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山圖(國畫) 177×96厘米 2018年 閆振強
在繪畫創作中,“覺觀意識”是我非常重要的心路歷程和實踐方式。“覺”,按字面意思解釋是從學從見,即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后對事物的感受辨別?!坝^”,即察看,是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分為心觀和眼觀,眼觀是眼前看到的客觀事物,是具體的、表象的,而心觀則是事物引起的內心的觀照,即個人對事物的理解、看法,或者說是對事物的精神層面的升華。
我在觀察和感受中,強調自然山川與內心的融合,我即山川,山川即我,用沉厚的筆墨,表現大自然的泉壑幽鳴、自然回響,以期達到澄懷觀道和物我兩忘的高妙境界。毋庸諱言,繪畫創作一定是覺與觀的修為,其中包含了寫生、構思、構圖、筆墨或筆觸、個性風格、審美感受,以及表達的快感。其中,寫生是感受事物的重要步驟,是“觀”的初始狀態,從中可獲得大量的靈感。對景寫生是有局限性的,往往使觀者注重描繪事物的具體細節,而忽視了其內在規律,容易形成簡單的風景,尤其在山水畫中,過度寫生不利于繪畫創作。所以“觀”非常重要,這里面包含了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尤其是最初的觸動,以及對事物客觀規律的把握,十分重要。古人用“心師造化”說明,畫家在觀察自然萬物時,要深刻體悟宇宙造化的蓬勃生機和內在生命,并“立萬象于胸懷”。將萬事萬物融會于心,在創作時就會自然生發,融通無礙。所以,我更強調繪畫創作的邏輯關系和畫面的完整性,以初識的觸動感受,喚起藝術創作的覺醒,在感知自然的過程中,由外及里地覺悟。只有達到覺悟的狀態,才會在繪畫創作中思如泉涌,充滿無限的暢想。
繪畫是需要暢想的,畫山水畫尤其如此,因為它不同于風景畫,不能完全按照實景進行描摹,一定是在畫者內心涌現最理想的情境,擷取實景中最生動、最入畫的部分,以熟練的技巧結合實景進行提煉、塑造,形成內心想要表達的畫面,有時還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想象和完善,以求盡可能完美。在寫生的過程中,認識達到一定高度后,就不再需要進行細致描繪,也許只畫一條船或一棟房屋,也許只畫幾條線,簡單的造型,更多的時候就需要靜靜地觀察、默記,進行無限的遐想,使大自然涌動,令眾山皆響,山水樹木、層云疊嶂。這就是從靜觀到覺悟的過程。
我在創作中注重情態結構和意象的統一,并強調意境的營造。借助自然景象抒發內在的情感需求,以東方人的審美和筆墨情緒表現個人特質和藝術神韻,用詩情韻律追尋大化之境,所運用的筆墨隨情感心理自由變化,以理性精神把握點、線等墨跡在紙面的律動。在具體畫法上,我往往面對宣紙靜觀良久,從無形到有形,所游所看盡在腦中浮現,于是提筆調墨大膽揮灑,在勾皴點染的過程中,精心營造所表達的意境,在層層積染的同時,亦虛亦實,著力表現山川的豐厚和云水的空靈。
在“覺”與“觀”的相互作用下,繪畫創作所激發的暢快淋漓的表達,是個體生命的心動,所表現的畫面無論蘊含寧靜還是富有激情,都具有繪畫本體所表達的精神意義。在筆法墨韻或筆觸色彩所抒發的原始萌動和意象情境中,能夠直達圓融心境和自然狀態,繪畫就有了生命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