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西里(藏羚羊) 鬧江畫 玉樹市第一完全小學六年級
迄今為止北京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玉樹藏區兒童藝術展覽
第一次通過藝術讓城市人最全面地接觸藏區孩子的生命體驗和生活場景
唯一一次由東部兒童作為小策展人,攜手藝術家為西部兒童所做的藝術活動
最直接體驗那些來自海拔4000米高原和貧困地區的孩子的藝術摯愛與堅守
最大規模藏區兒童畫展“玉見本源”將在京開幕
8月17日下午兩點,“玉見本源”——玉樹藏區兒童藝術公益畫展即將在北京西城開幕,屆時,北京觀眾將可以在大書智美學俱樂部、西什庫31號、九思文創園三地觀賞到來自青海玉樹70多位藏族小學生的100多幅藝術作品。

(青海玉樹一完小,大唐畫室,藏區孩子們在進行創作)
本次畫展極富特色,它是迄今為止在北京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玉樹藏區兒童藝術展覽,由于畫作的豐富性,它也是第一次通過藝術讓城市人最全面地接觸藏區孩子的生命體驗和生活場景。有意思的是,到目前為止,它同時還是唯一一次由東部兒童作為小策展人,攜手藝術家、公益人、媒體人為西部兒童所做的藝術活動。作為“西什庫藝術季2019”的第一場正式藝術活動,它也受到西什庫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全力支持,來自紅墻邊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還為藏區孩子們準備了各種畫材帶回去。

(北京西城區,大書智美學俱樂部,北京孩子深度參與藏區兒童畫展策劃)
促成此次展覽極不容易。為匯集作品,來自東西部的政府、社區、美育機構、公益機構、學術機構、文創園區等進行了多方溝通,在玉樹市教育局、玉樹市第一完全小學、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北京西城區文化與旅游局、什剎海街道辦、大書智美學俱樂部、西什庫社區居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王式廓藝術基金會、西什庫31號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機構的緊密協調下,終于為首都人民送上一份藝術大禮?!斑@是一次創舉!藝術打破了各種專業之間的壁壘,成就了教育、公益和藝術界的一次合作典范?!甭撘娲壬苹饡硎麻L林風這樣說。
“玉見本源”的美術作品,來自海拔4000米高原和貧困地區的孩子,這個展的真諦,除了讓人們了解玉樹、了解藏區的藝術,更讓人們體會藝術創作和美育等資源極度貧乏的西部兒童的藝術摯愛與堅守,感受那種在生生不息中對美的創作的專注和執著。

(藏區小學生洛松丁增正在進行作品創作)
規模最大,畫種最全
“玉見本源”匯集了來自玉樹藏區的117副繪畫作品,還收集到來自藏區兒童和老師的52副藏文書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它的作品中包括:國畫、油畫、水彩、版畫、拼貼畫等各種繪畫形式,展現了藏區兒童不拘一格的藝術創意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技能。
最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些藝術形式更進一步展現藏區的文化。例如在拼貼畫中,孩子們用來自媽媽和姐妹的民族服飾的布料進行創作。觀眾們將不僅能夠看到孩子們純真的藝術表達,還能在仔細觀察中,發現玉樹的服飾與紋樣之美。

(玉樹布料拼貼畫《節日盛裝》,作者:西然措毛,三年級)
作品中,更有一幅長達5米的版畫,是15位藏族兒童和老師們一起創作的,他們將玉樹作為三江源的歷史、山河、人文融于一幅巨型作品之中,形成本次畫展中一道壯麗的藝術風景。第一次僅僅是看到該作品的圖片,著名收藏家唐炬先生就說“這是一幅令人感到震撼的作品,可以收藏到美術館的。我為藏區孩子們感到驕傲!”

(巨幅版畫《三江源》,藏區師生集體創作)
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打開了藏區孩子們的藝術視野和美學思維,也能給城市觀眾和孩子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激勵。但這對西部的學校和老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太缺老師了。
所幸的是,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與著名收藏家唐炬先生攜手,與玉樹市教育局、小學深度合作,創建了旨在全面提升兒童素質教育的“大唐畫室”,并邀請到青海著名藝術家陳有龍老師從西寧來到玉樹,扎根下來為玉樹孩子提供長期深入的藝術培育;同時,北京大書智美學俱樂部在充分借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等機構的學術建議、專業模式之后,與大唐畫室一同研討開展多元藝術形態的探索。這一切努力,才讓本次全面的藝術畫展得以實現。

(大唐畫室的老師們:中為陳有龍老師,右為他的學生多杰才仁老師)
一展全覽,玉樹之美
在策展團隊長達兩個月的研究和探討之后,“玉見本源”摒棄了那種按藝術種類布展的方式,而是在“讓觀眾通過藝術充分體驗藏區歷史、風土和人文”的思路下,從玉樹最原始的藝術形態“巖畫”開始,到展現玉樹的山川風物和生物種群,同時加入部分對當地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高潮部分,是通過孩子的畫作全面展現玉樹藏族同胞的生活風情和人文風貌;最后,還展示出藏族孩子對國學詩詞的喜愛,以及他們樂觀純真的國際視野。

(《玉樹巖畫》,作者:更尕多青,四年級)
因此,當觀眾來到這個展,不僅僅是在看兒童們的一些畫作,更是深入了解藏區的歷史、地理和風物,并藝術化的親眼感受藏區孩子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情感、節慶、服飾等文化要素,更能體會藏區同胞與天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觀念和心境。
“你完全能看出孩子們對自然、對萬物的感情,他們發自內心潛意識的點睛之筆,往往讓一些小動物的眼神透露出一種與人溝通無間的善意和靈性。”策展人、藝術家趙曉東說,“看完展,你會愛上玉樹、愛上藏區、愛上高原?!?/p>

(《玉樹巖畫》,作者:更尕多青,四年級)
東西攜手,童真有情
本次“玉見本源”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它首次邀請到一批來自北京各個中學、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作為小小策展人,與藝術家、公益人、媒體人一道來更好的設計實施此次畫展。
“兒童的眼光與大人是不一樣的?!辈哒谷?、新浪育兒頻道主編黃曉莉說,“他們看展的需求和大人也不一樣?!贝舜握褂[在預展期間正逢北京暑假,僅僅掛出幾幅作品,就吸引了大量孩子來觀看。策展團隊對此興奮不已,決定特別邀請幾位孩子一起來規劃設計此次展覽。

(小小策展人團隊在畫展前的熱烈互動中)
孩子們會不停的去追問,比如藏族孩子吃什么、玩什么;他們也會問,畫面上的這只動物究竟叫什么?藍馬雞、黑頸鶴、藏羚羊……這些玉樹三江源保護區的生物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了孩子的腦海里,因為他們不是通過詞語和想象去認知,而是通過美好的畫面去體驗。
王藤鉞、張熠暄、陳思陽、楊國琦、李雨澤、楊嘉旭、方悅悅、崔周聿……這些孩子最大15歲,最小5歲,他們在策展過程中極其認真地準備著各種素材和問題,期待為玉樹孩子的畫展提供特別的幫助。從他們的建議中,策展團隊發現了大量以往忽視的問題,例如展板的高度,以及背景信息的介紹,還有現場的互動內容設計。
據悉,畫展開幕中,小小策展人還會親自上陣,為觀眾們進行畫作的講解。

(靜靜想想,看還能為玉樹小朋友做點啥?圖為西什庫小學陳思陽,五年級)
生生不已,藝術不止
東部地區并非人人盡知:曾受震災、雪災深重影響的玉樹,其實在中國地理自然資源體系中有極其獨特的位置——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的“三江之源”。我們和東南亞人民喝的每一滴水,都可能包含玉樹對三江源頭自然保護的一份努力。
這里產生的藝術作品,也深具“本源”性質——它們天生帶有樸拙、天然、達觀、明快的美學內蘊。而這里的孩子作品更是如此。我們透過它們,可以看到藝術的本質。藝術的本質,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

(中國畫《天地間》作者:尕松達杰,六年級)
當前中國的藝術教育與普及傳播,即便進入了素質教育體系,但在追求經濟發展已久的中國,難。在經濟基礎仍舊薄弱,極度缺乏美育資源、藝術老師的西部藏區,更難。
因此可見在玉樹小學開展的藝術普及活動,意義有多么重大。大唐畫室公益項目自2014年開始,在玉樹已堅持五年,讓幾百位從未拿過畫筆、見過顏料、學過美術的小學孩子們,竟能創作出如此眾多的優秀作品,而且每一件都源自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源自孩子們純真眼睛中所見的世間美好,源自他們心中對未來的憧憬和祝福,這無疑是中國教育界的一件壯舉。

(《玉樹鍋莊舞》作者:永吉[女],六年級)
但是,這些藏區孩子的藝術未來并不能讓人樂觀。他們在家庭要求、教學資源等各現實因素約束下,有些孩子可能在小學之后就會放棄自己的才華和天賦,完全與藝術創作無緣。也就是說,可能“玉見本源”中展出的這些作品背后,就是有些孩子今生唯一一次能學習藝術、創作藝術的機會?!爱斅牭竭@樣的消息,我們下定決心,要給孩子們辦一次專門的藝術展,并期待能激勵他們繼續自己的藝術之路。”策展人、大書智美學俱樂部創始人張斌說。
策展團隊的共識:這些孩子的任何一點堅持,不止反饋于自身,更是為西部、為藏區培養未來的藝術教育家和美學工作者,匯入一點涓涓細流。
與科技同往,但藝術不會消亡,正如人類的情感不會消失?!坝褚姳驹础彼宫F的,和這些藝術品所激發的,必將成為一股清流之源,澆灌更廣闊大地,讓西部文化獲得長遠收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