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著名女性藝術家熊文韻個展“十萬彩虹”于深圳華僑城文化創意園北區C2空間展出。此次展覽由OCAT西安館邀請常駐西安的策展人王檬檬精心策劃,是關于藝術家個案研究梳理的深度回顧。


展覽現場
“十萬彩虹”之說來自藏傳佛教中的一種涅槃方式,而在這里,“十萬彩虹”喻即漫天神跡和神奇之地。這一神跡般的力量投射在熊文韻的創作中,不僅關聯了她少年時代在四川藏區插隊的生活經歷,也在冥冥之中指引著她創作高峰期《流動彩虹》項目的七次進藏之路。壯闊的高原、瑰麗的藏族文化成為她整個藝術創作的生命體驗和重要支點,熊文韻的每個創作階段都有著與之無法割舍的內在關聯。

雀兒山車隊1號

雀兒山車隊2號
回顧熊文韻的創作階段,可以分為從藝早期、巖彩畫時期、抽象繪畫時期及有著廣泛社會學意義的“流動彩虹”綜合藝術項目時期和至今主要從事的公共藝術教育項目。
上世紀六十年代,16歲的熊文韻遠赴四川汶川漩口公社插隊,開始自學繪畫。1979年進入四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習、進修,經過了扎實的造型技法及語言訓練。這一時期的創作題材以當時盛行的革命現實主義為主,但取材的角度非常生活化,在“紅光亮”風格中展現出溫情和生動的一面。

早期作品(此次未展出)
1987年,熊文韻留學日本,獲得筑波大學日本畫專業碩士學位。在學習日本畫過程中經歷了艱難的適應與實驗,放棄熟悉的中國畫的烘染方法、重新學習巖彩畫堆疊技法是一個由“破”而“立”的創造過程。熊文韻敏感地將藏區風物濃重的彩色與巖彩畫的彩色和肌理對應起來,風格很快從地域風情畫轉向概括與抽象。1998年熊文韻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歸程 礦物顏料混合丙烯 麻布 227x162 1995
抽象繪畫在熊文韻的階梯式藝術進程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對于技法的疑問促使她不斷放棄畫面中具象的成分,同時來自藏族服飾中的彩色條紋和色塊元素反襯了她當時的情感遭遇和精神狀態,從而與極簡主義的結構性抽象語言不盡相同,其“發生過程”是敘事性的,是藝術家的主觀意志與生命呈現。圖案形成的視覺錯位本身就具有抽象意味,其非寫實性的高純度色彩有著其獨特的精神性和象征意義。

錯位-偶然 丙烯混合顏料 麻布 224x162 1997

輪回1 181X672CM 夜 丙烯混合顏料 麻布 1997-1998年
“流動彩虹”作為熊文韻重要的社會學轉向意義的作品持續了三年,該項目融合了觀念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環境干預等有著多重復雜性的綜合藝術計劃,是上世紀90年代末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界最為大型的行為和裝置作品,留下了繪畫、攝影、裝置、影像,該項目相關的草圖、照片等資料和文獻。熊文韻以一位女性不可思議的韌性和意志力完成了七次進藏的艱辛之路,在神諭般的彩虹昭引下,在雪域高原盡情展露她內在的色彩天賦和純粹的生命力量,在天地間架設了一道人工彩虹。自此她的作品從藝術的內部轉向外部,從平面進入空間和場域,將藝術重新歸位于社會之中,進入一個廣域的、多意的社會美學范疇。

出山2號-瓦斯溝

川藏線 瑪尼干戈33號4.5MB

川藏線 折多山19號
她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宋莊美術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意大利巴勒莫Dell’Arco畫廊、日本大阪FUJIKAWA畫廊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展。此次展出的熊文韻 “日本巖彩人物畫”、 “抽象繪畫”等,其中抽象繪畫選擇了藝術家自上世紀80年代至2000年后的重要代表作,共計百余件。
同時,做為國內自成體系的藝術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熊文韻有著獨特而豐富的藝術實驗教育體系和經驗,將在展出期間為公眾帶來極富創造性的公共藝術教育項目。
展覽將展出至9月27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