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審美趨同的畫作不同,以青年油畫家王軍為代表的堅毅、硬朗派作品的出現(xiàn),打破了當下刷獎風潮下夸張、世俗、符號化等強行表達的臉譜式標簽。
實打?qū)嵉挠埠饲嗄?/p>
他的作品內(nèi)斂中可以看到狂野,近期的一系列作品《候車室》、《盆景》等畫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實驗性,既熟稔地立足于其自身格調(diào),又在畫布上爆燃出一種獨有疏離感的王軍式“冰凍的火焰”。

王軍作品《候車室》
“我對自己不滿意。”敢于正面剛自己的王軍評論起自己的作品,眼睛就會自然的睜大,“尤其是最近,在整理自己之前作品的過程中,就算是原來一些人家說特好的作品,我也并不是完全滿意。對我來說,它們都是重要的過程,但隨著我想表達的思想越來越鮮明,可能對自己的滿意,也需要越來越漫長的一個過程了。”
花費了五年考研究生的期間,在考場、球場、搏擊架的不停穿梭中,被師兄弟們戲稱為“中央美院的體育系研究生”的王軍,除了“真的喜歡”這個理由,也曾問過自己“到底為什么要學畫?”“不畫畫能干別的嗎?”“靠畫畫能活下去嗎?”這些問題,他都一一認真思考過。雖然其間,曾經(jīng)因為拳打的太好,還差一點被搏擊教練帶去上海打職業(yè)比賽,但從骨子里,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當一名油畫家。“一般人可能就算了,對我來說,因為我沒有別人那么聰明,所以反而毅力會好一點。”
“困難總是有的,但是虱子多了不愁,也就沒什么好煩惱的。”陽光照在畫室外的搏擊架上,“打拳”是王軍除了繪畫之外,另一件能讓自己始終樂在其中的事情。多年的強度訓練,也讓他身上呈現(xiàn)出一種與其他畫家不同的運動員氣質(zhì)。“我不太相信我會畫不下去,只要是努力和堅持,我就能一直畫下去。可能是因為打拳的年頭也久了,”他抬起曬得均勻、滿是肌肉的手臂,很自然的握拳揮動幾下,“賽場上不能低頭、不能服輸,繪畫也一樣。我自己的感覺是好像命運把就把我逼在這兒了,讓我成長、獨立思考、一步步變得很堅毅。”
油畫創(chuàng)作,對畫家身體素質(zhì)和精神素質(zhì)的要求都非常高。從上學時就養(yǎng)成的日復一日的嚴格體能訓練,在北國冰城哈爾濱長大的“有義氣的年輕人”特質(zhì),也讓王軍對于畫家的信念感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他說,自己最看重作品中的思想傳遞,但并不追求自己能像意見領袖一樣,可以做到短時間就能煽動大眾。他更希望自己把“從小就學得快”的特點發(fā)揮到極致,多走、多看、多聽、多聊、多學、多感受,然后無拘無束用畫筆自由自在地傾訴。
他人生活即是靈感
在空曠而明媚的畫室里,靠墻隨意的放置著四五幅近兩米的作品,談起近距離欣賞原作和看照片有巨大的不同,王軍笑得像個少年。不管旁人是通過哪種途徑看到自己作品的,他并不會對它們進行更多的解讀。他只希望人們能靠自己的眼睛感受作品,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靠畫本身和對味的人交朋友。
王軍的畫,像一篇篇短篇小說,在畫面中傳遞故事,在故事中感概人生。他談起,油畫這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體系,已經(jīng)歷經(jīng)這么多年的洗禮了,但還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正是這種無止境的魅力所帶來的力量,讓他不斷生出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看起來很難,其實創(chuàng)作就是個不斷積累過程,有些時候不光是畫的問題,而是日常知識的積累,生活閱歷的積累。”
因為繪畫本身就有延展性,在每一種可能性上,都可以進行無數(shù)種的創(chuàng)造,所以對他而言,創(chuàng)作的空間是非常大的。王軍說:“我覺得自己比同齡人相對來說,生活閱歷算是要稍微多一些的。我喜歡花大量時間,深入去到不同的地方,了解各個階層。如果按部就班,從初中讀到高中、到大學、到研究生畢業(yè),你其實沒有太多機會接觸社會,你不知道這個真實的社會是什么樣的。”
“我有很多的朋友,警察、律師、三教九流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非常有意思,當你進入他人的人生,發(fā)現(xiàn)這些生活和你原來所學到的知識或是電視、電影上里的故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都會讓我產(chǎn)生新的想法。”
“人是向上而生的物種。當你想要什么都會努力去得到。要滿足自己的欲望,讓別人認可你的表達,只有不斷努力,堅持下去。”去的地方多里,聊的多了,他人的人生、各種各樣內(nèi)心的人物身上的能量和養(yǎng)分,有很大的一部分就開始慢慢進入他的筆里,無論是實驗性的作品,還是鍛煉激發(fā)用的悅?cè)硕康膶懮踯姸枷M芡ㄟ^他的詮釋,把社會的變遷、喧鬧噪雜的眾生相都一一呈現(xiàn)在畫布上,把身臨其境的情緒、真實的現(xiàn)場沖擊感、通過畫布傳遞給更多的人。
對他而言,這是一個“生而向上”的有意義的良性循環(huán)。
至剛至柔向愛而生
“創(chuàng)作和思考本身,對我來說最大的不同,就是源于我自己對生活壓力的體會,這個事兒其實是挺關鍵的。”隨著自己的成長,與早期的作品相比,現(xiàn)在的王軍顯然有著更為勃勃的野心,畫布中無處不在的隱喻、對比、哲思、寓言、暗示,讓他的作品頗有點頭腦風暴的意味。
在采訪過程中,他談到過多次,非常感謝自己的家人。“我一直屬于心態(tài)比較好的,就算是剛畢業(yè)的時候,這個月都不知道下個月房租在哪兒,也不會抱怨,更不會愁眉苦臉的。可能是跟我愛好運動有關系,面對機會我從不會猶豫,常年運動也能讓我有體力干更多的事。我見過很多憤世嫉俗的藝術青年,誰都有那種階段,是吧?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遇到不公、自己心態(tài)不好的時候,你可以憤怒的表達,也可以溫柔的表達、或者世俗的表達,都可以。我很喜歡春秋戰(zhàn)國時的范雎,我也會要求自己做這樣的人,敢愛敢恨、恩怨分明,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畫家可以為了名利而創(chuàng)作,也可以為了愛而付出一切。對于怎么平衡市場和自我,王軍有一句話十分有趣:“我跟其他畫家的最大區(qū)別,可能就是心態(tài)比較好,卻不會逆來順受。因為大家都畫畫,但是我不太靠賣畫生活。在這個資本泛濫的社會里,藝術品不可避免地要成為商品,我是靠做雕塑,或者做一些公共藝術賺錢,本身又沒有過多的欲望。最主要的就是我喜歡畫,在有感觸,有體會的時候,就自然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欲望了,對于是不是還要考慮這個作品畫出來以后的銷路問題?我不考慮,我追求的就是把自己的畫畫好,如果有人認可,那就更好。”
心情平穩(wěn)、不動聲色的創(chuàng)作背后,作為畫壇新一代生力軍的王軍,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和欣賞者編織出一張令人充滿期待的韌性而溫柔的大網(wǎng),“我的選擇是把所有的時間放在繪畫上,而不是放在經(jīng)營自己上。”
畢竟熱愛,不需要進一步的解釋,也不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究。我們只需要默默地期待著這個硬核的運動范兒青年畫家,能在不遠的將來,讓我們看到他更好的成長。

王軍作品《逝去的記憶》系列1

王軍作品《逝去的記憶》系列2

王軍作品《逝去的記憶》系列3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