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帶鉤(漢代)

瑪瑙、骨、石、煤精項飾(漢代)

沈陽中衛左千戶所百戶印(明代)
將在沈陽博物館中展出的文物
“沈陽博物館到底應建成什么樣?每一個沈陽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正在籌建中的沈陽博物館是全體市民的博物館,是沈陽人共同擁有的文博財富。為了建好這個博物館,我們真誠邀請大家來獻計獻策。”
6月14日,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說:“沈陽博物館的建設是一個質量要求很高的系統工程,更是沈陽人歷史記憶和文化精神的永久安放之地。因此,我們一定會把它建設好的。”
全民共建打造高質量歷史與文化重磅載體
“建好這樣一座沈陽博物館,首先要為文物展示服務。因此,就要面向全社會,把有震撼力的文物征集上來。通過展品、展陳、展線將沈陽歷史文物的脈絡清晰地展示出來。讓更多人了解沈陽的背后故事。沈陽博物館是展示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將是一個從古至今涵蓋沈陽地區全部發展過程的綜合性博物館。要建好這樣一座博物館,廣大市民有想法的提建議,有文物的可提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沈陽博物館的建設。”
沈陽作為遼寧的省會城市,確實需要一座屬于自己的博物館。記者在市文旅局采訪中了解到,沈陽博物館從1947年便已著手籌建,經過72年的期待,終于迎來了實施建設的曙光。可以說,從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建城史以來的2300年歷程,以及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沈陽諸多的考古成果,都將匯聚于此,沈陽博物館正在向廣大市民揭開其神秘的面紗。6月10日,沈陽日報的一篇報道《沈陽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引起廣大讀者的強烈關注。眾多市民以各種形式表達他們對建設沈陽博物館的迫切心情。
2014年1月8日,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啟動建設沈陽博物館。至此,沈陽博物館的建設步入到了實質階段。同時,確定將原遼寧博物館館址正式改造建設成為沈陽博物館。規劃中,沈陽博物館場館包括展覽樓和綜合業務樓兩處建筑,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展覽樓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可用展覽面積近9000平方米。
通過不斷地努力,一個反映沈陽歷史文化和城市建設,作為歷史與文化重磅載體的高質量綜合性博物館,即將成為沈陽文化建設的又一處點睛之筆。
質量第一建設更好的沈陽人的博物館
“如何充分利用近9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那就應該是先有物,后有展。而且博物館的建設是時間服從于質量。當文物征集上來了,場館建好了,一個美好的沈陽博物館就會展現在市民面前。”
那么,沈陽博物館如何定位?沈陽博物館該展示哪些迷人的館藏?博物館將開展哪些活動最能吸引您?您最喜歡沈陽博物館推出什么文創產品?……問題也許并不止這些。在您的心目中,“沈陽人的博物館”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每一位市民可能都有很多心里話要說。
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了遼沈地區文保志愿者陳赫,他談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沈陽博物館就要體現咱們沈陽的特色,應該與眾不同,就是說要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博物館。比如,我們的清代文化、工業文化、民國文化、抗戰文化等,只要是咱們沈陽獨具特色的文物都應充分展示出來。讓外地人看了就會說‘沈陽,果真有亮點!’這就是沈陽博物館的成功。”
很多沈陽日報讀者都贊同這樣一個觀點:沈陽博物館的建設,不求更快,但求更好。只要發揮沈陽區域優勢,打造清晰的城市歷史“無邊界博物館”,使之成為連接沈陽與全國乃至世界的“城市會客廳”,才能真正成為沈陽人和外地人都百看不厭的博物館。
沈陽博物館場館
沈陽博物館場館包括展覽樓和綜合業務樓兩處建筑。展覽樓地下1層為文物庫房5655平方米,地上3層1.6萬余平方米,除公共空間及設備功能用房外,可用展覽面積近9000平方米。綜合業務樓建筑面積8655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12層。其中1層-11層主要是文物技術保護、書畫裝裱、圖書檔案室、綜合辦公等用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