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文解字談劉光(上)
王智科/文
《韓非子·十過》中有一段話:“堯禪天下,虞舜受之。斬山木而材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通俗的解釋是:堯將天下禪讓給舜,

南開大學博導、天津美協副主席尹滄海教授題
蕭籍青年美術家劉光,在天津美術學院求學時,主攻傳統工藝美術——漆藝。俗話說“漆黑如墨”,他從《韓非子》的這段話中選取了“漆墨”兩個字,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既淵源有自,又樸實無華。

《國粹--徽戲》國家藝術基金專項資助

《國粹--京劇系列》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收藏
除了漆藝之外,劉光還對中國傳統的水墨大寫意情有獨鐘。五彩繽紛的漆藝,與酣暢淋漓的水墨,怎樣相互吸取營養,進而從形式到神韻上不斷追求新的境界?是劉光一直在思考與探索的課題。因此,他的齋號,還有另一層含義:將“漆藝”之“漆”,與“水墨”之“墨”,有機融合,不斷創新,便是“漆墨齋”主人的不懈追求。

彩荷系列一

彩荷系列二
我對漆藝是外行,無法從專業的深度解讀劉光的作品,只能從相關文字資料中,擷取幾個關鍵的字詞,略作解讀,借以陪同讀者,初步探尋劉光所迷戀的那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高士圖》四條屏

《山水高士》尺寸;42cmx100cm

《山水高士》尺寸;42cmx100cm
第一個要說的字,是“漆”。
年輕的劉光全身心投入的,是一個比許多“老行當”還要“老”十倍、乃至百倍的職業。漆藝,是一門連殷墟甲骨文都要自稱小輩的傳統藝術。
“漆藝”之“漆”,原本寫作“桼”。后來與“漆水”(陜西的一條河流,渭河的支流)之“漆”通用,才被“漆”取代的。“桼”字,象形又會意,上“木”下“水”,中間一撇一捺。意思是:在“木”(樹)身上左右劃兩刀,割開一個“人”字形的口兒,流出的水(液汁),就是可以用作涂料的“桼”。
產漆的樹,被稱為漆樹。從漆樹上割采而來的液汁,叫生漆,又稱大漆、土漆、老漆、國漆、天然漆等,用它作涂料,干燥后會形成一層保護膜,質地堅硬,且具有抗酸、抗堿、抗菌、防銹、耐磨、耐潮(防水)、耐高溫等特點,粘著力也很強(俗話說“如膠似漆”),因此被譽為“涂料之王”,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最好的防腐材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使用天然漆的國家。近八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經在偶然的砍伐、攀折中發現了漆,并認識了它的性能,且用以制器。從而開啟了“漆藝”這門古老的藝術。
漆藝,是一門以漆為主要媒材的藝術門類。從形態上看,它包含了立體和平面兩大類。從功能上看,它兼有生活實用和藝術欣賞的功能,包括了漆器、漆畫和漆塑三種形式。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兼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今天,全社會有多少種職業?恐怕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別說三百六十行,估計三千六百行都不止。像漆藝這樣,歷經八千年的滄桑歲月,仍然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古老技藝,不知還有幾許?

《觀-自在》2014年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第二個要說的字,是“胎”。
“胎”的本義,是指器物的粗坯。作為一種涂料,漆不能獨立成器,需要依附于某種載體,這種被依附的載體,叫做胎骨,簡稱胎,如木材、竹、藤、皮革、麻布、金屬、陶瓷、角骨等。這些材質做成的器物,本來被稱為木器、竹器、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錫器等,但一經涂漆,就被稱為漆器。根據胎骨不同,可以把漆器分成木胎、竹胎、藤胎、皮胎、陶胎、瓷胎、銅胎、銀胎、錫胎、夾紵胎(重布胎)等。相對于“胎”而言,器物表面的漆往往被稱為“衣”。如:錫胎漆器、銅胎漆器也稱為漆衣錫器、漆衣銅器等。

《琵琶-語》入選12屆全國美展(西安)
第三個要說的字是“髹”
“髹”這個字,本來是名詞,指一種混合的顏色。《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中有句:“駹(音忙)車,萑(音環)蔽,然示冥,髹飾。”鄭玄注曰:“髹,赤多黑少之色。”即紅色和黑色混合在一起,黑少紅多,這樣一種混合色。后來,“髹”字作為漆藝的專有動詞使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句:“木器髹者千枚。”《漢書·外戚傳》中有句:“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顏師古注曰:“以漆漆物謂之髹”。
給器物表面上漆,今人說“涂”,說“抹”,說“刷”,說“染”,說“油”,說“漆”。漆藝圈子里則有一個文雅的說法,叫做“髹”或“髹漆”。因此,漆器,又稱“髹器”。油漆工人,又叫“髹工”。上了漆的食器,又叫“髹缽”。
單一顏色的髹漆,稱為“素髹”,又叫單色涂,也叫無紋髹漆。在素髹的基礎上,用色漆描繪紋飾,彩繪髹畫,稱為“彩髹”。

《霓裳》世界手工藝協會、中國手工藝協會收藏
第四個要說的字是“戧”
在漆面描繪紋飾時,如果使用的不是色漆,而是金粉(或銀粉),則稱為“描金”,又叫“泥金畫漆”。完工后能收到金碧輝煌的效果。
古人不滿足于在漆面上的描繪,于是又發明了“戧金”工藝。
“戧”字的本義是“填”的意思,明代黃成在《髹飾錄》中說:“戧”又作“槍”、“創”。黃成將“戧”界定為對漆膜表面的“創破”。
戧金,又稱槍金,日本稱為“沉金”,是用勾刀、尖刀、平頭刀或針錐等,在固化漆膜的表面,戧劃出點、線的凹紋,在凹紋中拭漆,然后貼上金箔、敷上金銀粉等,呈現出金銀閃爍的審美效果。
第五個要說的字是“鈿”
單單在漆膜上的戧金還嫌不夠,這就需要說一下“鈿”字。
根據《辭海》的解釋,“鈿”字,是“鑲嵌裝飾”之意。即把金屬、寶石等鑲嵌在器物上作為裝飾。根據鑲嵌所用材質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多種類別。
將螺殼、海貝打磨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的薄片,根據畫面需要鑲嵌在器物表面,稱為“螺鈿”。螺鈿的技藝越做越精,其高精尖者,可以把夜光螺、珍珠貝、石決明等材料精制成薄如蜂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點一絲的點填在平整光滑的漆胚上,這種高超的技藝被稱為“點螺”。
如果鑲嵌的材質是金、銀、珠寶,則稱為“金鈿”、“銀鈿”、“寶鈿”。用多種寶物鑲嵌的,俗稱“百寶鈿”。
如果鑲嵌的花紋和圖案是由金屬絲組成,則不稱“鈿”,而稱“錯”。如“錯金”、“錯銀”等。
如果金、銀紋飾不是鑲嵌進去,而是用膠漆平粘于素胎上,然后在空白處填漆,再加以細磨,使粘上的花紋與漆面平齊,就不是“鈿”和“錯”,而叫“平脫”了。
有關漆器的專業術語還有很多,前面介紹的只是常見的幾種。還有雕漆、蒔繪、堆漆、玳瑁等技藝,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紹。

第六個要說的字是“畫”
談漆藝時提到“畫”,指的當然是“漆畫”。
漆畫,是一種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漆畫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漆中還常常加入銀朱、石黃、鈦白等顏料。
依據技法不同,漆畫又分為變涂、堆塑、磨繪、刻填、鑲嵌、描繪、罩染、髹涂等多種。
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常見的漆畫形式有壁飾、屏風、壁畫等
劉光
中國美協會員?漆藝家?畫家
1987年生于“中國書畫之鄉”安徽蕭縣
2014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任教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展
2012年
《國粹----京劇系列》入選2012年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2013年
《麗人》、《妞》、入選2013年亞洲超越設計展(日本、韓國、臺灣、天津)
2014年
《存在》、《眸》參加“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優秀作品展”(北京國家大劇院)
《琵琶--語》入選12屆全國美展(西安)
《觀-自在》入選2014年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2015年
《儷人》、《人之初》參加『南開風華』2015年重慶-尹滄海師生書畫藝術交流展---全國巡展(重慶)
2016年
《琵琶-語》入選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福州)
獲獎
2013年
《眸》獲2013中國當代漆藝展優秀獎(張玲合作)
2014年
《戲之一、二、三》獲12屆全國美展---天津美術作品展金獎(最高獎)
《霓裳》獲2014首屆南通國際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銅獎(鄭勇合作)。
2015年
作品《儷》獲2015年天津工藝美術大師——天津首屆工藝美術作品展?銅獎
收藏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
世界手工理事會
工藝美術家協會
畫廊私人
科研
經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嚴格評審,申請的《國粹—徽戲》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立項。
參加“高校漆器教師人才培養”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個展
由天津美院研究生部舉辦的“玄外之音--劉光作品展”,2014年在天津“中國書畫報”展覽館舉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