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一篇-誕之篇8
Cosmos series—Birth8.By Hua Niao
楊:您從書法、國畫、油畫到裝置、雕塑,從具象的再到抽象的,很自然的過渡,并用傳統的中國畫材料為主,一種不模仿現實的抽象形式和觀念創造《宇宙系列》。
華:從具象的到抽象的,還是常思考:抽象和具象的區別在哪里?一般認為:作為事物,看得見的就是事物,就是具象的,不是具象的。看不見的就不是事物嗎?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區別在哪里?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二篇-交之篇 6
Cosmos series- Communication 6. By Hua Niao
楊:從具象的再到抽象的,這種跳躍是思考方式、構圖形式的跳躍!莊子教我在九萬里高空中所看到、所聽到的情形,那里有許多事物既是華美的,又是樸素的。華鳥于空中,我在天上所見,如同在地上,還有許多雖非我能想,卻又合乎我所想之物,它們先得吾心了。所以,藝術家的真實亦如詩人,是來自心靈的闡釋。
華: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感到藝術絲毫沒有白白耗費掉我的生命,沒有浪費我的創作熱情,反而今日更加激情洋溢。
楊:《宇宙系列》為我們展現的宇宙間有無相生、隱顯并作的情形。我追隨華鳥及其畫作,猶如追隨莊子的鯤鵬。
華:鯤鵬是極高的境界。《莊子·逍遙游》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楊宏聲教授藏書之一 康定斯基著《論藝術的精神》1987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創作的眼光在于無目的中尋找到了目的,卻具有高尚的理想。從生與死的循環中,在天地萬物的循環中,尋求真實的存在。
華:日月、節氣、花草等等,都在思索的交替循環關系中。在創作過程中,從理想回到現實,又從現實回到理想,反反復復,有時疊加,有時梳理。
楊:藝術有藝術的原理。這里有一本康定斯基的《論藝術的精神》,最近我重讀了此書。
華:這是1987年第一版的。我沒有看過這本。

楊宏聲教授筆記于其藏書 康定斯基著《論藝術的精神》
楊:重讀此書,又有新的收獲。我寫了一段話——對于《宇宙系列》的認識,我將面臨一次歷險的旅程,也必須孤獨地無人引領地踏上一條路,那么,我會感到鼓舞和振奮,最初的畏懼祛除了。
華:對您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我很敬畏。這本書是由兩本書組成的:1,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George WittenbornInc.,1955,N.Y.《論藝術的精神》根據紐約喬治出版社1955年版譯出。2,Punktund linie zu flache Bijutsu – Shuppan, Tokyo,1959. 《點· 線·面》根據東京美術出版社1955年譯出。
華:我看的是日語版的。朋友送的,要買還買不到。您認識他,就是松下先生。
楊:松下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家,在藝術上有獨到的見解。
華:建筑和藝術是難以割舍的關系。建筑的思維方式也很抽象。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三篇-奏之篇 8
Cosmos series- Third:Performance 8. By Hua Niao
楊:他對《宇宙系列》稱贊有佳,并指出:《宇宙系列》的景觀從畫面上消失的結果,取而代之以一些我們稱之為意境而非具象的表象,所謂形變而顯神。“神”附于無相的色調,畫面上的點、線、面都呈現出彌漫之狀。某些局部被特別地強調了,就像靈與肉的奇妙景象,但還是要我們自己去發現,畫家不會特別告訴你:這具體的是什么。
華:可能在潛意識里的什么、支配著我創作,和思維、心理、情感、經歷等等都有關。

華鳥 宇宙系列-第四篇-升之篇 7
Cosmos series- Forth:Sublimation 7. By Hua Niao
楊:如今您又提出的一些疑問,這些疑問和《宇宙系列》一樣具有意義,既是嚴肅的,也是時尚的,我們要思考,并尋找答案。
華:從藝術史、美學理論上的諸類問題的思考,我在創作中也有矛盾的心思。
楊:這種矛盾的心思表現在哪些方面?
華:從藝術史來講,繪畫的時代已經結束,然而我卻執著于繪畫,這是一種矛盾。從美學理論來講,美到底是理念,還是生活?如果美的定義是生活,那么《宇宙系列》既不表現具體的風景,也不表現人體之美,這是一種矛盾。如果美的定義在:精神領域的抽象物的再現,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那么,《宇宙系列》在創作中的矛盾就可以避免一些了。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五篇-合之篇 6
Cosmos series- Fifth:Connection6. By Hua Niao
楊:《宇宙系列》展現了科技文明興起造就之后的,藝術家的宇宙景觀,也是心靈的宇宙景觀。一種更高的真實,通常是用虛擬的手法創作或創造一個世界,從這個角度上講,藝術就是創造某種新的東西,其表現形式是新的。前面提到的,業已建立一套“華鳥符號系統”,只待您用文字來表達。
華:這需要另一種功底。
楊:在您的200多幅作品中總結出一套系統。我也在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華:您在學術上的無私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敬佩。康定斯基根據畫中的30個圖案注入了文法規范,將物質和色彩由金、銀、石和紅、黃、藍組成,明度和情緒由亮、昏、暗和喜、悲、怒組成。還將抽象和音樂做了對照,不過,也有人說這類文法規范存在疑點。

華鳥 宇宙系列-第六篇-護之篇 9
Cosmos series- Sixth:Protection9. By Hua Niao
楊:這不是最大的問題。任何作品以及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牛頓定律之偉大在今日的天文物理學中好像有些失色,但是沒有失去他在人類歷史中的偉大意義。我們看到了《宇宙系列》之前沿,希望看到您用文字闡述。
華: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可能會試試看的。
楊:如果說作品中包含著藝術家的靈魂,那么,藝術家的靈魂所呼喚的又是什么呢?藝術和生活方向是什么?
華:藝術無處不在,藝術來自生活,生活因科技的進展而改變。生活的方向總是向著美好和幸福的方向,這是人人皆有的理想。藝術家的靈魂是什么?我認為:宇宙有開始,就有結束,就像生命。人是通過信息傳遞來延續生命。宇宙也是通過信息傳遞來延續。相對于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形式不同,本質相同。人的生命短暫而可貴。人追求藝術,藝術追求真善美,包括對宇宙和自然的敬畏。生活中有了藝術,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七篇-再生篇 5
Cosmos series- Seventh:Regeneration5. By Hua Niao
楊:《宇宙系列》對“宇宙”主題的表現突破了“山水畫”構圖的模式。其抽象造景用了點、線、面之類的符號語言,因而是一個藝術上發現的宇宙,祥和完美的平衡以及規律則表明,其根本乃是抽象的、抒情性的。
華:山水畫的背景是農業文明,那么,《宇宙系列》是在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和背景下。山水、宇宙皆為自然。從了解宇宙到感受宇宙,到構想一個宇宙的過程中,對傳統與現實中的材料進行梳理,以中國傳統材料并作為基礎去建構。在藝術形式的內部邏輯中,揭示自己的心靈和精神相貌。
楊:這是敘事性的宇宙;敘事方式是象征的,符號化的;敘事手法則是擬人化的;這是屬于人的宇宙。
華:科學家已經推測到恒星有衰老和滅亡,宇宙是有生命的,即連綿不斷、生而復死的輪轉,這種發展規律,早在中國古代智慧中被發現。
——對話稿于2010年3月
(藝術X哲學 對話6 待續)
——華鳥《宇宙系列》——
組成:210副作品,分七篇,每篇30幅。第一篇:誕之篇。第二篇:交之篇。第三篇:奏之篇。第四篇:升之篇。第五篇:合之篇。第六篇:護之篇。第七篇:再生篇(滅之篇)。
材料:夾宣、國畫顏料、油畫布、丙烯等。
尺寸:(1)70x70cm. (2)120x90cm.
年份:2000-2011
——Cosmos Series. By Hua Niao——
Compose:First:Birth. Second:Communication. Third:Performance. Forth:Sublimation. Fifth:Connection. Sixth:Protection. Seventh:Regeneration( Decreases).
Chinese paper. Mineral pigments. Plant pigments. Acrylic. Canvas.etc .
Size:(1)70x70cm. (2)120x90cm.
Year:2000-2011

華鳥(Hua Niao):國家一級美術師。2016年北京大學特任講師,
Hua Niao: National First Class Artists(China). Special lecturer of Peking University. 2016.

楊宏聲(Yang Hong Sheng):哲學博士、哲學家、詩人。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中國哲學學會》世界哲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對華鳥的藝術研究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為華鳥《宇宙系列》題寫長詩,共49篇,674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