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寒山美術館“尋找文明: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藝術”展覽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從“地圖與文明”的關系出發,為公眾開放式地呈現東西方文明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發展史。
古代經典地圖逐一呈現 《平江圖》還原亮相
《尋找文明》以十余件繪制于14-17世紀的地圖(集)為展示重點,如14世紀的《加泰羅尼亞地圖集》、16世紀的《坤輿萬國全圖》《鄭和航海圖》等,以時間軸的方式,結合以當代藝術思維下的展陳方式,串聯講述東西方“地圖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
此外,除了關于地理大發現時代航海、貿易等方面的地圖展示外,展覽還將繪刻于南宋時期的《平江圖》,通過放大制作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讓大家“游走其間”,在穿行中感受古時蘇州的樓亭橋水。《平江圖》碑現藏于蘇州文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圖,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承載了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蘇州從古至今城市變遷的初始記憶。
著力于公共教育 藝術為大眾服務
在展示重要地圖的基礎上, 《尋找文明》還將以同期其他地圖以及與此有關的地圖知識、地理知識、人文知識、歷史知識等內容,充實展覽。與此同時還配合有現場互動的展示內容,使展覽更加貼合公眾,發揮出公共教育的展覽作用。展陳理念上既強調傳統地圖展現,又注重當代藝術思維,從而構筑古今文明的對話,呈現人們認識世界、發覺自身、融合不同文明的演進過程。
由古自今地圖發展的“時間簡史”
縱貫歷史的地圖“時間軸”是《尋找文明》的一條觀展主線。一方面,“時間軸”強調通過地圖發展史中的重要時間點和事件,構筑起東西方從古自今的地圖發展脈絡;另一方面,還將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公眾了解中外地圖發展演變的主要特征及不同。地圖作為人類探索世界的工具,經歷了幾千年演變的歷史,這些歷史的印跡和發展的里程,也許在這條“時間軸”式的動線中都能找到答案。
通過不同時代地圖的形態與語言,可以發現人類宇宙觀念和思維發展的歷程。本次寒山美術館聯合書格數字古籍圖書館推出以14-17世紀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為主線的公共教育展,以書格古籍數據圖書館以及世界其他藝術博物館中的地圖圖像為主要展品來源,通過藝術化理念的加入,讓觀眾對地理大發現時期地圖的發展勢況、特色以及具有節點式意義的地圖形成認知。

比薩航海圖
寒山美術館推出書格特別展覽,一方面是傳達古籍文獻數字化保護的意義——正因為眾多公共文化藝術機構的文獻數字化實踐和共享,才使得這樣一場沒有藝術家的公共教育展有了實現的可能;另一方面,地圖是人類文明的縮影、空間認知的工具,通個這樣的一個展覽,可以為公眾,特別是暑期的孩子們提供一個新的尋找文明、了解歷史的視角。《尋找文明-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藝術》從7月10日正式開始,將于7月28日結束。
地圖展期間,寒山美術館將于7月16日舉辦“大聲的生活”藝術書展,藝術書展將聯合國際藝術圖書機構,引入西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文、臺版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高品質藝術畫冊,以藝術家個人畫冊、藝術流派梳理型畫冊為主,輔以西方知名藝術博物館藏品集、建筑、攝影、工藝等門類,共兩千余種,其中近三分之一為絕版藝術圖書。
《大聲生活》藝術書展以公共教育為出發點,同時設立兩個平行公眾參與項目:一、夏日音樂躺椅(La chaise de Musique d‘été),將邀請藝術家、策展人及部分音樂發燒友,以不定期的方式推出適合夏日聆聽的音樂,展廳內將設置相應區域擺設躺椅,以高品質音響播放;二、聲音藝術表演項目,將由聲音藝術家在書展現場自主發起,并邀請公眾一同參與。

坤輿萬國全圖(詳本)

烏托邦
《大聲生活》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藝術書展,圖書并非以出版社集合的方式,而是以作為公共藝術機構的視角精心挑選的方式,同時著眼于本土特性與國際視野,幾千種藝術圖書分門別類,如世界工藝板塊就聯系到蘇州工藝活躍的現狀,為本土藝術家及公眾打造一座無墻美術館。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尋找文明: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地圖藝術》
展覽日期:2019.7.10—7.28
展覽名稱:《大聲生活藝術書展》
展覽日期:2019.7.16—7.28
展出地點:寒山美術館-蘇州高新區太湖大道999號文體中心內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 (17: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節假日正常開放)
展覽票價:免費
交通方式:蘇州有軌電車1號線至“龍山路”站,A出站口向西步行10分鐘
聯系我們:0512-69580830
團隊預約:0512-69580894
Blog:@HASM-蘇州寒山美術館
Web:http://hanshanart.org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