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鑒專家:楊潤先(國家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文化部評估委員會委員)
委托人:黃先生
這件藏品是我多年前從荷蘭的拍賣會上拍回來的,屬于回流瓷器。此次參加呼和浩特晚報收藏品鑒會,想聽聽專家的意見,同時也想與藏友們交流切磋。
專家鑒評:
從這件瓷器的工藝、釉色、以及形狀等方面,可以看出這是一件元代黑釉提花罩釉粉盒。喜歡和收藏瓷器的藏家都知道,元代瓷器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其繪畫藝術特點是較為大氣、不拘泥于細枝末節。即使是云紋、海水、松石、古竹等細微圖案紋飾,也只是大體規整而已,這一點在黃先生收藏的這小小粉盒上就可以體現,這粉盒上的一朵牡丹花整個覆蓋在粉盒蓋上,給人大氣磅礴之感,畫工用筆純熟,所繪圖案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呈現出一種渾厚而又雅致的神韻。
從這粉盒上還可以看出元代瓷器胎體厚重、潔白,釉面白里泛青,釉色瑩潤,色調清新,紋飾素雅,圖案層次豐富等特點。粉盒作為民間實用品,主要作用是古代女性存放脂粉的化妝盒,不論是富貴之門還是貧寒之家,女性閨房中都不可缺少這一日常用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國女性使用妝粉至少始于戰國時期,在唐代普遍流行。從出土以及傳世的歷代粉盒看,古代粉盒做工都非常講究,在形狀上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四邊形、六角形、八角形、葵瓣形,也有效仿瓜果形等等。在材質上,有金銀、銅瓷、瑪瑙、漆器等等,在工藝上更有模制、印花、雕刻、掐絲、鏨花、鑲嵌等,一個小小粉盒所呈現出來的深厚文化令人嘆為觀止。
粉盒的樣式和印泥盒相似,經常有人弄不清楚兩者的區別。印泥盒出現在宋代,是由粉盒轉化而來,逐漸被歷代文人所青睞,主要使用目的是為了防止油料的揮發,所以印泥盒里都有沁色的出現,而粉盒沒有這種現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