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展區復評工作在重慶市舉行。參加評選的有:復評評審委員會主任徐里,副主任李象群、吳為山、龐茂琨、曾成鋼、黎明,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王志剛、王樹山、石向東、呂品昌、李鶴、陳云崗、洪濤、殷曉峰、隋建國、傅中望;復評監審委員會總監審劉冬妍、汪帥紅,委員岳強、劉金山、劉金紅、崔際亭、周和平、唐劍喬。復評工作由《美術家通訊》、中央數字電視臺書畫頻道、雅昌藝術網記者全程拍攝報道。

復評工作會現場
經過嚴格評選,雕塑展區共遴選出279件入選作品,其中進京作品31件(含獲獎提名作品8件)。

復評工作會現場
復評開始前,首先召開了“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展區復評工作會。會上,評審委員會主任徐里宣讀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雕塑展區復評評審委員會名單、監審委員會名單;重慶美協秘書長魏東介紹了展區組織發動、收件和布展情況;中國美協工作人員宣讀《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各展區評審細則》《監審委員會工作條例》《評委守則及評選現場規定》《保密工作條例》,介紹設備的使用方法;評委們簽署了評委承諾書;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展覽處處長董竟成主持會議,并介紹本次展覽作品的評選程序及辦法。
在評選過程中,評委們分別從各自角度談了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展區參選作品情況,以及當前雕塑創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評審現場

評審現場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組委會副主任徐里表示,本次雕塑展區的作品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內容豐富。有描繪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的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有表現新時代普通勞動者形象和生活的作品,展現了各族人民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過程中的獲得感和自豪感;也有表現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中的優秀人物、重大事件的作品。可以說,作者們很好地踐行了習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表現時代、謳歌時代作為創作的主要內容和手段。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發現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反映時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希望通過展覽,發現一批優秀的年輕人才,為中國美術事業,乃至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傳承而努力,從而為雕塑事業自身發展、學術引領、人才培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評審現場
作為中國美協副主席、重慶美協主席,又是此次重慶雕塑、油畫展區的具體負責人龐茂琨表示,這是重慶首次承辦全國美展的分展場,在西南片區都很少有,這是廣大的美術工作者對我們重慶美協和四川美院的信任,為做好雕塑展區工作,重慶市委宣傳部、文聯也相當重視,整修場館,添加設備,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以確保展覽評審和展出取得圓滿成功。同時,他對雕塑展區復評情況作了點評。他認為,整體看來,這屆雕塑總體水平不錯,集中了全國眾多省市雕塑創作的中堅力量。作品基本上能夠表現時代精神,展示出人民美好生活。革命題材也比往屆要多,例如表現紅軍長征、抗日等作品。還有刻畫當今的一些英雄人物,包括消防英雄、時代楷模、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等。在語言上和形式上,也有一定的探索和進步。但是給人留下印象非常深、讓人思考的作品還不夠多,比如拿自拍桿拍照等一些簡單化的題材作品比較多。

評審現場
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表示,看了整個作品后感到非常不錯,可以說作品多種多樣,雕塑概念領域更加拓寬、區域擴大、技術更高。同時他也毫不諱言地指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關注的主題不夠豐富”“思想深度稍顯不足”“重大歷史題材主題較少”等,他認為,這與此類作品技術和藝術層面難度較大、年輕藝術家人生經歷較少、各大美院對歷史題材和重大主題創作關注相對較少、市場沖擊等原因有關,希望下一次全國美展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讓大家看到更多帶有歷史厚度、展現社會全方位發展、具有一定高度的好作品,讓觀眾們看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面貌。

評審現場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本屆全國美展雕塑展區作品題材廣泛、氣象宏大,體現了五年來全國雕塑工作者、雕塑藝術家在雕塑藝術題材挖掘方面所做出的研究,雕塑藝術語言探索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從歷史題材來講,他們挖掘的比較廣泛,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為當代的雕塑家挖掘歷史題材,挖掘歷史中對我們今天有影響、有意義、有價值的成分非常重要。雕塑家們也不斷地在紅色題材表現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作品中也看到與過去表現同類題材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很大不同,創作者善于用新的材料和新的藝術創作方式來表現對歷史的認識,特別是對藝術創新與歷史題材和生活題材之間的關系,他們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從整體作品來看,青年人居多,這體現了當代青年藝術家對全國美展的關注。全國美展五年一屆,每五年都會產生一些新的作品和新的作者,特別是會產生一些新的價值觀、藝術創作方式和審美標準。因為每個時代對歷史的認識總有新的不同,把這種新的不同認識融入藝術創作中,融入形式表現中,產生新的時代特征、創新理念、創新方式,這是推動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黎明表示,通過這次評選我們看到了上屆全國美展以來美術界的豐碩狀態。作品有的表現重大題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變化的種種反射,通過一些小家庭和小情調來折射出時代變遷,使人們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奮斗歷程。改革開放以來,雕塑界吸收國際先進手法,挖掘本民族傳統文化,通過各種手法的翻新,并運用到創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功。還有一些反映現實的作品,如救火的消防員全身的裝備、煙熏火燎后的傷痕,亢奮的英雄氣質都刻畫入微,體現了關注時代、聚焦當下的理念,以雕塑的智慧展示時代的發展歷程。

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呂品昌表示,從整個復評作品來看,基本上展現了五年來雕塑的成果、成就,整體面貌越來越豐富、多樣,既有主旋律作品,也有當代一些前沿的探索性作品,手法、風格非常豐富。可以看出全國雕塑家對五年一屆全國美展的重視程度,可以感受到大家對全國美展的參與熱情。他還指出一些不足和問題,通過參評的作品可以看出存在作品題材、表現手法趨同的問題,使得作品的表現力、感染力受到一些影響;有些參展作者過度地揣摩全國美展的主題設定,使得他們在表現空間上、語言形式上受到了一些局限。
據悉,雕塑展區將于2019年9月25日在重慶當代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開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