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摩訶池隋代池岸護堤
明代蜀王府苑囿區的拱橋基址
(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記者7月22日從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獲悉,2013至2019年,為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項目建設,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市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開展了連續多年的考古工作,發掘揭露出大面積的古代城市遺存,主要包括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和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筑群。
繼2013年在成都市體育中心發現隋唐時期中央公園摩訶池以及明代蜀王府一角以后,成都東華門遺址迅速破格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2015年至201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再度對體育中心球場以及南面進行考古發掘,再次發現大面積的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筑群遺存。其中,蜀王府建筑群主要由城墻、道路、河道、凸臺、踏道、橋梁、木構建筑、水池、臺榭、碼頭等組成,功能上主要是宮城內的苑囿區,占地范圍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寬約100米,總面積超過2.4萬平方米。出土遺物包括陶瓷器皿、建筑構件、鐵器、木料、動物骨骼、植物果核等,其中的幾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器,為明代宮廷瓷器中罕見的精品。
本次發現還包括隋唐時期摩訶池邊的池苑建筑。摩訶池,又名龍躍池、宣華池、宣華苑,除了是隋唐至兩宋時期成都城內著名的池苑園林景觀外,摩訶池為唐代成都全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保障。東華門遺址發掘的摩訶池池苑園林,建筑年代從隋唐至兩宋延續600余年,主要有池岸、步道、庭院、殿基、溝渠、水井、小型水池等,還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皿和建筑構件,基本展現了池苑東岸一帶的建筑格局。
東華門遺址的發現,充分表明這里自戰國末年以來,為張儀所筑大城的核心生活區,證實了以往僅見于傳說或文獻記載的“摩訶池”確切存在。尤其是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和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筑群,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工藝精良考究,為研究長達2300余年的成都城市史提供了珍貴參考依據,是考察成都古城形態及其演變進程的文物窗口和時空坐標,同時也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