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山有水有傳承
在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就有這么一位很有“傳承”的老師
她的日常可以說是
與民間工藝美術分不開的
今天跟著小編
一起來看看吧~

其父親為李雅日畫的油畫肖像
李雅日——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教授,從事民間工藝美術保護和傳承方向的研究。2013年李老師拿下了廣西師范大學第一個美術類國家級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并申報了工藝美術專業,2017年工藝美術專業正式開始對外招生。
“一個人做事情,要有情懷”
李雅日老師的日常可以說是與民間工藝美術分不開,有機會她就會到各地調研,挖掘那些逐漸消失的手藝。調研路上,需要翻山越嶺,一路道路崎嶇。加上語言不通,沒有熱水、被褥發霉,居無定所,但這一切都阻攔不了這個自幼生長在城市,身材嬌小的老師。每一次探索都是艱難的,但是她仍在繼續。

走進貴州白褲瑤
李老師告訴我們,雖然這些手藝已經無法給手藝人帶來收入了,但是他們仍然在堅守,他們不知道他們堅守的工匠精神,是多么讓人敬佩和尊重!每次去采風,李老師都會盡量多的買這些手工藝品,作為回來研究的范本。
“這些藝人雖然生活艱辛,但都是踏踏實實在做事,我希望能夠盡我全部的力量去幫助他們。盡管我知道我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沒有功利的堅持,是需要情懷的。”

走進越南北部少數民族采風
她的學生也說,在跟隨李老師調研途中,看到了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人的艱苦生活狀態,看到了民間藝術茍延長喘的生存狀態,也真正理解了李老師做少數民族民間手藝課題項目的意義和價值。
“在工作中可以依賴的好老師,生活中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她的學生小盧告訴我們,“李雅日老師工作很繁忙,但是工作安排和進行都很井井有條,在工作中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有能力的老師模樣”。

李老師和研究生的合影
有一次小盧在論文調研和實踐的過程中,迫不得已要緊急調整調研對象,“當時真的很慌張,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李老師知道后,就馬上給小盧聯系了新的調研對象,并讓一位師妹協助她,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學生們都覺得,李老師在工作上是可以依賴的好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起玩耍的朋友,有時候看到她們穿了漂亮的衣服,李老師會兩眼放光,露出少女的可愛笑容,夸她們漂亮,然后問衣服在哪里買的。
“談不上厲害,我只是一個扎扎實實的教書匠”
說到她的“背景”,著實是會被“嚇到”。她的父親李毅元先生是資深藝術教育家,與伍純道先生共同創立了廣西師范大學藝術系。祖輩從清代李熙垣、李吉壽為代表的李氏一門,自清代嘉慶、道光二百余年,人才輩出,被稱畫筆如林的書香世家,至今八代,經久不衰。乾隆年間的太子太傅陳宏謀先生則與其家族是親家。

先祖李吉壽故居
每次被調侃的時候,李老師也是笑呵呵的說,我就是個普通的教書匠而已。確實,不管是她的工作上或者是生活中,都與教學息息相關,民間工藝美術的相關研究、資料的整理、帶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指導論文等等,都是她都在做的事情。

在她的努力工作下,她被聘為教育部2012年國家級資源共享課評審專家,在2013年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2014年主持項目獲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更是以優秀等級主持完成廣西哲社項目。2014年獲得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榮譽。
“生活不應該太苦,生活應該更美好一點”
李老師在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長大的,母親擅長聲樂,父親是油畫家。在父母的熏陶下,她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初中開始學習畫畫,最近她又跟著女兒一起學起了鋼琴。

“我喜歡享受音樂享受生活的感覺,喜歡走進自然”。因為有這樣一個信念,所以李老師很喜歡出去旅游,喜歡去感受不同的地方給她的感受,每去一個地方她都會帶當地特色的工藝作品回家,她的家里墻上都掛了許多她親自帶回來的手工木雕,充滿了文藝氣息。
李老師告訴我們,“生活應該更美好一點,即使獨自一人,也要好好感受孤獨所帶你給的浪漫與成長”。想來,這就是李老師身上總有一種溫暖又平和的力量的原因吧。

現在,李老師作為專業帶頭人,工藝美術專業發展勢頭良好,工藝美術專業招生分數線遠超一本線分數,在學校里更是建立了木雕實驗室、植物染實驗室,平時會邀請學生、老師親自體驗手工制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如果不再保護,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在用她微小的力量,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來自桂林生活網 實習生:黃鈺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