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華鳥(華)、楊宏聲(揚)

華鳥 楊宏聲 2012
Hua Niao, Yang Hong Sheng 2012
楊:看到《宇宙系列》200多幅作品,首先是震撼,即刻感到您有瘋狂的激情。男人的創作靈感和激情中缺少不了女人。這種激情來自哪里?您作為女性藝術家是如何的?
華: 這種激情由綜合的東西而來,我的創作靈感和激情中缺少不了男人,不過,間接的較多,因為我關注的眾多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等是男性。激情讓藝術表現迅速膨脹。我們這個時代,不管男女,藝術之神只為有思想、有激情的藝術家點燃光明之路。
楊:對創造性的活動來說,從小的滋養和父母的影響很重要,您的父親對您的影響也很大吧?
華:無可厚非。幼年,他經常帶我去上海自然博物館,一進大門就看到恐龍,那時候的很多震撼,此生不忘。后來,他又經常帶我去他的廠里,工作車間的機器很大,有二城樓那么高,是英國進口的。母親也經常帶我去她的廠里,是手表廠,很震撼的是齒輪、螺絲都比芝麻還要小。
楊:“改革開放”以后,自由開放的氣氛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您是否深有體會呢?
華: 可能老一輩的藝術家深有體會。

華鳥 宇宙系列 第一篇:誕之篇7-向往明天的千子120x90cm
Cosmos Series - First:Birth,7,They yearn for tomorrow. By Hua Niao
楊: 創作性思維活動極其復雜,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指出四個階段:準備,醞釀,明朗,驗證。您是否經歷了?
華: 這四個階段還是交叉進行的。藝術上有和處理一般問題,有所不同的地方和過程。幼年時期屬于準備階段。
楊: 藝術和處理一般問題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同?
華: 藝術有時候直接把驗證階段的拉到臺面上來創作了。因為靈感、直覺、夢境和幻覺,都不是預期的。

華鳥 宇宙系列-交之篇15-展望未來的快感120x90cm
Cosmos Series - Second:Communication 2, Look the future of pleasure. By Hua Niao
楊: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離不開藝術,當然,藝術不是科學技術。哲學和科學是互動的,藝術也和科學是互動的。
華:藝術有原理,但是,藝術不附于方程式,否則,藝術將死定。對宇宙的起源這樣的難題,數學用數學的方法、物理用物理的方法來論證,藝術用藝術的方法。
楊:您在各個時期的作品都顯示出不同的藝術形式。這和靈感、直覺、夢境和幻覺,都不是預期的有關系嗎?
華: 有關系的。于我個人而言,創作時是不考慮發表的事情的,即便可能永遠不發表,但還是要創作的。所以呈現出不同形式、不同內容,處理的角度還是圍繞著圖、象、色。
楊:詩歌也是這樣,用文字。藝術要求在任何時候都用新的形式來表達現實。您的《宇宙系列》就是新的形式,也有很多謎。
華:人是謎,宇宙是謎,這兩極之間幻化出無數個謎。我們都是在困惑中摸索,畫下這些,都是和人與宇宙溝通的體驗。形式之新是相對的。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三篇:奏之篇20-自豪不拒絕飄逸120x90cm
Cosmos Series - Third:Performance 20,Pride does not refuse elegance。 By Hua Niao
楊:您在作品中用抽象的來表達,這和視覺、幻覺有什么樣的關系嗎?
華: 視覺一方面是來自外界,另一方面是來自內在的。一頭大象,從500米處看到就變成一只螞蟻,這是印象。一只螞蟻突然殺倒大象,是夢幻,也有種說法是科幻。一頭大象就是一圓球,這是抽象。創作不完全是知識的問題,夢幻、抽象可以讓大象和螞蟻同時拉進畫面,故事就來了,道理在里面,會顯示出來。靈感、幻想和夢境,是忽隱忽現的。靈感猶如激浪涌來時,只存在畫下來的問題。
楊: 您的創作靈感很多來自科學。您是怎樣接觸科學的?
華:一般都通過科幻、科普的書籍、電影等。將科學知識很通俗的描述清楚的是科普書籍,我看的較多的是外文書籍。比如以前我看完《道德經》要理解 “道生一”,“無中生有”這些偉大的概念和思想,很不容易。科普書籍就生動得多了,電影比科普書籍還要生動。

華鳥 宇宙系列-第四篇:升之篇25-逃脫環鎖 120x90cm
Cosmos Series - Forth:Sublimation25,Find one a way out. By Hua Niao
楊:您說出關于創作過程的一些真相,這種真誠的回答,對我們研究者來說非常有助。
華:被追問,就是一個自我重審的方法。
楊:您在讀書方面是有選擇性的,這些都關聯到思考方法,之后在抽象的王國里敘事,其中有唯美的、悲哀的、合理的、也有矛盾的,是在表達觀念,探索本質性的東西。醞釀的過程是怎樣的?
華:就是將自己所有的、什么知識呀、夢境、幻想,全部放進思緒的釀造缸里,知識和思緒糾纏了,符號和夢境糾纏了,呈現象。當然,什么樣的釀造缸,呈現什么樣的象。前面提到的視覺,在腦子里面也有視覺的東西,在外界的,就是看東西的角度可以無數個。想象一下鳥瞰世界是什么感受?
楊: 由上而下的觀看,美不勝收。這是自由的、開放的。 華鳥的“華”,是做美的事情,像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就是做藝術。
華:有這樣的意思。飛起來,飛上高空看,都是人類最向往的。

華鳥 宇宙系列-第五篇:合之篇28-拼接后試圖重新組合 120x90cm
Cosmos series-Fifth:Connection 28, splicing, try to Re-combination. By Hua Niao
楊:創作《宇宙系列》是在自由開放的境界中的。觀念論中說:人的自由是由某種神性的東西產生的。辯證唯物論中說:人所追求而得到的東西就是自由。《宇宙系列》是在世界的宗教思想開放、政治民主自由、科技發達的大環境下,是您抓住來自科學的靈感,捕捉夢境和幻想下產生的。
華:《宇宙系列》是我做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之一,盡管我對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2千年前,提出地球繞太陽轉的人,要么是個瘋子,要么被處死刑。現在,世界各大宗教已經不對這些科學推論彈壓、排擠了。我們都知道,約在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根據時間的進展情況,這種推論的齊一性和普遍性怎樣論證呢?謎還很多。

華鳥 宇宙系列-第六篇:護之篇13-格式化的膨脹的力量 120x90cm
Cosmos series-Sixth:Protection13,The Power of Formatting Expansion. By Hua Niao

華鳥 宇宙系列-第七篇:再生篇22-再次呼喚團聚無濟于生 120x90cm
Cosmos Series - Seventh:Regeneration 22. Calling reunion Again, However useless. By Hua Niao
楊:《宇宙系列》目前對我來說,謎點很多,所以,我們對話具有很多的意義所在。
華: 和您交流的同時,我得到很多啟發。這個世界是宇宙的、是一小點。人是宇宙的、是微小而微小的一點。世界是個謎,宇宙是大謎。
楊:所以,人與宇宙,兩極之間幻化出無窮的謎,展示出人類探求的廣度,以及人生意義探究的深度。
華:宇宙于人而言,就是永恒。人與宇宙溝通和表達的形式,就是人與永恒的溝通和表達方式。愛與恨,男人和女人,強與弱,藝術與哲學,宇宙系列,都在其中。
揚:《宇宙系列》是一種探索的方案:宏大而復雜的宇宙為主題,加上這些邏輯,構成一個系統,所追求的是真、善、美,同時真、善、美也蘊含其中。
——對話稿于2010年3月
(藝術X哲學對話3 待續)

華鳥(Hua Niao):生于上海。留學日本和英國,碩士。年北京大學特任講師,國家一級美術師。
Hua Niao: Born in Shanghai. Studied in Japan and the UK. Master’s Degree. Special lecturer of Peking University. National First Class Artists(China).

楊宏聲(Yang Hong Sheng):哲學博士、哲學家、詩人。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中國哲學學會》世界哲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對華鳥的藝術研究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為華鳥《宇宙系列》題寫長詩,共49篇,674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