房租翻了六倍,旅游收入翻了四倍。
沒想到這樣的壁畫活動可以給一個小山村帶來這么多的變化,未來壁畫藝術還能帶給人們什么樣的驚喜呢?我們共同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