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與共的大愛情懷》
--文/阿林
近日,我有幸觀賞了著名軍旅書畫家陳有杰先生西歐四國游記寫生100余幅作品,腦海里不時涌現“境界、大愛、情懷”等關鍵詞。
說起境界,最近熱播的某電視劇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師妹問他師兄,什么叫境界?師兄不說話,找了三顆石子,走到一段山上的石梯。把一顆石子放到比較低的階梯上,他說這個代表師妹你,又在更高一個階梯上放下一顆,這個代表我。然后緊接著,手里拿著最后一顆石子,跑到階梯最高處,使勁的扔出了最后一顆石子,然后說,這顆代表的是我們的師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真正高的境界,就是要敢于不斷打破自己的小我局限,站高看遠。陳有杰的西歐四國游記寫生100余幅作品,正是他把藝術的視野拓展到西歐國家,對其異域民族的名山大川及雕塑群像進行寫生再創作的勇敢實踐,也是一位齡近七旬的中國畫家不斷提升自我美學修養境界的真實寫照。
1990年12月,在東京召開“東亞社會研究國際研討會”上,正好80華誕的費孝通先生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主題進行演講時,總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是指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各自有一套自己認為是美的東西。只有在民族間平等地往來頻繁之后,人們才開始發現別的民族覺得美的東西自己也覺得美,這就是“美人之美”。再升華一步就是“美美與共”。不僅能容忍不同價值標準的存在,進而能贊賞不同的價值標準。“美美與共”是不同標準融合的結果,實現“美美與共”就達到了我們古代人所向往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陳有杰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養扎實,詩、書、畫均功力深厚,再加之軍旅生涯的豐富閱歷,使他的“美美與共”之精神追求得到屢屢精進。他從專攻峽江山水、水墨駿馬開始,到近些年的魚畫、雞畫、狗畫的成功探索,使他的畫路越走越寬,他的畫境越走越遠。

此次“西歐四國游記寫生100余幅作品”,更是陳有杰走出狹隘“民粹”審美,用心中大愛點燃“美美與共”之博愛精神亮光的勇士杰作。他愛西歐阿爾卑斯山的雪山美景,于是繪就了《北國仙境圖》《雪域蒼翠》《雪山云起》《山高人為峰》《雪蓋皮拉圖斯山》《雪山獨立鳥飛旋》《雪山勝境》《清涼世界行》等雪境美圖;他愛西歐的特色小鎮,筆墨中個性突出的《因特拉肯小鎮》《圖恩小鎮》《壁畫小鎮》《春風拂面牛兒歡》《威尼斯水城》《金色山口印象》等躍然紙上;他愛精美的人物雕塑,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大衛》《維納斯》《科西摩一世》《海神》《劫持拉賓婦女》等人體雕塑畫撲面而來;他愛西方女性的驚艷之美,《愛的吻丘比特和普賽克》《睡美人》《寧芙與蝎子》《三美圖》等將西方女性的彈性肌膚及媚態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軍人出身的陳有杰對戰馬英雄豪杰感情更深,如他摹寫創作的《拿破侖越過阿爾卑卑斯山》《輕騎兵軍官的沖鋒》《騎兵元帥謬拉》《路易十四》等等,同時他對戰爭、和平、和諧的理解更遠,又如《和平》《和諧》《出征》《抵抗》《強擄》《勝利》等等佳作。
更讓人震撼的是,我們在感動陳有杰的數幅包含“美美與共”大愛情懷之精美寫生畫作的同時,敏銳發現他是以中國書畫家的眼光,用中國書法的線條渾染摹寫出了西方雕塑油畫作品的形與神!“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陳有杰善于學貫中西,一方面,他學習了西方畫家偏重“描物”寫實的外向技法,如在畫面上特別注意表現光影的細節變化。另一方面,他更偏重于中國文人畫家的內向精神,故重“表現”自我之所感及所識,亦即情景交融,物我相滲,主客統一起來的對象與畫家雙方內在生命律動之“氣韻”,通過品味這些寫生創作就能真切感受到陳有杰心中熾熱的情感,濃郁的詩意,以及深厚的哲學觀念。
美術評論家 阿林
2019年秋于重慶“知虛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