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鑒專家:戴德N(內蒙古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玉器專家)
委托人:王女士
在不同時代,雕刻的工匠會以不同的內容、技藝、方式來雕刻玉石。其中,人物造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發展到商周時期,人物的雕刻技法就比較成熟了。我今天來帶的就是一件人物雕像的玉件,請專家予以品鑒。
專家鑒評:
這件玉雕件取名“飛天”非常合適,因為雕刻的人物造型是飛天的人物造型。玉雕的材質為和田玉,雕件的體積并不是很大,長約5厘米,寬約3厘米,是一件收藏價值不錯的藏品。
人物雕刻的講究較多,有“形”和“神”的融合,“形”和“意”的連接。近代玉雕人物題材更注重人體的結構比例,神態與動態上的細節處理,使人物形象顯得生動豐滿;造型層次分明、疏而不空、密而不塞。
飛天的形象起源于印度的古神話,傳說她是專司娛樂和歌舞的神,由于她們滿身散發香氣,又稱香音神。至于飛天一詞,是通俗的簡稱。在敦煌壁畫當中,飛天形象最多,給了玉石雕刻工匠很多靈感。
玉雕中的飛天簡稱為玉飛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種創新,為唐代首創并盛行于上流社會的一種紋飾,或用于佛龕或用于隨身佩戴,屬于唐代佛教玉器的重要一種,具有非常神秘的宗教內涵,既可促進佛教之廣泛傳播,亦可滿足于人們對超越塵世向往理想境界之追求。此時的玉飛天,與同時期之敦煌飛天藝術風格一致,男飛天已不見蹤影,通常皆為女性飛天,而且是已經完全中國化的女性飛天。晚唐時期的玉飛天,對應時代之變遷,已從華美轉為淡雅。再由宋(包括遼金)至元,玉雕飛天逐步衰落,但各朝各代皆有精品問世。后來,隨著敦煌莫高窟的停建,包括玉雕飛天在內的各種藝術門類之飛天創作日漸式微,幾乎銷聲匿跡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