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術報》第162期 美術新聞
【編者按】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以下簡稱全國美展),作為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強的全國性美術盛事,一直是我國美術事業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影響著美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的前進方向,發掘了大批優秀美術家,為我國美術事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人才。
2019年7月以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復評工作在各分展區陸續開展,將從各地選送和征稿作品中評選出4600余件佳作參加各展區展覽。據悉,獲獎提名作品、優秀作品計劃于今年12月在北京展出,并將產生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暨“中國美術獎?創作獎”共40件,其中金獎作品10件、銀獎作品14件、銅獎作品16件。
復評工作即將完成之際,《中國美術報》采訪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以及多位復評委員會委員。通過回顧復評評審情況,對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整體作品面貌進行了分析和梳理,總結了五年來美術創作領域的變化與成就。
中國美術報: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作為中國美術界最具權威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展覽,長期以來一直引領并帶動了我國美術創作的發展。請問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與往屆相比有怎樣特殊的意義?
徐里: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在習近平文藝思想指導下舉辦的一次全國性的美術盛會。

中國畫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作為中宣部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四項獻禮活動之一,本屆展覽對于中國美術界而言是一件大事,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對美術家的關心,以及對美術事業的重視,也是對近年來美術發展成果的充分肯定。
中國美術報:您剛才提到,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展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請問本屆展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徐里: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參與范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的美術作品展,全國美展一直是美術界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大展。當今中國美術界的名家、大家,雖不能說百分之百,但大都是通過全國美展嶄露頭角的,全國美展改變了許多美術家的命運。同時,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國家收藏機構的館藏作品也主要來自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比如人們熟知的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徐匡、阿鴿的《主人》,王迎春、楊力舟的《太行鐵壁》,邢慶仁的《玫瑰色回憶》等。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全國美展都在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著美術人才,積累了一大批精神文化財富,通過歷屆作品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油畫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近年來,中國美術界一直在行進中發展,總體發展是平衡的、健康向上的,美術家也在逐漸摒棄市場化、娛樂化、庸俗化等創作傾向。但有些美術家的作品還存在缺少生活、無病呻吟的情況。同時,創作上的“高原”與“高峰”問題依然存在。
為解決這些問題,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和創作理念,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力圖展現新時代中國現實、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倡導講品位、講品格、講責任,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藝術作品,力圖通過優秀作品唱響時代主旋律。

版畫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美術報:本屆展覽獎項數量少于往屆,是否意味著獎項的含金量將有所增強。請問本屆展覽的評選標準與往屆有何區別?
徐里:擁抱時代、關注現實,用飽滿的激情和不斷創新的藝術形式表現現實生活、彰顯民族精神,這是中國現當代美術重要的新傳統,更是近年來中國美術最鮮明的價值取向與精神品格。挖掘和表現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展現新時代的萬千景象,是當下中國美術家的時代責任。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要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既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又要敢于創新、創造,要創造出精品力作,要解決“高原”與“高峰”的問題,同時還要求美術家引領新的風尚。摒棄自由化、虛無化、物質化、娛樂化、低俗化、庸俗化等傾向,通過展覽修正美術家的創作觀念,借助作品展現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的建設成果,更好地謳歌我們所處的時代,表現我們的楷模、我們的英雄。

港澳臺?海外華人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要解決從“高原”到“高峰”的問題,就需要美術家走出畫室、深入生活,進而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通過優秀作品彰顯新時代精神。美術家們要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主題,找到創新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劇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追求。同時,廣大美術工作者要始終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追求真善美,這是文藝價值的所在。

雕塑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所以,本屆展覽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進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通過作品反映時代,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這些都是我們對參展作品的要求。在藝術創作層面上,我們提倡作品應該具有時代性,要反映這個時代先進的思想和觀念。這就要求創作者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作品要有一定的學術高度。想要在藝術創作上超越前人,就涉及創新問題,創作要有多樣性。在本屆展覽中,我們倡導多樣性,作品應當豐富多彩,有各種表現形式、各種創作思路。此外,還強調創造性,這一屆作品應該區別于往屆,代表一個時代所取得的進步和展現新階段的發展成就。

水彩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美術報:本屆展覽入選作品在主題、語言、觀念等層面整體呈現出怎樣的面貌?
徐里:從目前的評審情況來看,應該說本屆展覽呈現了一種新面貌、新氣象。入選作品整體具有正能量和精氣神,不同于以往那些比較消極、缺乏生活、無病呻吟、小格局,或者只談技術不談思想的作品。過去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在這屆展覽中基本上看不到了。美術家們正通過自身的努力,通過作品更好地表現新時代各民族、各行業呈現出的新面貌、新風尚、新景象。

陶藝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參展的美術家們自覺地肩負起了舉精神之旗、鑄時代之魂、展人民形象的光榮使命,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的過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當下,貼近人民、扎根人民的創作風尚已成為引領當代美術發展的新風尚。本次展覽的入選作品,表現對象大多來自美術家們對生活的真切體驗,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采擷于日常生活中的時代領跑者。同時,一些革命歷史題材,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一些熱點題材,在作品當中也有所反映。作品在創作技巧方面,體現出美術家在融匯古今經典的同時,正在進行著時代性、個性化的創新性探索。他們的藝術創作也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出了中國精神、中國境界、中國氣派。

藝術設計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美術報:目前,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復評工作即將結束。通過各個展區的整體情況,您對本屆展覽有怎樣的預期
徐里:本屆展覽我們將用藝術的形式塑造國家和民族形象,繪就新時代的恢宏畫卷和嶄新篇章。通過作品將當代中國的發展成果、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希望本屆展覽能夠辦得有發展、有超越、有責任、有擔當,為我們的國家、民族、后代留下一批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作品,為國家貢獻更多的精品力作。同時,也希望通過展覽發現一批優秀的年輕人才,為中國美術事業乃至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傳承而努力,從而為美術事業自身發展、學術引領、人才培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我個人認為,本屆展覽遴選出來了一些符合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整體而言是一次水平較高、充滿真善美和正能量的大展。

漆畫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綜合畫種-動漫展區復評現場 圖片:中國美術家協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