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畫教學在高校的現狀
目前國內諸多藝術院校都設有漆畫教學課程,大多作為一種傳統材料或傳統藝術門類來介紹。除少數幾所院校設有獨立系統漆畫專業及規范的教學設施外,漆畫教學基本包含在工藝美術教學范疇。教學模式分為選修課和必修課。教學課時數相對較短,系統的教學研究無法得到保證。
漆畫作為繪畫的一個門類已有時日了。漆畫藝術從初始所謂的工藝小品到當下力作頻出,發展速度令人刮目,而美術院校作為人才培養、藝術傳承、藝術研究的學術機構在漆畫教育上相對滯后。當然這與目前教育體制、招生、就業有著直接的關系,這是個社會問題。

張澤國 黃樓 100×80cm 2018年
漆畫教學存在的問題
漆畫教學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其單元課時基本上以四至六周、多者八周為一個教學周期。這期間還包含多門公共課程,要在這么短的課時內完成《漆藝簡史》、漆材料介紹、漆藝技法講解、做畫底板制作、作品創作、作品制作等必然的教學手段,難免捉襟見肘。加之擴大招生后學生人數的增加,個體專業素質的差別使漆畫教學變成模式化,導致了一講、二找、三抄的普遍現象。
“一講”:基本上以一到兩天的時間突擊式浮光掠影介紹漆的發展史及專業理論知識。幾千年所積累的文化短期內想闡釋清楚是不可能做到的,加之學生懶于抄筆記、疏于閱讀,其結果往往云里霧里、味同嚼蠟,勢必在某種程度上削弱傳統藝術價值感。
“講”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如何講,怎樣講能更大程度地闡述宣講重點。首先要有耐心不要趕時間。第一周基礎材料準備階段,可分層次階段地傳述漆的衍變過程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橫向比較當代其他藝術樣式的發展狀況。層次分明有了比較,相對照本宣科乏味地復述文字要鮮活生動,利用圖片課件等輔助手段調動起學生探知的欲望。“細心”,首先了解學生的狀態,學生對漆材料很好奇也很神秘,但傳統漆藝理論用古漢語撰寫,兼之一些術語名詞,晦澀難懂,如何轉化成現代形式語言闡述,這是吸引趣味的關鍵。協助學生閱讀等諸多辦法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找”:喬十光講過學習漆畫要同時做兩件事, 要學習漆畫的制作工藝還要畫畫,所謂的畫畫我理解即作品的創作,眾所周知創作需要多方面的積累及反復推敲而完成,它不同于習作的隨意性,再有漆畫制作周期長和材料成本較高等因素,因此要把握好漆畫創作課這一關的創作稿。目前這種情況令人擔憂,高校漆畫創作教學課時量及漆畫制作的復雜性,導致部分教學人員為完成教學任務,相對放松對創作稿的要求,過分關注技術層面,放任學生去網絡書刊上搜羅、抄襲他人之作。查閱資料本是創作輔助手段,目的是通過他人創作方式、樣式啟發自我。實際情況卻不然,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找一個符合自己胃口的樣式毫不留情據為己有。
漆畫不僅僅是以漆材料和漆技術的炫耀,更為重要的還有繪畫的語言,它是綜合的,不可分離的,缺一不可的。漆是畫的必然手段,畫是漆的靈魂,過分依賴資料,缺乏自我創造能力是當下創作課普遍存在的問題。
單元課時量的不足,可結合前期創作課或設計課所完成的作業。如此既可節省作品創作所需的時間又保證作品質量。
“三抄”:這是我們最不愿意面對的一個問題,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漆畫創作課如果以六周為一單元周期,理論講授、底板制作等,基本教學時數已過兩周,真正用于創作的時日已經無多。將找來的稿子噴繪放大,依葫蘆畫瓢。很輕易地將他人之作轉到自己的底板上。
藝術基礎教育并不排斥摹寫、套用他人圖式等方式達到階段性的學習目的。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級人物都曾通過臨摹前人作品來完成前期階段性的學習。蔡克振曾講:“漆畫作品關鍵在藝術質量、質量的關鍵在設計、設計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關鍵在教育。”
憑藉著漆畫材料本身的魅力,“拿來”的圖式很容易流入各種學術展覽上,更有甚者還堂而皇之地發表出版。展覽的評委編輯閱讀范圍畢竟是有限度的,這就更體現了教學或創作輔導階段原創的重要性,建立學術誠信性是一個從藝者起碼的品德。假若漆畫藝術像娛樂行當那樣火爆,引人關注,就不會如此逍遙了。其實在目前的高校藝術教學中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設計專業尤為突出。尊重知識產權,強調作品原創性是高等教育重要環節,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漆畫教學材料的運用
漆畫常規教學運用最為廣泛的當屬天然漆、合成大漆和腰果漆。材料的運用可劃分兩個階段,基礎技法練習課,漆畫選修課基本采用合成大漆、腰果漆。漆畫專業創作課、研究生專業課完全采用天然漆。這樣既解決基礎技法練習成本高,浪費嚴重的問題,又保證了本科生專業創作,研究生作品的專業性。
目前各省高校藝術類專業大多數處于擴招狀態,許多專業學生都達到30人左右,在漆畫專業課材料管理上需要進行諸多嘗試。例如漆畫課所需的材料統一購買,統一管理使用,經過一階段實踐便作罷。問題是浪費驚人,往往一桶新漆開封之后就被污染,過量取漆余下的白白丟棄。顏料使用亦是如此難于管理,還分散專業教師許多精力,如果改為由個人準備材料上述問題便迎刃而解。
教學環境上采取工作室制,專業教學工作室設置為木器工作室,制作漆畫底板、木器造型等基礎工藝,并有專業教師指導管理設備工具的使用。建立無塵恒溫的髹漆、晾漆獨立空間,從而保證漆膜的質量,避免規模性教學中交叉污染。技法工作室主要為鋁粉、木粉、炭粉等粉塵較大材料技法來設立的工作環境。配備大功率的排風機及除塵設備,粉碎研磨設備。
漆畫創作幾十年的發展從材料上愈發具有包容性。漆畫除了漆還需大量的輔助材料,合理利用,及有效提倡環境保護,理應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我國地域廣闊南北緯度差別較大,地域性材料可謂多種多樣,開發使用地產材料有節約運輸,不易因地域問題產生物理性變化的優點。系統深入地研究亦能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漆畫創作大多以天然木材或深加工的板材作為基礎。當今天然木材愈來愈少,在保證正常教學及作品質量的前題下,還要培養學生們良好的環保意識。我們曾做過一次教學嘗試,課程初始就灌輸環保觀念,發動同學找尋生活中一些不再具有實用性的材料,包括過時被淘汰掉的器物、廢棄舊木板等,重新賦予新的理念、新的價值感,經過反復髹磨、加工、裝飾,一件本無生氣毫無價值的物品,竟神奇地煥發出新的視覺樣式。環保觀念的樹立不只是局限幾塊舊木板,工作環境的關注、天然漆料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工具輔助材料循環利用都應該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培養,建立起關注自然愛護環境的責任心。
漆畫創作人才的培養
近些年來國內高校設立的漆藝漆畫專業,培養出來大批優秀的漆畫作者,活躍在各個省市,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藝壇增添了令人一新耳目的亮色。在漆畫界老前輩奔走宣傳及相關學者專家的關注下,優秀漆畫作品漆畫作者大量涌現。當代漆畫學術正步入相對穩定發展的狀態,各省市院校相繼增設漆畫漆藝課。有些地區還作為重點專業建設扶植,今年我去了幾所大學講課很有體會。
漆畫專業被明確地劃歸純藝術范疇,這是做漆畫人的理想,從而擺脫之前寄居工藝美術門下尷尬的局面,形成獨立的系統的藝術學科。然而當我們含辛茹苦地將一個專業的漆畫作者送出校門送到社會上時,如何就業如何繼承漆畫藝術等問題不容回避地擺在眼前。正如國油版雕等專業一樣專業性太強,都進畫院、美術創作室這是不實際的。其結果導致諸多優秀漆畫人材為了適應就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漆刷畫筆操起鍵盤鼠標轉入其它行當謀生。四年系統培養出的專業人才就這樣湮滅在社會中,無聲無息,這對于漆畫藝術繁榮、民族藝術的弘揚是損失是遺憾。
常常有往界畢業生跑回漆畫工作室,無限感慨又無可奈何地訴說著自己昔日夢想面臨現實時的種種妥協,以致退讓。但我也看到了終歸還是有許多人在關注漆畫藝術,我亦相信只要我們的腳步不停,路便會愈來愈寬,行走的人也會愈來愈多,相信漆畫藝術的明天大有作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