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一篇-誕之篇7
Cosmos series- Birth7.By Hua Niao
楊:如果將《宇宙系列》作品和《易經》等經典著作進行對照,深入思考,《宇宙系列》是在涉及到事物的本質,表現一些具有想象力的現象以及事物的本質,顯示了存在的意義。在您開啟靈感的開關,其中對《易經》的興趣所帶來創作的靈感是這樣的?
華:有些事情印象很深,比如:《易經》64卦和DNA64個密碼,數字一致,還有相對應的。您是研究《易經》的專家,比我更清楚。
楊:西方國家對《易經》研究在二十世紀初已有一定的規模。西方漢學家一方面從宗教和哲學的角度來闡述,也意在介紹卦在物理、邏輯、天文學上的應用,力圖闡明卦中蘊含的宇宙、自然的變化原理。
華:那么,是先有《易經》引導?還是DNA的研究結果后才找到這種巧合?為什么不是其它數目呢?
.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二篇-交之篇 4
Cosmos series- Communication 4. By Hua Niao
楊:這是有趣的疑問。古老的智慧和哲理,并沒有因為時代而遜色。
華:疑問總是有的,就像有進化論,還有反進化論。在達爾文著作《進化論》之前的1844年,羅伯特·錢伯斯在《萬物自然史》就指出過:物種不固定的,物種是轉變的。后來,達爾文總結出:自然選擇變化原理,闡述:產生轉變的原因?!哆M化論》出世。后來,有人問:人從猩猩進化過來,為什么猩猩還是猩猩?
楊:直面進化,直面自然規律,《易經》里闡述了生死不息、交替的哲理。八卦、五行說都是古代智慧,旨在總結自然規律。
華:古人研究自然規律目的是什么?我想:就是啟蒙人生,開導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
楊:現實地看,今日宇宙作為現代文明之現實,已陷危境,種種衰退的景象猶如警報??萍及l展速度迅猛,人類文明越來越發達,然而生態環境卻惡化了。
華:生態環境問題迫在眉睫。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三篇-奏之篇 7
Cosmos series- Third:Performance 7. By Hua Niao
楊:所以需要與自然和諧共生?!兑捉洝窂淖匀坏恼w角度去認識世界,將人與自然作為“一”之整體,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宇宙即天。進入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所以,前面您提出的意境、境界,其標準在哪里呢?答案就在這里。
華:值得注意的是《易經》中的符號: 一杠代表“變易”,即萬事萬物時刻變化。二杠代表“簡易”,即陰陽,對立統一。三杠代表“不易”,變化多端,皆有規律。簡略、明了。“易”即變。天下萬事萬物莫不有其定數。在一種循環變化的,按一定的、相似的規律在運行。
楊:《宇宙系列》七篇,是定數,七篇由誕之篇到再生(滅)篇的衍變,即變數。變數中有定數,定數中有變數。
華:宇宙、大自然,瞬息萬變,眼睛看不到的景象,需要心靈去感悟真實的。

華鳥 宇宙系列-第四篇-升之篇 6
Cosmos series- Forth:Sublimation 6. By Hua Niao
楊:您研讀的是新聞媒體系,培養了新聞理論、科技與文化的知識和技能,這對您的創作有什么影響嗎?
華:藝術也是一種傳播工具。信息交流頻繁的當今,傳播工具不斷進化。印象較深的是衛星轉播,電影、電視之類的形成以及對人的心理影響等。對科技方面的新聞比較感興趣。
楊:對科技的興趣應該是從小受到了父母的影響。科技上的發現在這近百年來,對地球環境和生物研究已經將推進到了物質系,。
華:科學家更清晰地描述出構成世界的、宇宙的物質,是200多種基本粒子。早在1877年德國植物學家耐格里(karl Naegli)提出:感覺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也就是說我的創作是由原子和分子在不斷運動的結果。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五篇-合之篇 5
Cosmos series- Fifth:Connection5. By Hua Niao
楊:這是一種很好的表達。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無窮無盡中的認知的大洋中,人類在哲學、宗教、科學等各個領域中繼續研究:物質、人、宇宙。
華:古人沒有精密儀器、計算機來測算,也知道天玄地黃、宇宙混沌。今天人們知道宇宙的開端是“宇宙大爆炸”。并繼續觀測和研究宇宙是怎樣的無窮無盡。
楊:古代宇宙觀和今日宇宙觀,有所不同,現代宇宙學已不是晦澀無用的哲學思辯,而是建立在數學模型、天文觀測、物理實驗基礎上的科學。
華:科技的可信性,在于實踐、論證等程序。耐格里提出的原子、分子時,他并沒看到?,F代電子顯微鏡已經觀測到原子,但是其結構沒觀測到,包括其他很多物質。中子是原子的十萬分之一,比中子還要小的輕子和夸克,是中子的萬分之一,太小了,還觀測不到。顯微鏡向無限大的,也向無限小的世界,相信總有一天會觀測到的。科學中的原子結構之類的是先抽象的,而后借助精密的儀器來論證。

華鳥 宇宙系列-護之篇8-神韻于心 坍塌無心
Cosmos Series - Sixth:Protection 8. Verve in the heart, the collapse has no intention. By Hua Niao
楊:可想而知創作《宇宙系列》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基本粒子也交叉語言哲學。宇宙的概念在哲學上認為:存在于時間和空間內的事物總體??茖W中的抽象和藝術中的抽象,不同在于方法。
華:藝術中的抽象,借助繪畫等工具和形式來表達和表現。看不見的,依然存在。人的眼睛和儀器比起來真的太弱了,眼睛接受不到很多信息。在所觀看的信息中也極其有限,靠眼睛是捕捉不到的事物的本質的。要超越眼睛的就是抽象、想象之類的能力。
楊:宇宙在物理學上的研究是科學家的抽象能力,對所有時空及物質和能量進行研究。藝術由藝術家的邏輯經驗和方法決定。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七篇-再生篇 4
Cosmos series- Seventh:Regeneration4. By Hua Niao
華:宇宙在藝術上應該怎么表達?時空以及物質怎么表達?我相信在腦子里會發生的事情、符號、圖像和信息。
楊:相信就是一種力量。這種超越眼睛的局限性力量需要心靈的自由,疑問帶動了思考,思考帶動了想象。想象力使藝術家深入到本體的部分而后描繪和表達?!队钪嫦盗小返纳屎托问剑约捌浔澈蟮乃季S,讓我們感受到生與死、靈與肉、永恒與變幻的哲理。
——畫家的任務不再是無限地照抄存在的東西,而是表現這些東西的運動、氣息和生命,向一種預示未來的神話的超越。故而藝術不需要模仿自然,也不需再現現實,藝術在任何時候都不是“現實主義”,藝術的偉大之處在于利用形象和符號創造一種新的現實。(法國詩人瓦萊里)
——對話稿于2010年3月
(藝術X哲學 對話5 待續)

華鳥(Hua Niao):國家一級美術師。2016年北京大學特任講師,
Hua Niao: National First Class Artists(China). Special lecturer of Peking University. 2016.

楊宏聲(Yang Hong Sheng):哲學博士、哲學家、詩人。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中國哲學學會》世界哲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對華鳥的藝術研究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為華鳥《宇宙系列》題寫長詩,共49篇,674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