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一篇-誕之篇12.
Cosmos series- First:Birth12. By Hua Niao
楊:前面講到《易經》中:“萬事萬物皆有定數”。易,即變。《宇宙系列》是定數中有變數,變數中有定數。
華:變數和定數,是古老的智慧和哲理,也可以說:宇宙、自然,是有序的,也是無序。所以,《宇宙系列》作品中,有的看上去是規范性的、或有規律的,有的看上去是沒有規律可循。
楊:宇宙的Cosmos一詞在西方最早提出的是畢達哥拉斯,他認為:數是萬物之原,數統治著宇宙。
華:在嚴謹的推理方法上,數學贏得了西方哲學最持久的仰慕?,F代科技就是由數學來推動的。但是,數學推理在混沌、變數、死亡的問題面前又顯得僵硬。
楊:藝術中的抽象,科學中也有抽象,抽象中有科學和藝術。抽象是藝術的根本問題之一,也是解讀《宇宙系列》的關鍵問題之一。
華:藝術中的抽象,從概念開始,然后展示出圖像。抽象是一種思維形式??茖W中有抽象,從概念、論證,到結論。抽象中有科學和藝術,是在于思維的合理性中進行邏輯性判斷。如果沒有抽象,真的難以想象這個世界。抽象使得這個世界充滿了生機。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二篇-交之篇 8.
Cosmos series- - Second:Communication 8. By Hua Niao
楊:在笛卡爾的年代,哲學還堅持用數學的方法來推理。在康德這里發生了變化。
華:如果生命的死亡可以用數學來推理的話,可能先要加上至死的某種物質,其劑量、或參數的方程式可以得出結論。數學家也需要有靈感,這種靈感和藝術家一樣,是學科間的聯想貫通的能力。
楊:自17世紀起,對一切真理研究向數學看齊的潮流蔓延。哲學是傾心于數學的,但沒有成功,因為沒有一個哲學體系可以取得了像《幾何原本》那樣的成功。
華:在紛繁復雜、變幻莫測的因素面前,哲學有別于數學等學科。哲學不像數學、物理那樣,一個問題對應一個答案,公式可以有幾種。
楊:人們從中領悟到了教訓,但沒有放棄努力,后人總可以把敗績歸咎于前人的不慧,重新努力。
華:所謂前人的不慧,是因為當時的認識范圍的局限性,如果在以地球為中心、或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觀,觀點肯定不同。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三篇-奏之篇9-傲慢中曼舞.
Cosmos series- Third:Performance 9,Arrogance in Dance. By Hua Niao
楊:藝術和數學的關系也很密切。
華:數學也是一門藝術。美和數學是難以割舍的關系。藝術探索的終極真理——宇宙 (Cosmos)的設計的表達方式和精神,藝術和數學都相互借鑒。
楊: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美在和諧”的觀點,就是一種數學關系,即調整好數量和比例的關系,繪畫、建筑、雕塑、音樂、舞蹈就能產生美感。
華:這種比例是0.618黃金分割比,是最讓人感到美的和諧。
楊:《宇宙系列》中的各種圓、點、三角、方塊、線條等圖案,這和幾何、數學是怎樣的相關?
華:在創作中用數學的方法是不可缺,在計算尺寸、計量上都有的。圓在遇到三角時:1,三角如果拿角對準圓,那么圓就會受傷,可能讓圓傷痛淤積,甚至痛苦不堪。這時的三角是消極意義的。2, 三角如果不拿角對準圓,而用邊來和圓相處,這時的三角是友好的,積極意義的,圓是快樂的。

華鳥 宇宙系列-第四篇-升之篇 8.
Cosmos series- Forth:Sublimation 8 By Hua Niao
楊:就像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在痛苦的療傷法中,有的人采取積極的態度,傷痛就消退了。有的人采取消極的態度,可能越來越痛。
華: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人人皆有。經歷不同,壽終不一,你有我無,你無我有。世界因此豐富多樣。
楊:藝術中的抽象和科學中的抽象,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
華:如果用數學來推理意志和情感的話,目前幾乎不可能。社會、意志、情感之類的,即便成為了參數,如果用在藝術上的話,會怎樣呢?
楊:參數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引入一個以上的另外變量來描述自變量和因變量的變化,研究的變量叫參數。
華:研究變量的方法在藝術上也有。參數的概念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等領域廣泛應用,更適用于無機物之類的,因此藝術和科學,各自確有各自的屬性。藝術中的抽象和科學中的抽象,出發點一致,方法不同,道路就不同。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五篇-合之篇 7.
Cosmos series- Fifth:Connection7. By Hua Niao
楊:數學、哲學、藝術,都追求真善美的。數學的本質是哲學。
華:科學以數學為楷模的,藝術可以以科學、哲學為楷模嗎?
楊:完全可以??茖W的范疇很大,可能還要落實到更小的范圍,比如有的書法家以王羲之為楷模。伽利略、達芬奇視阿基米德為楷模。
華:我的問題是感性和理性在藝術中怎么起作用的?如果說:藝術是感性的,感性>理性;科學是理性的,理性>感性,那么,感性的以理性的為楷模,產生新的藝術。
揚:感性和理性和諧,產生《宇宙系列》。藝術和科學都在宏觀概念上思考和感知。藝術的感性強調的是藝術家個體的表現力。比如您的創作靈感來自科學,用獨到的表達方法,對世界抽象概括與顯現,是這樣一種和諧。
華:是因為科學的可靠性。圖像之類創作的事情,在處于感性的狀態下,來之則安之而描繪,不來之則隨之而安然。

華鳥 宇宙系列-第六篇-護之篇 6.
Cosmos series- Sixth:Protection6. By Hua Niao
楊:《宇宙系列》如同解開謎團的葵花寶典。探索性在藝術以及科學上,是一致的。
華:探索宇宙的奧秘,科學在于觀測和論證,藝術在于感覺和直覺、意識。
楊:當我們的對話變成一種媒介時,《宇宙系列》所獲得新的詮釋,也因此看到了不同于西方抽象藝術的各個方面。
華:抽象藝術是在西方興起的,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當代的抽象藝術,在一種積極意義上它包含了很多,是全球化智能革命的產物,對生命、時空是在更進一步的階段進行。
楊:可以說華鳥的抽象藝術是將自我意識空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您自幼丹青,書法和抽象藝術的根本區別在哪里?
華:書法和抽象藝術,都是一門獨立的藝術類型,非同一概念。有人說書法是一種抽象藝術,這很容易和西方抽象藝術的概念混淆。書法首先是傳遞事情、信息和文字工具,而后書寫的章法成為藝術。每一字如同畫,是歷經幾千年簡練以及衍變出來的線條,以毛筆的書寫方式,也因此養成了中國人的世界觀和處事方式。書法和毛筆字字畢竟不是西方藝術及價值體系中的。傳統繪畫中的寫意也不是抽象藝術。抽象藝術是在西方興起的,當代的抽象藝術,著重在形象上進行提煉,在觀念上可以被再塑造、改變。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七篇-再生篇 6.
Cosmos series- Seventh:Regeneration6. By Hua Niao
楊:您對《宇宙系列》的定義是什么?
華:心象存在抽象表現藝術。
楊:心象、存在、抽象、表現,藝術,五合一的概念。其合理性和意義,我們將繼續在對話中闡述。在此我得到的啟發是:所呈現的圖像屬于心象,非具象的圖像進入觀眾的眼簾,去感受《宇宙系列》吧!在這里面能看出什么,就取決于觀眾。
華:由觀眾感受——推動觀者思維的一種能量,這樣的互動也許能衍生出更多的想象力和闡釋。
楊:穿越《宇宙系列》、穿越七重門,對其設想一下:整個宇宙有一個繁榮的中心,其構成類似我們星球上的巨大建筑,如神殿,具有像贊美詩或哀歌的風格和寓意。
——對話稿于2010年3月
(藝術X哲學 對話7 待續)
華鳥《宇宙系列》
組成:210副作品,分七篇,每篇30幅。第一篇:誕之篇。第二篇:交之篇。第三篇:奏之篇。第四篇:升之篇。第五篇:合之篇。第六篇:護之篇。第七篇:再生篇(滅之篇)。
材料:夾宣、國畫顏料、油畫布、丙烯等。
尺寸:(1)70x70cm. (2)120x90cm.
年份:2000-2011
Cosmos Series. By Hua Niao
Compose:210 works. First:Birth. Second:Communication. Third:Performance. Forth:Sublimation. Fifth:Connection. Sixth:Protection. Seventh:Regeneration( Decreases).
Material: Chinese paper. Mineral pigments. Plant pigments. Acrylic. Canvas. etc .
Size:(1)70x70cm. (2)120x90cm.
Year:2000-2011

華鳥和《宇宙系列》2006
Hua Niao &Cosmos Series. 2006
華鳥(Hua Niao):國家一級美術師。2016年北京大學特任講師,
Hua Niao: National First Class Artists(China). Special lecturer of Peking University. 2016.

楊宏聲(Yang Hong Sheng):哲學博士、哲學家、詩人。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中國哲學學會》世界哲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對華鳥的藝術研究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為華鳥《宇宙系列》題寫長詩,共49篇,674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