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國畫) 123×248厘米 2008年 張興來
盡管張興來的繪畫實踐從未離開過南京,我們卻無法把他放在“新金陵畫派”的尺度里稱斤論兩。他苦心營造出的山水畫面,迷離得如紗似霧。面對與地域繪畫體系漸行漸遠的別樣語境,人們更有興趣打量張氏水墨里的另類風景。
張興來山水畫不求客體的具實,但追求意象的唯美,一切都在理想的格式中構建,看似隨意,實藏心機。早期創作的《老街》《古鎮新韻》等佳作,有方駿、周京新、許江等繪壇妙手異曲同工的影子,那些如同秦磚、秦腔、皮影的造像,已顯示出張興來駕馭筆墨的功力和智慧。然而,他卻沒有沿著那條路走下去,如同春風一夜的梨花,忽然間開出另一片新境。這或許是嗜酒的張興來在醉態中的一種清醒,他心中的籌算就是不與任何熟悉的面孔趨同,包括技法上,他也在倒逼自己另辟蹊徑。
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張興來的山水畫,如同從水中拎出來一般,在他濕漉漉的宣紙上走線用點,即使是勾、皴之筆,也不回避濕潤。他把色彩當成墨一樣地用,以水破墨、破彩、洇染出肌理一般的夢境,再勾寫虛虛實實的物象,最終以亦墨亦彩的面孔詮釋渾厚華滋、迷離幽遠的情韻。
張興來極具慧眼和心機,從黃瓜園到江蘇省美術館,太多的繪畫元素從他的眼前和心思里過濾,積水、積墨、積彩;綿線、鐵線、蚯蚓線,元素似乎很眼熟,但都成了興來構筑“心錄城堡”的磚塊,天衣無縫地融合在迷蒙虛幽的山水中。那些或輕或重的點,時而天女散花布滿畫面,時而疏星綴空隱在畫幅一角,松枝與樹影,恍惚成了水草一般,煙云水韻被他玩弄得靈魂出竅。
風格即人。張興來處事嚴謹,待人寬容,豪飲時的隨興與分寸,舉杯間的恣肆與冷靜,都是那么的明朗清晰。這些文化個性自然會滲透在他的畫境里,使他的新山水概念里,迷離著宋元的古調和秦晉的風騷。這種汲古而維新的昂揚氣格,正是張興來山水畫動人的媚眸與文眼。如何在目前已具有個性的新境里沉雄、深邃、寬厚,這理應是張興來之旅的又一個長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