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野漆彩――中國農民漆畫展”在日本東京展出

西藏第五屆三江茶馬藝術節展出二十幅唐卡漆畫作品
今年8月26日是國務院原副總理耿飚同志誕辰110周年的日子。這位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一生牽掛著農民:“永遠不要忘記農民,要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痹诩o念耿飚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耿老言猶在耳的鏗鏘之聲再次引發共鳴。
怎樣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始人、首任會長,推動農民畫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耿飚生前夙愿。如今,這項偉大事業正在八閩大地上延續新時代的文化創新實踐――福建省藝術館將中國農民畫與福建漆畫創新融合,孕育出的全新畫種――農民漆畫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時代新姿。
跨越3500公里的千年之遇
前不久,一次穿越3500多公里和千年時光的相遇,讓福建與西藏昌都在一張畫紙上心手相牽。
8月25日,在西藏第五屆三江茶馬藝術節閉幕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畫展成為人們關注和熱議的焦點。作為藝術節的重頭戲,在昌都市博物館舉行的特色文化產品展中,20幅唐卡漆畫作品驚艷亮相,揭開了這個新生藝術的神秘面紗。
7000多年的古老漆藝與1300多歲的神秘唐卡,歷史上從未有過交集的兩項中華瑰寶,是怎樣完成跨越時空的牽手的?
這源自福建省藝術館開創的農民漆畫實驗。
7月8日,由福建省藝術館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閩藏漆畫技藝培訓班在昌都市職業技術學校開班。10名昌都市唐卡藝術傳承人和唐卡畫師參加了為期35天的唐卡漆畫藝術培訓,經過多位福建漆藝導師的精心栽培,學員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
從農民漆畫到唐卡漆畫,這是福建農民漆畫培訓實驗升級“福建農民漆畫創新工程”的華麗轉身。
為破解曾經創造過輝煌的中國農民畫近年來遭遇的困境,福建省藝術館在2004年開始實施的福建藝術扶貧工程基礎上,2015年啟動農民漆畫培訓實驗計劃,自2016年首次辦班以來,至今已舉辦6期農民漆畫培訓班,學員覆蓋全國26個農民畫鄉,共有200多位農民畫家參加,創作了近千幅農民漆畫作品。
閩藏漆畫技藝培訓班助理教師仁青郎加是參加去年11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中國農民漆畫高級研修班的首名藏族學員,他是一名青年唐卡畫家,在培訓班導師的精心輔導下,將漆畫的工序和技藝巧妙地與唐卡作品相結合,相繼創作了唐卡漆畫作品《指小路尊者》和《黃財神》。
在實驗中,漆畫與唐卡從繪畫顏料、用材,到繪畫語言與技法,二者間經過創造性融合使作品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和材質對比感更豐富。
在已實施3年的農民漆畫創新工程的基礎上,為了推動唐卡與漆藝的深度融合,在福建省藝術館推動下,閩藏漆畫技藝培訓班順利舉辦。培訓班的成功舉辦既完善了“福建農民漆畫創新工程”模式,又充分發揮了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團隊支持邊疆民族地區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要作用,把農民漆畫創新融入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建設中,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漆畫元素的融合使傳統唐卡有了新的市場方向,同時助推福建農民漆畫精準扶貧模式推廣到昌都。
8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率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與福建省政協主席崔玉英等領導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參觀“中國農民漆畫”展區時,被農民漆畫和唐卡漆畫作品吸引。蘇輝認為,農民漆畫項目覆蓋少數民族地區,對增進民族感情、深化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建議漆藝與唐卡深度嫁接,農民漆畫要融合時代性題材進行創作,結合市場進一步拓寬精準扶貧的領域。
為農民而生的文化創新事業
唐卡漆畫《黃財神》誕生后半年,成為中國文化的使者之一。
一個月前,中國農民漆畫首次集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福建省藝術館等單位協辦的“鄉野漆彩――中國農民漆畫展”先后在日本沖繩和東京舉行,包括《黃財神》在內的近80幅農民漆畫作品向世界講述福建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助力傳統文化走出去,集中呈現了農民漆畫這一全新畫種的面貌與成果,更是3年多來中國農民畫創作群體漆畫技藝實驗的生動寫照和15年來福建藝術扶貧工程之路的縮影。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長畢銘鑫在展覽在日本開幕時所作的主題演講中,深情回顧了中國農民畫的演變進程和藝術軌跡,闡釋了農民畫與漆畫結合的必然性。
形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民畫曾經創造了輝煌,助推許多農民擺脫貧困。但近年來受市場疲軟與藝術創造瓶頸等因素影響,中國農民畫的發展嚴重受阻。
2014年5月,在美國紐約,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等主辦的“世界情?中國夢――中國農民畫精品聯合國總部大展”上,包括福建在內的35個中國農民畫鄉的137幅農民畫作品精彩亮相。觀展的各國友人在欣賞農民畫色彩、創意的同時,也提出了關于農民畫原創如何保護,以及如何更好地結合陶瓷、漆畫等中國藝術元素的疑問與建議?;貒?,策展人畢銘鑫將這些列入中國農民畫研究會的重大課題。
2015年,在農民畫之鄉福建龍巖漳平講學的民間美術評論家廖開明提議,將當地現代民間繪畫作品結合漆畫,創作現代民間漆畫。
農民畫行業一線的呼喚與學術界的期待奠定了農民畫的創新基礎,農民畫的突圍牽動著所有農民畫家的心。福建省藝術館率先啟動的這場農民漆畫實驗,從一開始就與農民畫家群體的命運、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向世界描繪中國的時代氣派
福建農民漆畫作品呈現著新時代的新福建。
就在中國農民漆畫展東京開幕的同一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福建省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在“絲海匠心?多彩非遺”板塊,農民漆畫作品的亮相引發關注。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和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點贊農民漆畫的創新“很有意義”。
農民漆畫成為福建響亮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煥發出新時代的風姿。
“我堅信,農民漆畫實驗將改變農民畫的命運,從中會走出新時代的藝術家?!碑呫戹伪硎?,對這一全新藝術形態的未來,他滿懷信心。
在日本東京的參展作品中,來自寧夏楊曉梅的作品《豐收時節》曾出現在哈薩克斯坦世博會上、漳平畫家尤淑珍創作的《鬧春田》入選2018年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小漆畫展、5幅農民漆畫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漆畫展區初評……
“出人出作出精品”是衡量一種藝術形態的簡明標準,從這個角度看,農民漆畫隊伍茁壯成長。
業界普遍認為,作為漆藝和農民畫兩個民間藝術融合碰撞后形成的一種全新藝術形式,農民漆畫是一種活態的歷史文化遺產,富有鄉土性與民俗性,又極具時代性與審美性,中國農民畫也依托大漆藝術,由草根文化變身為享譽海內外藝壇的時代精品,這是農民畫適應時代的一次華麗轉身。
令人振奮的是,農民漆畫的成果將不斷站上更大的舞臺。20天后,“鄉土情?中國夢――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展”將在天津、北京等地相繼舉辦,其間,“鄉野漆彩――中國農民漆畫東京大展歸國巡展”之天津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50余幅農民漆畫將亮相,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國家藝術基金將中國農民漆畫展列入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以“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表達,中國形象”為主題的展覽將亮相澳大利亞悉尼。在八閩大地孕育,穿越寧夏、西藏、天津、北京,從中國到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農民畫與漆藝的交融,將在世界的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格、展示中國氣派、描繪中國藍圖。
為農民而生的文化創新事業
唐卡漆畫《黃財神》誕生后半年,成為中國文化的使者之一。
一個月前,中國農民漆畫首次集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福建省藝術館等單位協辦的“鄉野漆彩――中國農民漆畫展”先后在日本沖繩和東京舉行,包括《黃財神》在內的近80幅農民漆畫作品向世界講述福建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助力傳統文化走出去,集中呈現了農民漆畫這一全新畫種的面貌與成果,更是3年多來中國農民畫創作群體漆畫技藝實驗的生動寫照和15年來福建藝術扶貧工程之路的縮影。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長畢銘鑫在展覽在日本開幕時所作的主題演講中,深情回顧了中國農民畫的演變進程和藝術軌跡,闡釋了農民畫與漆畫結合的必然性。
形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民畫曾經創造了輝煌,助推許多農民擺脫貧困。但近年來受市場疲軟與藝術創造瓶頸等因素影響,中國農民畫的發展嚴重受阻。
2014年5月,在美國紐約,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等主辦的“世界情?中國夢――中國農民畫精品聯合國總部大展”上,包括福建在內的35個中國農民畫鄉的137幅農民畫作品精彩亮相。觀展的各國友人在欣賞農民畫色彩、創意的同時,也提出了關于農民畫原創如何保護,以及如何更好地結合陶瓷、漆畫等中國藝術元素的疑問與建議?;貒?,策展人畢銘鑫將這些列入中國農民畫研究會的重大課題。
2015年,在農民畫之鄉福建龍巖漳平講學的民間美術評論家廖開明提議,將當地現代民間繪畫作品結合漆畫,創作現代民間漆畫。
農民畫行業一線的呼喚與學術界的期待奠定了農民畫的創新基礎,農民畫的突圍牽動著所有農民畫家的心。福建省藝術館率先啟動的這場農民漆畫實驗,從一開始就與農民畫家群體的命運、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向世界描繪中國的時代氣派
福建農民漆畫作品呈現著新時代的新福建。
就在中國農民漆畫展東京開幕的同一天,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福建省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在“絲海匠心?多彩非遺”板塊,農民漆畫作品的亮相引發關注。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和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點贊農民漆畫的創新“很有意義”。
農民漆畫成為福建響亮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煥發出新時代的風姿。
“我堅信,農民漆畫實驗將改變農民畫的命運,從中會走出新時代的藝術家?!碑呫戹伪硎?,對這一全新藝術形態的未來,他滿懷信心。
在日本東京的參展作品中,來自寧夏楊曉梅的作品《豐收時節》曾出現在哈薩克斯坦世博會上、漳平畫家尤淑珍創作的《鬧春田》入選2018年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小漆畫展、5幅農民漆畫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漆畫展區初評……
“出人出作出精品”是衡量一種藝術形態的簡明標準,從這個角度看,農民漆畫隊伍茁壯成長。
業界普遍認為,作為漆藝和農民畫兩個民間藝術融合碰撞后形成的一種全新藝術形式,農民漆畫是一種活態的歷史文化遺產,富有鄉土性與民俗性,又極具時代性與審美性,中國農民畫也依托大漆藝術,由草根文化變身為享譽海內外藝壇的時代精品,這是農民畫適應時代的一次華麗轉身。
令人振奮的是,農民漆畫的成果將不斷站上更大的舞臺。20天后,“鄉土情?中國夢――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展”將在天津、北京等地相繼舉辦,其間,“鄉野漆彩――中國農民漆畫東京大展歸國巡展”之天津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50余幅農民漆畫將亮相,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國家藝術基金將中國農民漆畫展列入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以“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表達,中國形象”為主題的展覽將亮相澳大利亞悉尼。在八閩大地孕育,穿越寧夏、西藏、天津、北京,從中國到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農民畫與漆藝的交融,將在世界的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格、展示中國氣派、描繪中國藍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