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錦旖旎”馮祥云2019青綠金箋山水畫展
8月18日下午,由上海白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云錦旖旎”馮祥云2019青綠金箋山水畫展正式啟幕。著名書法家張森先生為展覽題寫“云錦旖旎”,而現場20余件作品顯示了畫家馮祥云在學習中國山水畫傳統時,對歷代傳統山水畫的筆法、經典作品和各類圖式吸納融匯。

畫家馮祥云(左)與友人合影

畫家馮祥云(左)與友人合影

畫家馮祥云(左)與友人合影

開幕式現場
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就在其意境之中,既是畫家的情思與景物、生活的有機融合,也是畫家的修養在畫面上的綜合反映,是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境界體現與升華。畫家馮祥云參透中國山水畫的精神所在,得益于他認真學習和刻苦專研。他學習中國山水畫傳統時,持之以恒遍讀了所有的筆法,擬摩了所有的經典,熟習了所有典型的圖式,幾乎將能見到的,自己心儀的傳統山水作品細讀數遍了然于胸。這種“堅持數年必有好處”的刻苦學習方法,日積月累的夯實了畫家馮祥云的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基礎。
國山水畫還有人品即畫品之說,這是基于中國山水畫借物抒情、借景言志,賦予自然山川以人的品格的傳統特性,反映畫家各自的審美取向與人生理想,人的品格不同,自然就有了作品品格的差異。這也就是畫家馮祥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研讀山水畫的原因所在。

紅衣淺復深 50x50cm

國色朝酣酒 50x50cm

入門唯覺一庭香 50x50cm

千金買亦無 50x50cm
在作品《秋宵月色勝春宵》和《秋山隱逸》里,躍然紙上的,是宋代山水畫那種勾勒細致、刻畫嚴謹,用墨對畫面進行層層渲染所展現的凝重恬靜之美,宋代的山水畫具有的細膩、豐富,以及傾于自然的“真”和“實”,在馮祥云的筆下自然地烙下了印記;《春暉滿林圖》和《碧波素秋》,則將元代那種清閑委婉、悲涼隱逸的淡泊清逸的精神傳達到位,體現了馮祥云細讀黃公望、王蒙、倪瓚和吳鎮后的收獲;《碧云蒼嶺》《祥云潤物》則是馮祥云表達了對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吳門四家的敬意,在吸收元四家含蓄筆致時加強中鋒用筆和干皴,凝重不乏渾厚,墨色淋漓又有濃淡變化,蒼中帶秀拙中寓巧,表現了明代山水平淡質樸、宏闊蒼潤的境界。

春輝滿林圖 50x50cm

景宜圖 50x50cm
“云錦旖旎”馮祥云2019青綠金箋山水畫展開幕儀式不落俗套,簡潔大方,樸素無華,卻不失莊重熱烈,氣氛濃郁,現場《四季組合》等六幅作品被不同藏家訂購收藏。
據悉,本次展覽將繼續至9月15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