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造像藝術不斷吸收、融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中原佛教造像藝術。南北朝以后,中原佛教造像逐漸脫離了古印度及中亞佛教造像風格的影響,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特點,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與融合力,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燦爛的篇章。此文特選“靜觀——歷代造像及宗教藝術品”專場中歷代中原佛教造像數尊,借這些風格迥異卻又極具代表性的金銅造像,與眾位藏家共賞佛學與藝術結合所呈現的美與真。
精品賞析


明 銅漆金彩繪彌勒佛
高 47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此尊彌勒佛頭戴五佛冠,圓臉大耳,喜笑顏開,盡顯逍遙自在之本色。通身素雅簡飾,著廣袖長袍;衣紋采用了漢地寫實手法,衣褶刻畫生動,自然流暢。彌勒佛袒胸露腹,赤足曲腿舒坐于山石之上。此像尤為特別的是佛陀兩側各有一小童倚靠,座下三虎匍匐于地,彌勒佛右手搭童子肩,持念珠,左手置于虎頭之上。此尊造像銅質上乘,帶漆金彩繪,包漿老道,寶相莊嚴,將彌勒佛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形象表現得極為到位。造像體量龐大,制作精巧,為明代中原地區造像中的難得精品,極具藝術感染力。
明 銅雪山大士
高 26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雪山大士坐于嶙峋山石上,頭頂發髻,眉高起;唇上有髭,須髯卷結;雙耳垂肩,雙目微閉,聳肩屈肘,雙手扶右膝,支撐下顎而坐,似在坐禪思考。袈裟衣緣雕刻纏枝蓮紋,座下鋪滿菩提葉,山石旁有一只小鹿望向大士,山石之下則有海水翻滾,波濤中現各種祥瑞海獸。匠師用高超的藝術手法表現出雪山大士禪修時的景象。大士容貌奇古而含蓄渾成,趣味雋永耐人尋味,將佛家至高的“止息散心,專注一境”的禪定氣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像不以傳統形式為依據,而是用夸張接近浪漫的手法,看似隨意,實為精益求精,乃銅鑄雪山大士像之翹楚。

明 銅雪山大士
高 17.5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雪山大士又名悉達多太子苦行,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苦修的形象。此像面容清癯,瘦骨嶙峋,肋骨清晰可見,然面帶圓滿自得的笑容。造像右腿橫盤,左腿向上支起,兩手置于左膝,頭部低垂,似在沉思冥想。造像的肢體肌肉線條與袈裟的衣紋表現得極為寫實生動,人物神態的塑造惟妙惟肖,仿若真人,充分反映出了苦行的艱難與悉達多太子的堅毅性格。

明 銅達摩像
‘林青’款
高 25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本件達摩像額際高廣,高鼻深目,面目似胡人。身著袒右肩袈裟及僧裙,左手持衣緣,右手托僧履,此種造型之達摩不多見。此像銅質精純,造型生動,有別于典型造型,是傳世達摩造像中少見的精品。背面鑄‘林青’款,更加珍貴難得。

明早期 銅自在觀音
高 36cm
來源:北京翰海 2007 年 6 月 25 日拍賣,Lot 2352,成交價 RMB 1,467,200。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觀音面相豐腴,修眉細目,嘴角上挑,神態寂靜慈祥;戴寶冠、瓔珞、臂釧和手鐲。觀音左腿橫盤,右腿支起,即轉輪王坐姿,左手撐于臺幾上,右手搭于右膝,為水月觀音的造型樣式。此像具有明顯的明早期造像特征,觀音衣飾繁縟得當,蓮花座制作精致。黃銅造像質地沉實,品相完整,乃明代漢傳佛教造像中的佳作。

明 銅鎏金 阿彌陀佛
高 30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此尊阿彌陀佛螺發肉髻,頂飾髻珠,面龐豐腴端莊,雙目垂俯,相容和熙。造像肩胸寬厚,體態飽滿,胸前刻卍字紋,身著通肩式袈裟,內露裙角。雙手于臍前結禪定印,結金剛跏趺坐于蓮花座上,仰蓮座蓮瓣層疊錯落。整尊造像銅制精沉,鎏金悅目,制作工藝精美,佛陀形體飽滿,衣褶富有立體感,不失為明代金銅造像中的佳制,值得珍視。
明早期 銅漆金地藏王菩薩
高 43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菩薩頭戴五葉寶冠,神態慈悲祥和,臉部豐腴,天庭飽滿,雙眉如月,雙目俯視,相容和熙,靜穆安寧中盡顯佛家之莊嚴。上身著雙領式通肩袈裟,胸部配飾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高束腰長裙,菩薩結跏趺坐于須彌坐之上,左手持寶珠,右手持說法印,坐內鑄諦聽獸。整尊造像莊嚴大氣,具有明代早期造像風格,為漢地精妙造像技藝所呈成。

元 鎏金自在觀音
高 25.5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此尊觀音像呈轉輪王坐姿,雙手舒放于兩腿,結說法印。束高發髻,余發披肩,面相方圓端正,眉目細長,直鼻小口,神態沉靜慈和。體態勻稱,手腳刻劃寫實,胸前飾精美的項圈及連珠式瓔珞。身披寬袍,腰束僧裙,整像造型優美端莊,工藝精湛嫻熟,具有鮮明的元代漢地造像風格特征。

銘文:上明村弼犁,□德□主王會柳氏王緒□,王妙秀男王椎王□, 室人妙會□□頭,賈家寨張明,王梓同室人張氏,稅愛同室人陳氏, 本村田福夏□,王顯□謝志□祁□,祁仲得祁□□趙子□□銳,田 男王易王增張閏張定臣李銳,張志巖□蘭川,曾德□源柱德□,□ 淮原進。
元 鐵胎彩繪普賢菩薩
高 83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普賢菩薩身著天衣綢裙,頭戴高聳華麗的寶冠,結金剛跏趺坐,坐騎大象匍匐于地。面相圓潤清秀,彎眉細目,眼瞼微啟,法相沉靜祥和,充滿智慧之光;身軀渾厚挺拔,端莊持重。該像的整體氣韻,以及發髻、寶冠、瓔珞等細節的樣式,均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造像背面鑄陽文銘文,內容為供養人名單。此像為鐵質,因長年供奉而呈現出厚重的包漿,雖隨年月流逝而略失金彩,然絲毫不減其莊嚴雍容之氣派,甚得元代佛造像之精粹。整像體量碩大,古樸莊重,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為一尊極富神韻的漢地佛像精品。

元/明 銅鎏金護法像
高 31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尊神頭戴骷髏冠,紅色火焰似怒發沖冠;雙眉微蹙,炯炯有神;鼻若懸膽,雙唇微張,神情威嚴凌厲;胸前系披肩,雙手于腹前交疊持板斧。護法神呈坐姿,腰身挺拔,肌肉骨胳顯露無遺;下身著束腿長褲及圍腰,衣褶自然流暢。造像細節刻劃一絲不茍,流露出忠勇的神韻,反映出古代雕刻的高超藝術水準。
遼 銅鎏金觀音坐像
高 10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本觀音像呈左舒坐姿態,左手持法器,右手結法印,形態端莊慈祥。束高冠,雙眼微閉,神態安詳,身形飽滿,雙肩沉穩如山。兩邊繒帶沿肩自然垂下,末端稍向外飄出,衣裙皺褶清晰可見,飾以瓔珞,于飄逸中散發著莊嚴的氣息。觀音呈舒坐,左腿踏一朵蓮花,閑適典雅。其身下的二重仰蓮臺造型生動,蓮瓣圓潤飽滿,為典型遼代蓮花座造型。

五代 銅鎏金站姿力士
高 11cm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此力士像發髻高聳,瞠目圓睜,神情威嚴肅穆。左手上揚握拳,右手掌張開向下,作憤怒像,造像骨骼強健,肌肉飽滿結實,跣足挺立,整體富有動感,線條剛勁。尺寸雖然不高,卻以小觀大,飽滿的肌肉與站姿的韻律感,集力與美于一體,為一件神形俱佳之作。造像銅制精良,鎏金因年代久遠略顯斑駁,保存至今十分難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