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代的趙無極
趙無極(1921-2013),法籍華裔畫家,祖籍江蘇鎮江。1935年進入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學習。1941年畢業留校任教。1948年前往巴黎繼續深造,后定居法國。
先后獲得法國的“榮譽騎士”勛章,“文藝騎士”稱號,并于2003年當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終身院士,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160余次,作品被全球超過20個國家150多家美術館收藏。
作為第二代留學歐洲的中國藝術家,趙無極于1948年遠渡重洋來到歐洲的藝術中心——巴黎,置身于西方現代藝術運動高潮迭起的變革環境中,趙無極深受西方抽象繪畫思潮的影響,他以東方美學為根基,結合西方繪畫的表現形式,慢慢探索出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成功地將東方的意象世界融入西方抽象藝術中,最終成為蜚聲世界的抽象藝術大師,被譽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1950年,趙無極和皮埃爾·勒布 喬治·馬修等在巴黎皮埃爾畫廊
1951年,保羅·克利的作品啟發趙無極找到了一條東西方文化的通道——運用表意符號來構成畫面的形式。他開始運用中國古老的甲骨文、銘文碑拓與書法來進行抽象提煉,在畫面上生成一個極具詩性和東方神秘感的空間意象,其創作也在此階段步入了抽象的“甲骨文時期”。
1957年,趙無極在一次美國之行中接觸到了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他被這種來自大洋彼岸更為大膽、更為純粹的藝術風格所吸引,促使其在之后的創作中開始拋棄一切具象的線索,向全然抽象的藝術風貌過渡。
1959年,他甚至拋棄了作品標題的意義,開始用創作日期來命名作品,進而擺脫文字對繪畫內容和意境的局限。趙無極開始步入創作生涯最激情澎湃的“狂草時期”,這是趙無極開始重構個人風格和對作品進行進一步抽象化表達關鍵時期,也是趙無極在接觸多種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后,對中國傳統繪畫理論重新審視與思考,最終將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繪畫語言融合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將中國的狂草書法與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思想進行結合,進行了多次實驗性的創作,最終形成了筆法狂放,情感強烈的繪畫語言。

趙無極 01.04.63
趙無極 01.04.63
布面油畫
55×50cm
1963
簽名:無極 ZAO
ZAO WOUKI 1.4.63(背面)
華藝國際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出版:
《ZAO WOU-KI》,昨天與明天出版社,巴黎,1978年,第287頁
展覽:
GALERIE CARDO,巴黎,1963年
弗柯望藝術館,埃森,1965年
Raymond Dreyfus 畫廊,巴黎,2004年
附收藏證書

《ZAO WOU-KI》書影

收藏證書
《01.04.63》即為趙無極“狂草時期”的經典之作。此時,以往“甲骨文”系列中的符號已不見其蹤,藝術家轉而重視繪畫本體語言的建構,強調色彩、筆觸、點、線、面組合形成的張力,構建出一個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從而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

作品局部
《01.04.63》中,微妙多變的褐色和虛空寧靜的白組成了畫面大的色彩基調,銳利的黑色線條在中部縱向形成了一道起伏的“山脊”,書寫性的筆觸如狂草一般肆意揮灑,顫動不安。

趙無極與第二任妻子陳美琴,1958年5月,香港
此時,趙無極第二任妻子陳美琴的病情愈發嚴重,激烈的筆觸反映出內心難以平靜的情感,同時也展現出趙無極對中國書法用筆的深刻體味與繼承,他用西方抽象語言的純粹,為東方文化精神內核做了一個完全現代式的注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