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中一角(100cm×53cm 2015年)
6月6日“千巖競秀――陸秀競中國畫作品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陸秀競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創作的中國畫作品近百件,通過3個主題呈現了畫家50余年的藝術歷程。
三大主題呈現藝術人生
本次展覽分為三大主題,主要按照藝術家陸秀競創作的年代順序,結合專題研究,生動而深入的勾勒出其藝術人生、創作歷程和文化追求。
在千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中,中國畫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完善的繪畫語言和美學系統,但同時也使得中國畫的創新變得更加困難。陸秀競結合自身旅行經驗和邊疆文化,進行了大量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思考。展覽的第一個主題為“去塞求通”,以地理上的旅行和藝術上的跨越為主旨,展示了作者創作的與西北有關、色彩濃重的山水畫作品,將足跡和視野放到了全國的格局之中,以此來思考中國畫在當代進展的新可能。
如果說西北意象帶來了陸秀競藝術創作思路的轉型,那么,域外的旅行經歷和視覺經驗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轉變。世紀之交,陸秀競有機會前往美國并在那里定居數年,這再一次改變了他的藝術思考和藝術風格。第二個主題為“畛域無限”,強調作者跨國旅行的經驗和對中西藝術融合的努力,展示了畫家旅居國外,尤其是北美的視覺經驗和藝術作品,陸秀競從別樣的風土人情中體會到新鮮的空氣,感受到差異化的創新可能。因此,陸秀競的藝術人生無不體現出現代中國社會變遷以及現代中國藝術發展的宏觀趨勢。
在陸秀競的許多全景山水畫中,都能夠體現現代中國山水,尤其是現代浙派和海派山水畫的巨大影響。展覽的第三個主題“湖山勝覽”,題名源于現代中國畫大師陸儼少的一件杰作,也代表了陸秀競一大類藝術風格,展出作品展示了陸秀競創作的山水畫作品對南方傳統,雋永奇峻、清雅簡逸的小青綠或淺醬設色在陸秀競的作品中為數不少。他將完全江南化的水鄉景色轉變為更為深沉的全景山水,并不斷向傳統攫取。其山水畫作品并不傾向于工整細密的畫法,而顯示出更多的人文情懷和文人畫特征,以此展現出中國南部風景的另一面。

江南老房子(70cm×70cm 2003年)
平淡之中顯現天然之趣
五十年的創作生涯中,陸秀競汲取諸家之長,孜孜尋找融會之經,越峰登嶺、踵事求華。多年的創作實踐、潛心經營,讓他的筆墨蒼潤、渾補、稚拙、樸素、靈動,于平淡中顯現天然之趣,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當代中國山水畫代表人物童中燾看來,陸秀競的畫大概可分兩類:一類是傳統出新,“看他的畫,運筆沉穩圓實,運墨透徹,不用渲染,全由點畫積成,結構并不處處畫到,參差撞讓,斷聯承接,黑白虛實,互相生發,大空小空,順勢而成,氣象

陸秀競,字崢,號千巖,1942年出生于浙江紹興,196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得現代中國畫大師顧坤伯、陸儼少親授,以及潘天壽、吳弗之、陸維釗等藝術大家的熏陶。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詩書畫社藝委會委員,中國黃賓虹研究會會員和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會員,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