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攝影術誕生180周年。攝影術在隨后的時間里逐漸演化成了“藝術”,更成為了融入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時尚行為方式”。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庭院》(或稱《鴿子窩》)
尼埃普斯,1826年
尼埃普斯、達蓋爾、巴耶爾、塔爾博特,四位性格不同的攝影先驅幾乎在同一時期先后取得了攝影術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但實現方法卻各不相同,他們對攝影理解的差異產生了迥異的成果,也將攝影的特征延伸至不同的方向。

達蓋爾《巴黎街景》,1838年
這張照片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張拍到人的攝影作品。該照片曝光時間接近二十分鐘,移動中的車子及人物都沒有拍攝下來。只有擦鞋人與顧客因為站得足夠久才被記錄了下來。

1839年,法國的L.J.M達蓋爾制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達蓋爾《藝術家的工作室》1937年
在整個人類文明史的進程中,過去的180年并不算長,但視覺形態的變化卻是轉折性的。攝影在180年前的發明無疑是轉折的起點與重要推動力。攝影的誕生刺激著繪畫自救找到了新的方向。自此畫家不必再重視比例透視、解剖結構,無需考慮形體、空間和質感的逼真模仿,它甚至可以脫離“再現藝術”這一桎梏,任由畫家描繪主觀意愿。而攝影也逐漸成為了一個藝術門類。

安德烈·柯特茲《小狗》巴黎,1928年
作為現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安德烈?柯特茲(Andre kertesz,1894-1985)的照片與人生姿態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帶來回味無窮的啟示。他的作品《小狗》是攝影史上最動人的照片之一,瘦弱的小狗,眼神膽怯的男孩,組成了一幅令人過目不忘的杰作。

布列松《在圣拉扎爾火車站后面》巴黎,1932
安德烈?柯特茲的弟子、現代攝影史上最偉大的攝影師布列松(1908-2004)一向強調瞬間拍攝的精準?!妒ダ鸂柣疖囌竞竺妗分?,一位男子跳過水坑,和身后海報中女郎的舞姿極為相似,相映成趣,而男子身旁地上斷裂的鐵箍像一個“C”。這就是布列松的幾何構圖、決定性瞬間、現實與超現實。

朗靜山《竹子下的唱歌鳥》1968年
我國的攝影家們也有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朗靜山的畫意攝影是繼承了國畫的立意精髓,仍然表現出一般認為只有山水畫才能表現出的虛無寧靜,不可不說煞費苦心,此一功勞在中國藝術史上也可重重地寫下一筆了。

侯登科《麥客》陜西關中,1997年
中國當代紀實攝影的坐標式人物侯登科(1950-2003)為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尤其是中國當代農村社會,所發生的深刻的內在與外在的變化留下了寶貴的紀錄。

楊泳梁《太古蜃市—孤舍》,2016
在180年后的今天,隨著大眾審美多樣化的轉變,影像作品以較強的紀實性、歷史性與藝術性記錄了不同時代的人文風貌,反映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借助工藝與科技,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價值,逐漸被納入收藏體系,價格也逐漸飆升至百萬甚至千萬。

Richard Prince《Untitled (牛仔)》1989年
成交價:124.8萬美元
2005年11月,紐約佳士得
歷史上第一張拍賣價格超過100萬美元的照片來自美國藝術家Rickard Prince的作品《Untitled (牛仔)》,有意思的是,這張拍攝于1989年的照片并非“原創”,只不過是拍到了萬寶路廣告的一部分。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99美分》2001年
成交價:335萬美元
2007年2月,倫敦蘇富比
德國藝術家安德列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99美分》是歷史上第一件成交超過300萬美元的攝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它并非是在攝影作品拍賣會上成交,而是在“現代藝術”拍賣會上賣出的。

安德列亞斯·古爾斯基《萊茵河2》,1999年
成交價:433萬美元
2011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
現今最貴的照片同樣來自安德列亞斯·古爾斯基,他被萊茵河的美景深深吸引,因此拍過無數萊茵河的美照?!度R茵河2》便是他拍攝的一系列照片中最大的一張。古爾斯基還坦承用數字方式處理過這張《萊茵河2》他剔除了任何可能讓人分神的元素,只留下河流和草堤。希望賞畫者可以欣賞這片“柏拉圖式的水域”。

辛迪·舍曼《無題#96》1981年
成交價:389.05萬美元
2011年5月,紐約佳士得
當然,自拍也能賣出天價。美國女性攝影家辛迪·舍曼就以化裝自拍攝影聞名。不同于我們手機中的自拍照,辛迪·舍曼憑借著《無題電影劇照系列》一舉成為享譽世界的女性藝術家。她以一種大眾傳媒風格,展示了自己的生存原則和視覺觀念。

理查德·阿維頓《與象共舞》1955年
成交價:115.2萬美元
2010年11月,巴黎佳士得
美國著名攝影師理查德·阿維頓(1923-2004)的職業生涯被蘇珊·桑塔格列為“上個世紀職業攝影的典范之一”。這張《與象共舞》被法國奢侈品品牌迪奧(Dior)買下。

安塞爾·亞當斯《Moonrise,Hernandez, New Mexico 》1948年
成交價:60.96萬美元
2006年,紐約蘇富比
天空、月亮、雪山、樹、房屋、墓碑等因素集合到一起,是一幅難忘的景象。因為光線很快就要消失,藝術家只有一次機會捕捉這一景象。拍下這張照片后,安塞爾·亞當斯在暗室里做了多次調整,把天空洗得更黑以突出月亮的皎潔,墓碑和房屋的墻壁則閃閃發亮。

王慶松《跟我學》2003年
成交價:1175萬元人民幣
2008年,倫敦佳士得
這些數字在普通人看來無疑是巨大的。為什么這些照片那么貴?憑什么值那么高的價?

安德里亞斯·古爾斯基《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1997年

坎迪達·霍弗《里約熱內盧市劇院之三》2005年

托馬斯·施特魯斯《天堂之三,丹特里,澳大利亞》1998年

安德里亞斯·穆?!栋讏讕r》出自新浪漫系列,2014年
這些照片之所以天價,與很多因素有關:拍攝時所處的年代、攝影師傳達的思想、作品內涵及時代意義、藝術家的藝術地位、作品本身的稀缺性、人為炒作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了一張作品的價值。但對攝影來說,一次就是唯一的一次,這些“一次”,當然彌足珍貴。

細江英公《薔薇刑》

森山大道

荒木經惟《花曲》系列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攝影作品的收藏,并希望嘗試入手收藏自己心儀的作品。結合幾年來在攝影藝術市場的經驗,小藝君建議:一切從喜歡出發,如果資金雄厚,就從大師的作品開始收藏;如果是年輕的藝術家,需要研究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和脈絡,確定藝術家的潛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