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長征路,牢記歷史、飲水思源、不忘初心,傳承和發揚偉大長征精神,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參與進來。
2016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四川省美協便分涼山、阿壩兩線開展主題采風,每隊各24位藝術家參與,以此紀念長征、緬懷先烈。8天的行程中,藝術家們瞻仰長征遺址遺跡,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描繪涼山、阿壩的風土人情及自然景觀,創作畫作超過400幅,并結合此行見聞完成了一批長征主題作品。
近距離觸摸革命歷史
時間回溯到1935年。5月10日,紅軍長征進入冕寧縣,在這里成立涼山州第一個紅色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第一支革命武裝“抗捐軍”,在冕寧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首次提出了“長征”概念。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在彝海湖邊結義為兄弟,締造了民族團結的不朽傳奇“彝海結盟”,為紅軍順利北上贏得了寶貴時間,在中國革命史、民族團結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81年后,2016年6月11日,四川省美協涼山線采風團抵達這里,首先參觀了彝海結盟紀念館。
時任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四川美術館副館長的涼山線采風團領隊張國忠回憶,藝術家們用心聆聽“彝海結盟”的故事,認真記錄館內的珍貴史料。在冕寧的幾天時間里,采風團還參觀了紅色冕寧紀念館及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當年初剛剛投入使用的紅色冕寧紀念館,外觀設計為兩只大手緊握在一起,寓意“彝海結盟”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的歷史光輝典范。館內呈北斗七星狀分部,由序廳、土地革命戰爭廳、抗日戰爭廳、解放戰爭廳等組成。
重訪長征故地,同樣是阿壩線采風團的重要目標。時任四川省美協副秘書長的阿壩線采風團領隊楊梁相介紹,8天時間里,藝術家們先后前往黑水縣色爾古藏寨、蘆花官寨等長征重要事件發生地。紅軍長征路過色爾古藏寨時,建立了色爾古鄉蘇維埃政府,古寨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保存完整,藝術家們四處進行速寫、攝影,留下珍貴的創作素材。
揮毫潑墨致敬長征
重走長征路,藝術家們時時刻刻受到革命前輩精神感染,一有時間便拿起畫筆。在四川冕寧縣大橋鎮結尾村及彝海鎮彝海村,藝術家們用油畫、中國畫、水彩、速寫等形式描繪著大涼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會理,大家冒雨走進會理古城,對古城樓、科甲巷等進行寫生。
藝術家們還來到會理縣紅旗水庫,參觀會理會議遺址及紀念碑。會理會議針對當時長征部隊的思想情緒,進一步闡明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動作戰才能擺脫敵人重兵包圍的作戰方針,決定立即北進,渡過大渡河。了解其始末之后,藝術家們同樣迫不及待地開始踩點并執筆寫生。
為了給日后的主題創作準備充足素材,藝術家們不光在長征途經地學習掌握相關史實,還尤其關注當地的人物形象和自然風光。
楊梁相記得,在黑水卡龍溝,道路旁布滿色彩各異的針葉林,一條清澈的溪流穿林而過。午后陽光穿透樹林,斑駁陸離的畫面激發了藝術家們的靈感,大家凝神靜氣描繪出一幅幅作品。在茂縣九頂山,道路兩旁生長著盤根錯節的樹木,草地上盛開著花海,遠處的雪山之巔云霧繚繞,每一處景色都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源泉,大家紛紛用速寫本、相機捕捉素材。
川西高原天氣變化多端,阿壩線采風團原計劃前往黑水羊茸藏寨寫生,沒想到當天下午雷雨交加。不過,惡劣的天氣并未阻擋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采風團請來3位當地的藏族青年,在室內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他們的肖像,讓現場觀看的藏族同胞贊不絕口。持續近5個小時的創作,誕生了數十幅佳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