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由上海大中華唱片廠制作的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樣片、1949年版的《新四軍軍歌》《南泥灣》《四季調》、1951年由上海唱片制造有限公司出版的《歌唱祖國》唱片……33張極具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的黑膠唱片及發行時的文獻資料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8月5日下午,捐贈儀式舉行,國博館長王春法向收藏家汪世林頒發了收藏證書。

1949年由上海大中華唱片廠制作的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樣片。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政協全體會議決定設立“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詞的問題上,代表們各抒己見,最終由主席決定,歌詞不改。9月27日下午3時,在懷仁堂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直到1982年12月,在第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代表們一致通過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國歌。
1950年9月12日,音樂家王莘到北京出差,當他看見天安門廣場上慶祝國慶彩排的隊伍,深深感受到全國人民奮發作為,建設新中國的豪邁。醞釀已久的情緒,在返回天津的火車上點燃,一股強烈的創作欲望使他拿起筆,在隨身攜帶的煙盒反面飛快書寫。午夜時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將要分娩的愛妻叫醒,一起完成了《歌唱祖國》全曲。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報》發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于國慶節唱歌的通知》,規定在這一年的國慶節,除了要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外,《歌唱祖國》也是全國民眾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國》成為重大活動的禮儀用曲,素有“第二國歌”之譽。
收藏家汪世林生長在北京,從小學習音樂,研究中國音樂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近10年,他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膠唱片,了解中國黑膠唱片的歷史價值和背后的故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經過認真考慮,提出向中國國家博物館無償捐贈有歷史價值的不同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歌唱祖國》等唱片及文件資料,表達了向國家獻禮的情懷,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發揮其應有歷史價值。
王春法館長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致力于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汪世林先生向國家博物館捐贈的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歌唱祖國》等33張黑膠唱片及發行時的文獻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博物館在唱片類館藏方面的不足,豐富了展陳內容與形式。今后,國家博物館將進一步拓展藏品征集范圍,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類館藏,更好發揮凝心聚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的作用。
捐贈儀式上,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90歲的李光曦先生現場深情演唱了《歌唱祖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